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讲究“夏练三伏”
现在是三伏天。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中国人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养生经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受到高度重视。其中,?夏天练三伏?是指在三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提高身体的调节能力和免疫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炎热的气候,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众所周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其气候特点是高温、低气压、高湿度、低风速。这种气候条件对人类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达到33℃时,人在安静状态下会出汗,但仍能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如果此时仍进行体力活动,排汗量会大大增加,空气湿度大,风速低,汗液难以迅速蒸发,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受到限制。热量在体内积聚,可能导致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
所以,三伏天锻炼,要注意适时、适度、科学的锻炼,在高温环境下盲目锻炼,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还可能伤害健康,甚至引发危险。
早晚最好避免高温。
?夏天气温升高,我和老婆都选择早起锻炼。?27日,家住雨城区张家山路的王太太像往常一样上山晨练。年近七旬的她,体魄强健,脚下生风。当被问及养生之道时,她总是谈到侃侃,这是古人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适时的运动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早上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晚上健身有助于睡眠。夏天气温高,湿度大,白天长。夏季要辩证避开高温期,防止中暑。对于三伏天锻炼,雅安市中医院李副主任医师表示,锻炼时间可以适当提前,最理想的锻炼时间是每天早上6点到9点之间。中老年人最好黎明即起,做操、散步、练功等。在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在晚饭后安排另一项运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出门前要吃急救药,排空尿液,喝点水。不要空腹做剧烈运动,早上吃点食物避免低血糖,衣物鞋帽要考虑有利于散热和防晒。
室内室外都可以适当通风。
俗话说的好?冬补三九补旺,夏治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在炎热的夏季,适时的运动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加速身体腺体的开放,提高散热能力,使身体具有更强的调节体温的能力。夏天容易出汗,选择一个合适的运动场所尤为重要。
?一般建议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公园、河边都是不错的选择。?市内一家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彭颖说,根据不同个人的锻炼目的,选择一个合适的健身场所可以事半功倍。对于增肌的人来说,可以借助健身器材适当运动,但室内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通风。如果是以减肥为目的的运动,先练好身体素质,再进行有氧和力量训练。
低强度运动前充分热身
三伏天,人的身体更容易疲劳。夏季应保持低运动量和短时间运动,避免剧烈和高强度运动。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彭颖说,年轻人身体素质好,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量大的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跑步、游泳等。老年人不宜从事剧烈运动,可选择一些温和舒缓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广播操等。
?除了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运动前充分的热身运动也很重要。?彭颖说,热身活动旨在提高体温和心率,增加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加快神经和肌肉的反应。正确的锻炼方法是:先从小运动量、小幅度、简单动作开始,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叫疲劳期,半个月左右,然后逐渐加大运动量,加大幅度,动作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运动,练三伏天,谨慎。
?根据不同的人群,适当的运动总是利大于弊的。?据李介绍,在严寒和夏季锻炼身体可以提高人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古人认为锻炼身体的人能养生吗?不避寒热,不侵诸毒?。但是三伏天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身体不适,千万不要带病锻炼。
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抗热能力远低于年轻人,高温天气中暑概率高,应选择运动量较小的运动项目。医生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在炎热的天气里锻炼,更容易诱发重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年人夏天练习要谨慎。
四季调补养,适应寒暑。
寒来暑往,良好的身体素质离不开适时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三伏天锻炼可以加强肠胃蠕动,促进食物消化,保持排便通畅,改善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夏季运动可以增加唾液分泌,刺激人的食欲,有助于防治消化道疾病。但是高温高消耗的环境很容易造成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大量消耗,所以合理的饮食很重要。
?首先,注意适量的水。?李说,夏天锻炼容易导致中暑,因为出汗多,水分和盐分流失多。如果在休息时饮用少量清凉解暑饮料和低糖低盐饮料,既可以补充体内因出汗而减少的盐分,又可以限制部分水分大量排出。
夏季饮食应以补益、健脾、祛暑、祛湿为原则,宜选择清淡滋阴的食物。医生建议,可以适量吃些苦味和酸味的食物,如苦瓜、西红柿等,可以清热健脾,增进食欲,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少吃冷食冷饮,尤其是冰块,以免引起腹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