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名牌的生存与发展

当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崛起的焦点时,品牌的意义就变得尤为突出。美国一家民调公司的调查显示,日本、德国和美国品牌在世界主要国家国家形象中的占比分别为38.5%、36%和34.3%,而中国品牌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力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老字号”民族品牌已经消失,一些新的品牌已经出现。中国民族品牌的消亡和重生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演变过程,也在重塑中国的国家形象。

大上海老三件

上海人的品牌生活

王先生四年前搬到了上海浦东。听说记者想请他谈谈对国内老牌知名品牌的印象。他不禁感叹:“现在国内已经看不到国产老品牌了。”36年前,他在黄浦江小巷的一个小房间里结婚,准备了经典的“老三样”:一对上海手表,一辆永久牌的黑色男式自行车,一辆凤凰牌的紫红色女式自行车,一台“蝴蝶牌”的缝纫机。

王先生还像这样随口列举了一大堆国内老名牌:早上漱口用的是白玉和中华,护肤最常用的是美加净牙膏。后来,有了电视。最著名的黑白电视品牌是飞跃和金星,西装的老品牌是佩罗蒙。很长一段时间,“长城”和“大地”雨衣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现在我想起来,

然而,这些东西现在在王先生的生活中几乎消失了。记者不禁疑惑,现在这些口碑和质量都很好的国内知名品牌都去哪了?

或者合资或者合并。

跨国企业吞并老品牌。

在谈到为什么当年国产品牌那么受欢迎时,李建明认为一方面当时国产品牌的质量确实很优秀,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但进入市场经济后,这些国内知名品牌厂商突然面临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有的企业消亡,有的接受了跨国公司的合资或兼并。有一组数据极其触目惊心:90%的中外合资企业使用的都是外商的商标;目前,中国八家饮料公司中有七家被美国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家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厂,有三家被外企吃掉;外资品牌在化妆品市场占75%。

跨国企业想要进入中国,通常会选择与中国本土知名品牌合资,大众、宝洁等品牌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国。一般来说,外商不会用更大的价值买断中国品牌的所有权,而是用更少的资金买断其使用权。合资后,外商一般会利用其控制决策权,有意在低档产品上布局中国品牌,或者干脆放弃中国品牌,同时大力培育国外品牌。中国品牌如果合资后几年不用,就会逐渐被消费者遗忘。

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很多方面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外资趁机垄断权力。由此,“合资转独资”的案例屡有发生。P&G从1988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步步主导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市场,并于2004年与16合作的中方合作方分道扬镳,实现独资。乐凯电影,扬子冰箱等。,也就这样消失了。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点是,由于一些公民对外国的崇拜和媚俗,外国品牌能够一再占领中国市场。20多年过去了,但中国很多消费者仍像改革开放初期一样,对“进口货”念念不忘。

出口增加,利润下降。

制造大国就是品牌小国。

“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就是中国品牌格局的现状。《商业周刊》每年都会评选“100全球最具价值品牌”,但这里从未出现过中国品牌的身影。在不久前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美国以247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中国只有12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

虽然很多外国人很难离开“中国制造”,但他们也明白“绝大多数的“中国制造”都不是中国的名牌”。以中国的服装业为例,它是外汇出口大国。世界上每三件出口的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中国制造的。然而,在中国很难找到一件名牌服装。占据全球30%市场份额的中国领带,利润不到全球的5%;占全球产量80%的中国手表平均出口价格为65438美元+0.3,而瑞士手表平均出口价格高达329美元。

高质量和新技术

保护中国品牌的出路。

没有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崛起,怎么谈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本一位著名人士曾说:“日本人的左脸是松下,右脸是丰田。”

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品牌?李建明认为,最重要的是在质量和技术上做到卓越。他举例说,国企广西柳工集团在与跨国公司合作时,一直坚持关键技术和海外营销的领先地位。为了在技术领域保持领先,私营通信公司华为每年在R&D的投资都是全国企业中最多的。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我们的一些民族品牌已经消失,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联想、海尔等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代表着中国品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