历代名医语录
1.我的妻子住在武昌,因为这里的风气而成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但也能害万物,如水能正气,亦能覆舟。(韩章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续病》)
2.春天在夏天生长,秋天在冬天收获。(《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各种疾病患者最多的是丹慧、天安、贾、。(《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阴阳四时是万物之本。(《苏文·四齐曲子·灵》)
5.人天生天地之灵,四时之法成。(《苏文宝明全息论》)
第二,医疗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苏文·四齐曲子·灵》)
2.方法以阴阳为基础,以术数、饮食、生活规律为基础。(《苏文·古代天真论》)
3.闲着少要,心安理得不怕,孜孜不倦。(《苏文·古代天真论》)
4.晚上躺着早起,法庭上大步走,慢一点,这样才能有野心。(《苏文·四齐曲子·灵》)
5.精、气、神被养生专家称为三宝。(明其士《心肾论》)
6.善于滋补自然的人,先吃,渴了先喝,饭量少,不想多吃。(唐·孙思邈《备急用,守自然于林》)
第三,防患于未然
1.不治病就治病,不治病就乱治病。(《苏文·四齐曲子·灵》)
2.如果丈夫给没病的病人治病,他看到的是肝的病,知道肝传脾,首先要健脾。(韩章济《金匮要略》)
3.如果你去工作,你就不会生病。(《难经·七十七难》)
4.假恶偷风,有时避之,虚,顺真气,藏灵于内,则病安。(《苏文·古代天真论》)
5.邪气聚在一起,气就空了。(《苏文评论发烧》)
6.义存在于内,恶不可为。(《苏文·针灸论》)
第四,医德
1.生命最重要,还有一个宝贝女儿。一方助之,德不止于此。(唐·孙思邈《备急用序》)
2.大医生治病的地方,一定要心态平和,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做好一千块钱的准备,做一个好医生,要真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做好一千块钱的准备。大医生的诚意》)
4.医者,生者之心不可少,自私之心不可少。(云《幼幼新书引论》)
5.不治病,先治我心。(云《幼幼新书引论》)
6.古人治心,药到病除。(冯明孟龙《警告的一般声明》)
7.药,仁也。仁者君子必有情。(常《医法·问病论》)
五、医学研究
1.勤求古法,博采众长。(韩章济《伤寒论序》)
2.对于老公肝的病,用酸补,用苦助,用甜药调。(韩章济《金匮要略》)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后工欲善其事。为什么医生可以开药方治病?(魏源译林《世界医学有效方剂序》)
4.聚会不多,心有灵犀;病不难,但认识清楚。(陈明师公《正宗外科学·溃疡治疗论二》)
5.最重要的是人命,最难的是医疗。(辛《古今医谏·医学忠告》)
6.一边看一边看法律。如果你把医学作为一个士兵,你会从中学习。(清·刘义仁《医学传心术·病因学傅》)
7.生民之何故,非病死而医死。如果有医生,如果没有医生,不学医就不学医。(唐《温病辨证引论》)
8.医贵在精,学贵在知,知贵在精,心贵在虚,业贵在专,言贵在表,法贵在活,方贵在纯,治贵在巧,效贵在灵,智乎在此,则医能事。(廉《医学科学补编·序言》)
9.医学的好在工艺上是神圣的;医疗的功德在视、闻、问;医学的研究是以脉方为基础的。(清·陈·《舒中医汇编·学医规范》)
10.《苏文》是一部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载道之书。(朱元振衡《格致玉论》)
11.不了解仲景之书,光说医学是不够的。(赵书《伤寒论》序)
12.一个医生活不过三代,却不服他的药。(《礼记》)
13.脾胃属病,最详者为东原(桂《医案临证指南》)。
14.如果你不是一个好医生,你一定是一个好医生。(邵四时病机介绍)
15.医学是一本书,没有苏文就没有论证,没有本草就没有主方。(朱元振衡《格致玉论》序)
六、阴阳和五行
1.阴阳,天地之道,万物之纪,父母之变,生死之源,神明之宅,治病必以此为基础。(《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2.察阴阳,以阳治阴,以阴治阳,定血气,守故里。(《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3.所以重阴必阳,重阳节必阴。(《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4.阴有所含,阳有所守;阳在外,阴也是。(《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5.阴平阳为密,灵为治;阴阳分离,本质绝对。(《苏文,怒上天》)
6.闻,甜发散为阳,苦溢为阴。(《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7.阴胜阳病,阳胜阴病。(《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8.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9.孤阴不长久,独阳不能成大器。(金·刘·《苏文·玄寂原病型火集》)
10.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元振衡《局戏》)
11.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气,阴成形。(《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12.阴中有阴,阳中有阴。(《苏文金匮要略讲话》)
13.生命是有形的,离不开阴阳。(《苏文宝明全息论》)
七、西藏形象论
1.脾主升清,胃主降浊。(黄青袁宇《苏云原胃解》)
2.上升时脾要健,下降时胃要和。(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脾胃是水谷之海。(辛《古今医鉴泻》)。
4.肺主气,肾为气之根。(张明解宾的《景岳全书传错》)。
5.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引滞,浊阴引五藏;清阳四支,浊阴六院。(《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6.头聪明,背在胸,腰在肾,膝在筋,骨在髓。(《苏文·脉至精微论》)
7.人心,君之官,神明在外。(《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8.相府之官肺,待节。(《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9.肝,将军之官,谋定而后动。(《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10.见义勇为,中正之官,决定怎么做。(《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11.被抓到半山腰的,做官了,开心了。(《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12.脾胃,粮仓之宫,五味出。(《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13.大肠之人,传道之官,变化很大。(《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14.小肠之人,为收盛之官,实质在外。(《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15.肾强官,伎巧。(《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16.三焦为定渎官,水道出。(《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17.膀胱,州府之官,津液藏,气化可出。(《苏文·凌岚密码理论》)
18.肝脏可以看到血液。(《苏文·武藏代章》)
19.肝体阴阳并用。(清唐宗海,论血证,化湿补肝散)
20.胃是五脏六腑之海。(《灵枢五味五十六》)
21.脑髓、骨、脉、胆、女子细胞,皆土、气所生,藏于阴而喜土,故藏而不泻,故称气恒之家。(《苏文五藏别论》)
22.老公的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个,因天气而生,因天气而不藏,所以被五脏污染,被称为传宗接代之宅,所以不能久留。(《苏文五藏别论》)
23.五藏,藏精不泻,饱而不实。(《苏文五藏别论》)
24.住在六院的人,传道授业解惑而不遮遮掩掩,所以不能满。(《苏文五藏别论》)
25.胃,水谷之海,也是六院之源。(《苏文五藏别论》)
26.心为汗,肺为泪,肝为泪,脾为涎,肾为涎,意为五液。(《苏文怡·吴明·齐》)
27.心苦,肺辛,肝酸,脾甜,肾咸。(《苏文武藏代》)
28.心与舌相连,心与舌能知五味。(灵枢脉度)
29.心为生命之本,神之变也在面,充盈于血。(《苏文六段论肮脏形象》)
30.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灵枢寇文》)
31.肝气通目,而肝之眼能辨五色。(灵枢脉度)
32.肝为极之本,魂之家也;它的闪光在爪,饱满在筋。(《苏文六段论肮脏形象》)
33.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张《脏腑脾方》)
34.脾主胃,为其津液。(苏文觉伦)
35.肺起源于水上春树。(王庆·昂《清暑良方》)
36.肺是脏腑之冠。(陈清念祖《医三字经·咳嗽》)
37.肺为气之本,神也在。它在头发里,也在皮肤里。(《苏文六段论肮脏形象》)
38.肾开二阴。(《苏文金匮要略讲话》)
39.肾,主刺,印之本,精。(《苏文六段论肮脏形象》)
40.腰部是肾的房子。转不过来,肾就废了。(《苏文·脉至精微论》)
41.大脑是骨髓的海洋。(《凌竖亥论》)
42.上焦如雾,中焦如露,下焦如渎。(灵枢营健康俱乐部)
43.胃是五脏六腑的基础。(宋《任斋方论病机赋》)
44.五脏六腑之精,皆升于头,头为七窍,故头为灵宅。(张明解斌,经典与疾病)
45.胃,水谷之海,六腑之源。(《苏文五藏论》)
46.胃是腑,身体是阳,用阴。(唐《伤寒论·温和焦篇》)。
47.牙齿是肾,牙龈是胃的络脉。(叶清桂《外生温暖》)
48.肺为声之门,肾为声之根。(宋·杨世英《任斋指论·声论》)
49.肺主疏泄,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和谐。(清·释寿堂《医本·闻声·察阴阳·上》)
50.饮入胃,溢精,输于脾,消散脾之精,归肺,通水道,输于膀胱经。(《苏文太阴阳明论》)
八、精神气血
1.那些灵动多彩的人,也是气场十足。(《苏文·脉至精微论》)
2.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苏文·移精变气》)
3.两个本质的斗争,就叫神。(《灵枢本申》)
4.五脏六腑的本质都是聚焦在目的上的。(《凌舒达混淆论》)
5.抽血者无汗,冒汗者无血。(灵枢营健康俱乐部)
6.头发是血的时候,血虚就会下降。(丁甘仁《丁甘仁医案出血》)
7.气为阳而无形,血为阴而有形。(张明解斌经典与经络)
8.气主热,血主热。(《二十二难经》)
9.卫气者,故温肉,补皮,使其肥,开合之。(灵枢本藏)
10.血气之人喜暖而恶寒,寒则使其哭,暖则使其消。(《苏文条·经纶》)
11.阳,精,养心,柔,养筋。(《苏文,怒上天》)
12.阳有赖于阴,血有赖于气,所以治血必先理气,血失必先补气。(赵明先科《医透与血证论》)
九。病因学
1.冬天受寒,春天必然生病。(《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2.风是一切疾病的开始。(《苏文,怒上天》)
3.风好,多变。(《苏文峰论》)
4.暑必湿,两者皆伤气。(《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叶《医案》)。
5.风伤者,必先患之;被湿气伤害的人最先遭殃。(《苏文太阴阳明论》)
6.因为潮湿,头部被包裹。湿热不过分,大筋软而短,小筋松弛,软而短则克制,松弛则痿。(《苏文,怒上天》)
7.怒伤阴,骤喜伤阳。(《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8.悲则气消。(《苏文巨痛论》)
9.如果你感到惊讶,你就会生气。(何晴梦瑶《医气》)
10.恐惧导致愤怒。(《苏文巨痛论》)
11.愤怒导致愤怒。(《苏文巨痛论》)
12.思维导致气滞。(《苏文巨痛论》)
13.气怒伤身,寒热伤身。(《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14.快乐导致呼吸缓慢。(《苏文巨痛论》)
15.一个山谷是繁荣的,但一个山谷是死的。(高,脾胃学说,仲景《内经》对脾胃的介绍)
16.久伤血,久伤卧,久伤肉,久伤骨,久伤筋。(《苏文宣明五齐篇》)
17.大多数疾病都是由痰引起的。(王庆昂《汤头歌姬·祛痰》)
X.发病机理
1.往往是气有余血不足。(朱元振衡《脉证杂证治》)
2.调和阴阳者自愈。(韩章济《伤寒论》)
3.极寒生热,极热生冷。(《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4.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5.风胜则动,热胜则胀,燥胜则燥,寒胜则浮,湿胜则泻。(《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6.天上有四季五行生长采集,产生冷、热、湿风。人有五脏六腑,五气伏,从而产生喜怒哀乐恐惧。(《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7.情伤神,冷热伤形。(《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8.怒伤阴,暴伤阳。(《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9.情志不和,寒热过度,生命不固。(《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10.百病皆因气生,怒则气生,喜则气郁,悲则气消,恐则气郁,寒则气竭,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郁。(《苏文巨痛论》)
11.风、寒、湿相混,合而为痹。(苏文毕伦)
12.百病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化为变化。(《苏文志珍大论》)
13.一切厥滞泄泻,皆属下元。(《苏文志珍大论》)
14.各种痿证、呼吸困难、呕吐等都属于上半部。(《苏文志珍大论》)
15.凡禁鼓栗子,如丧,属火。(《苏文志珍大论》)
16.一切痉强,属湿。(《苏文志珍大论》)
17.所有的逆转都是火。(《苏文志珍大论》)
18.所有的腹胀都是热。(《苏文志珍大论》)
19.越是狂躁,都属于火。(《苏文志珍大论》)
20.所有猛烈的刚性都属于风。(《苏文志珍大论》)
21.百病为声,鼓如鼓,皆属热。(《苏文志珍大论》)
22.所有的疾病,肿胀,疼痛和恐怖都属于火。(《苏文志珍大论》)
23.一切转动都是猛烈的,水和液体都是浑浊的,都属于热。(《苏文志珍大论》)
24.一切病津,清寒,都属于寒。(《苏文志珍大论》)
25.所有的吐酸,都是注射过量而逼出来的,属于热。(《苏文志珍大论》)
26.阳虚为外寒,阴虚为内热,阳盛为外热,阴虚为内寒。(《苏文条·经纶》)
27.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28.多余的气体是火。(朱元振衡《丹溪心法火》)
29.极寒生热,极热生冷。(《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30.寒冷导致停滞。(《苏文巨痛论》)
31.过热会导致肿胀。(《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十一、经络针灸
1.善用针者,以阴引阳,以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左治右。(《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2.这次会议的领导者是所有的杨。(宋·《三因——病证方药与头痛证》)
3.留腹三里,寻腰背中,寻第一项之缺,收收收获。(明旭峰《针灸大全四宗穴歌》)
4.治痿,独取阳明。(《苏文魏论》)
十二、四诊
1.善诊者,察色脉象,先别阴阳。(《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2.里面的人在外面。(朱元振衡《丹溪心法》,能够结合色彩和脉络就能彻底解决)
3.必须有三种把脉法,即提、按、搜。(原华寿《医者要义与脉诊之道》)
4.春弦夏虹,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意味着脉象的通畅。(宋·崔《颜渊脉》)
5.患阴病见阳脉者生,患阳病见阴脉者死。(韩张籍《伤寒论·脉诊》)
6.脉搏是宝贵的。(清顾松原《顾氏医镜,先知格言》)
7.脉有钥、胃、气、根,就三个字...这是医生的解决方案。(青城·郭鹏《医学认识·脉诊与针》)
8.真寒的脉搏会微弱无神;真正的热脉冲必须平稳而有力。(张明解彬《景岳全书寒热篇》)
十三、辨证要点
1.善诊者,察色脉象,先别阴阳。(《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2.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苏文·移精变气》)
3.所有的风眩都属于肝。(《苏文志珍大论》)
4.所有的寒性疾病都属于肾。(《苏文志珍大论》)
5.所有气滞都属于肺。(《苏文志珍大论》)
6.所有的湿肿都是脾。(《苏文志珍大论》)
7.所有的热都是火。(《苏文志珍大论》)
8.所有的痛苦和伤痛都属于心。(《苏文志珍大论》)
9.邪灵强,精弱。(《苏文·虚实论总论》)
10.有恶寒,就是有桌牌。(余庆根楚重新定义流行的《伤寒论》)
11.少阳是一种口苦,咽干,头晕的病。(韩张籍《伤寒论·少阳辨证论治》)
12.阴虚为症,脉细,但嗜睡。(韩章济《伤寒论·少阴辨证论治》)
13.太阴为病,腹满呕吐,不能进食,利己,有时腹痛。(韩张籍《伤寒论·太阴辨证与治》)
14.太阳为病,脉浮,头强痛,恶寒。(韩张籍《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
15.阳明病,表证...体热,自汗,不是恶寒,是恶热。(韩章济《伤寒论·阳明辨证论治》)
16.阳明是病,胃家也是如此。(韩章济《伤寒论·阳明辨证论治》)
17.脾病伤体重。(《苏文·标本病传》)
十四、法治
1.不治病,就治不好病。不治疗,就会乱。(《苏文·四齐曲子·灵》)
2.邪风疾如风雨,所以治得好的人对待皮毛、皮肤、筋脉、六腑、五脏。(《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3.若形不足,则以气温之;精气不足,就让它有味道。(《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4.最高,所以越多。(《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5.下一个,引而竭。(《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6.吃饱了就会拉肚子。(《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7.有邪灵,渍以为汗。(《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8.如果在皮肤里,就会出汗。(《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9.傲慢的人会被压制接受。(《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10.其实就是散了,拉稀了。(《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11.多余的会被抽干,不足的会被补足。(《苏文疟疾理论》)
12.冷的人热,热的人冷。(《苏文志珍大论》)
13.暖者明,明者暖。(《苏文志珍大论》)
14.散者得之,抑者散之。(《苏文志珍大论》)
15.干燥的人滋润它,焦虑的人减缓它。(《苏文志珍大论》)
16.坚强的人坚强,脆弱的人坚强。(《苏文志珍大论》)
17.失败的人弥补,坚强的人弥补。(《苏文志珍大论》)
18.让气血流动,使之协调,并导致和平。(《苏文志珍大论》)
25.微观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甚至从之。(《苏文志珍大论》)
26.事务所切割它,客人移走它,劳动者温暖它。(《苏文志珍大论》)
27.结者散,留者攻,干者滞。(《苏文志珍大论》)
28.赶的人慢点,散的人收。(《苏文志珍大论》)
29.受苦的人是温暖的,逃避的人是善良的。惊者平。(《苏文志珍大论》)
30.热用于冷,冷用于热,用于塞。(《苏文志珍大论》)
31.看脉象,知道错在哪里,对症治疗。(韩张籍《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
32.治疗必须找到它的根源。(《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33.其实就是泻,虚就是补。(《苏文三步九后论》)
34.泻满者补虚,热者得病,寒者留,困者灸,未满者得。(灵枢经)
35.益火之源消影;强化水之主,制造阳光。(《苏文志珍大论》)
36.急则治对象,缓则治对象。(张明杰斌经典与标本)
37.木抑郁,火抑郁,土抑郁,金抑郁,水抑郁。(《苏文刘郑源纪大论》)
38.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李明中字《医案必读:肾为先天之源,脾为后天之源》)
39.治愈像羽毛一样的烧伤并不容易。(唐《温病论》)
40.焦如权治下,不重也不重。(唐《温病论》)
41.用焦虑治疗中年疾病,并不太平。(唐《温病论》)
42.血瘀不去,新血不生。(清唐宗海《血证论:吐血》)
43.出版离热不远,进攻离冷不远。(《苏文刘郑源纪大论》)
44.如果身体是烧焦的木炭,汗水就会散去。(《苏文,怒上天》)
45.形不足,则温怒;精气不足,就让它有味道。(《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46.热则不道德,咸则治寒,甜则伴寒,酸则收苦。(《苏文志珍大论》)
47.外感法的仲景;内伤法东原;发烧的河流;杂病丹溪。(龚铭乾县《授时宝·袁遗说》)
十五、药品处方
1.甘甜漫入阳,酸苦溢入阴,咸溢入阴,淡味渗入阳。(《苏文志珍大论》)
2.滋补汤要煮,泻药不要太生。(明·傅《审尧信·宜论用药》)
3.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苏文宣明五齐篇》)
4.半夏有三禁,渴家也是血族。(明苗希雍《初醒斋戒医广笔,春暖夏热大法》)
5.附子不辣不姜。(清黄公绣《本草求真干姜》)
6.石膏如果不是大剂是无效的。(张清惜春《医热情涉西录,伤寒带潜热证》)
7.盲目喝丹参和四物汤一样。(李明《本草纲目·丹参》)
十六、临床疾病
1.所有的内脏都会让人咳嗽,不仅仅是肺。(《苏文·科伦》)
2.治咳嗽,先治痰;治痰者,下气为上。(金张苏园《活法·咳证》)
3.哮喘的病因是肺实,肾虚。(桂氏哮喘临床指南医案)
4.哮鸣以声命名,哮鸣以气说。(明·于君《药哮真人真事》)
5.无痰不头晕。(朱元振衡《丹溪笔法透选》)
6.无虚不能炫,以治虚为主。(张明杰斌《景岳全书·头晕》)
7.水肿者,腰部以下肿胀,宜小便;腰部以上肿胀是出汗时的治疗方法。(韩章济《金匮要略·水气病证治》)
8.痰多者宜温服。(韩张籍《金匮要略·痰咳同治证》)
9.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李明仲子《医宗必读痰饮》)
10.脾为痰之源,肺为痰之储器。(李明仲子《医宗必读痰饮》)
11.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清·蒋涵予《刷花医镜·盗汗自汗》)
12.胃不和则不安。(《苏文逆调论》)
13.苦导致静,苦导致郁,苦导致郁。(钱等《医宗金鉴吴梅丸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