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的创始人

●他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的原貌和400多部新安医书。

●提出了“瘫痿统一说”等一系列理论,制定了治疗顽固性瘫痪的四法,建立了有效的验方。

●他突破家规,进行开放的医学传承,培养了一批医生。

名医自古出江南。安徽省唯一的“国医大师”不是省城的,也不是中医院的,而是皖南医学院一级山医院中医科的。

李济仁,顾名思义,讲究德性,用善良和仁爱去帮助人和世界。他崇尚功勋,倡导“瘫痿合一”等一系列学说,在医学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引领学术发展,成为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人。他重视意见,带领家人甚至医生团队,著书立说,继承发展新安医学。胸怀大志,善待世界。

从乡村医生到中国名老中医

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患有顽固性失眠1多年。经过三次咨询,严凤英痊愈了,他再也没有服用安眠药。

1931年冬,徽州歙县乔婷山凤仪村的贫苦手艺人李得天独厚,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李远山。几十年后,李远山从一名乡村医生一步步成为新安医学的传人,成为全国著名的老中医、国医大师。

七岁时,李远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他聪明,肯思考,为国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3他遵循的原则是“世界上改变的人都是有病的;俗话说,“世上最好的是最好的药”,王润身,一个著名的当地医生,研究医学。他苦学三年,想找个名气高一点的人跟老师学,更进一步。

“鼎潭有车头庙,半夜叫驿站。”山村的夜晚,天黑了,村民们打着灯笼去丁滩请张根贵看病,给年轻的李远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根贵是新安世界医学博士张一铁的第十三代传人。李远山心里有个想法,“不做医生,就做这么有名的医生。”于是,他自告奋勇拜张根贵为师,并改名为李济仁,意为“与世为善”,以示抱负和决心。

自1949以来,李济仁一直在歙县小川奈那行医。解放后,先后两次被选派到安徽中医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教学班学习,还参加了安徽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内经》教研组组长和大学教研室主任。随后在歙县人民医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渭南医学院等单位工作。

多年来,李济仁敏感、好学、勤奋。在掌握复杂而深刻的中医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多次沉迷于一些疑难杂症。

早在1965年,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就患有顽固性失眠1多年,但多次服用进口高效安眠药无效。李济仁回忆说,当时严凤英两眼发黑凹陷,头晕烦躁,腰膝酸软。李济仁分析,长期失眠,治疗不宜,应从肝论治,以养肝阴为主,安神为辅。于是开了平肝益肾,调和阴阳的方子。服用7剂后,病人可以睡4个小时。根据时间医学,李济仁指导患者在下午服用一次,晚上睡觉前服用一次,以充分发挥疗效。经过三次会诊,病人已经没事了,再也不用安眠药了。

1981年夏天,53岁的黄术后高烧41℃,出现头痛、意识不清。医生用冰敷和抗生素退烧,无效。午夜时分,院长派人去请李济仁会诊。李济仁认为患者高热是由于热交换和热气所致,并以芳香解表、清热利湿为方,如香香饮、白虎汤加减等。服用后不久,患者退烧。

由于医名流传,疗效显著,全国各地、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人络绎不绝。李济仁还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如第一批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导师和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从徒弟女婿到“张一铁”后代

夫妻* * *双双继承“张一铁”传家宝,先后转入皖南医学院,双双入选“百年中国百名中医临床医生”。几十年来,两人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鼎坛“张一铁”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已传承15代,被誉为新安第一医学院。张一铁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北宋名医张阔。继张阔之后,张杲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史书的作者。张还著有《医流论》、《伤寒论略》、《秘方》等书,影响深远。

时光荏苒,明朝嘉靖年间,医家们把医术传给了张守仁。因医术高超,常服一剂即愈,故人称“张一铁”。他为人和善,不管病人多么贫穷或卑微,他都能细心地对待他们。特别是在冬春季疫情高发季节,所有药物均煮沸后放入茶水中,昼夜免费提供,惠及村民和路人。

在旧社会,传家宝技术是由儿子传给女儿的。张根贵完善了祖传“终药”,创造了春夏秋冬不同的加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其特点是“稳、准”,辨证准确,用药准确,剂量大,往往一两剂就能使病起死回生。国学大师吴先生因久病不愈,遍访名医。回到歙县老家后,被张根贵治好了。除了仰慕之外,还特意送了他一份“我心满雨露”的礼物。然而,张根贵的独子死了,二女儿张顺华决定学医。她苦学苦练,亲自上山采药、配药、尝药,用真心感动父亲来到孝感。多年后,她了解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了一名知名的“女帖”。

作为一名学徒,李济仁晚上背诵,并勤奋练习。他和弟弟张顺华一起抄药方,跟着老师查房,采药,制药。张根贵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李济仁才华横溢,诚实能干,对疑难杂症有很好的处理方法,令老师刮目相看,特别欣赏。不久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同时把家学传承下去。他和张顺华一起,是“张一铁”的第14代传人。大概有这样一个君子协定,的第一个儿子将来要随母姓张。

解放后,李济仁夫妇先后转入皖南医学院。他们不仅在医术上继承了《张一贴》,而且延续了《张一贴》给医生送药的传统。几十年来,不管多忙,他们每年都定期回老家给乡亲们送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济仁夫妇还为国内外超过1万名患者提供了“免费咨询服务”。

原创,新解读,文章丰富。

从传统医学到现代科学研究

他注重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与《内经》理论和诊疗方法的融合,并从临床实践中体悟,建立新的理论、规律和方剂;提出了“瘫痿合一”的理论,制定了治疗顽固性瘫痪的四法,创立了“归芎参麦琪胃方”。

“北协和,南一机”是过去对国西医院最好的评价。李济仁所在的皖南医学院一级山医院由美国基督教会于1888年创建,距今已有120多年。蒋介石和参观过医院,、沈克非、陈等名医先后任职。可想而知,在这么知名的西医医院行医,压力有多大。

“西医出书,中医也出书,西医搞科研,中医搞科研。”李济仁以其不屈不挠的性格,努力建立新的理论、法律和药方。李济仁是安徽医学院和安徽省一级医院的“四大支柱”和“四大名师”。

李济仁当医生已经60多年了。在治疗外感疾病和急症方面,他继承了“张一铁”的心理学方法,以准确认证为基础,用药凶猛,专选药物,重剂量,往往1剂量有效;辨证论治杂病,应参照新安王集“培元派”提出的调补气血、固本培本的思想,重视培补肾气,灵活辨证。如针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李济仁系统提出补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法,并治愈数例。

根据新安医家诊治痹痿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李济仁在临床上强调痹痿的辨证论治,提出了"痹痿合一"的理论,并制定了从虚论治、从瘀论治、从痰论治、从脾胃调理肝肾、养血舒筋四法治疗顽痹。

王,15岁,四肢无力,走路像鸭子,经常摔倒。被大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激素和维生素无效。患者家长前来寻求治疗。经过李济仁的检查,他被诊断为肝肾不足的痿证。将《内经》理论与诊疗方法相结合,创立了新安医学学术思想,确立了补肾益肝、舒筋活络的治疗原则。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后,患者的四肢感觉很强壮。李济仁根据他的情况调整了几次处方,并告诉他要坚持锻炼。很快,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臂力增强了,腿也结实了,几乎和常人一样。

对于疑难病,李济仁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集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在胃病的治疗中,提倡和降、温、清热、养和消食六法,并建立了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麦琪胃方、治疗痹证的罗清通痹饮、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固本益肾汤、治疗乳糜尿的苦参消浊汤等等效方剂。

李济仁实践新安医籍的整理和校勘,潜心提炼新安医学诊疗的特色规律,带领学生成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阐明和阐发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疾病的诊疗经验和规律,成为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人。

撰写编辑了《济仁医志》、《痹证通论》、《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学术著作14部,发表论文112篇。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评价他“新颖独到,学识渊博,揭示了前人的秘密,做了一个医疗保健的宝船。”从名医世家到名医团队。

老两口和五个孩子组成名医家族链;突破家规,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为“张一铁”世界博士,其中研究生22人,高级学徒2人,形成了博士团队。

家族链式传承是新安医学的突出特点,“张一铁”就是典型代表。其14代传至李济仁家族,老两口和五个孩子,形成了名医世家的家族链条;两人突破家规,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组建了博士团队。

长子张其成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国学专家,传统文化传播者。二女儿李燕,现为皖南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级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三儿子李勇大学毕业后,在当地经营了一家诊所,延续了“张一铁”的家族传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在民间”的价值理念;四儿子李彪是中国科学院博士,德国洪堡学者。他在美国工作,担任总工程师,主要研究生物材料,并进行生物医学和中医方面的研究。小儿子邵丽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内科医生。师从院士、李院士,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以中医“证”为突破口,开辟了“中医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方向,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兄弟有三导师,两代有七教授”,“张一铁”不再是单行本的传记,而是方菲的满堂彩。

张其成回忆说,小时候父亲经常告诫他们,“生气学习总是有益的,玩摇摆游戏总是无益的”,鼓励和支持孩子自由探索未知。父亲曾经在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学院、医学院工作。他视野开阔,思想开放。对中西医的互补和发展有独到的见解。他也鼓励儿子用现代的方式继承和研究中医,希望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和突破口。这些对孩子未来的志向和兴趣有很大的影响。五个孩子从文化、临床、科研等角度传承中医,从丁滩镇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弟子童晓琳,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糖尿病专家。弟子孙世发,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剂学专家;弟子胡建北,现为皖南医学院科研主任,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医生理学”;弟子朱昌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1医院博士后,对中医“治未病”理论有独到见解。从“三高”患者到老年人健康

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压高,听闻之年血糖高。延寿有妙法——跳舞使五脏安宁,收藏字画欣赏,亲近自然看山川。

将近八十岁的李济仁有一张漂亮的脸,面带微笑,对人很友好。看他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很难把老人的这种健康与“三高”联系起来。不过,李济仁笑着说:“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压高,听闻之年血糖高,都有延年益寿的妙法。”

跳舞是使五脏安宁的第一招。长期以来,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李济仁试图总结出一套锻炼五脏的保健方法,即“养心、调肝、调肺、健脾、补肾”此外,他认为要注意六腑的健康。平时多吃粗纤维食物,刺激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五脏功能正常,身体才能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收藏字画,享受乐趣是第二招。李济仁喜欢收集字画。他家的墙上,挂着各种名人字画,各有特色。其中,启功先生的书法非常抢眼,“神在心中,手在手中”是对李济仁性格和职业医生的形象描述。繁忙的工作结束后,李济仁喝了一杯茶,靠在红木椅子上,一件件品尝美味佳肴。他说:“收藏字画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既能增长文化知识和品位,又能滋养情感,延年益寿。”

亲近自然,看山川胜景,是第三招。李济仁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一直在研究黄奇,亲近自然,热爱旅游。他不仅走遍了家乡,还游历了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非洲。著名书法家葛杰平先生专门制作了一副对联作为礼物。“登上五岳山足印园随洪祖,玲珑黄玉古玉手戴绘本,踵以青莲。”

李济仁居住的医疗社区绿树成荫,覆盖着绿色的树木。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清晨听鸟叫,河边听涛声,“画舫河上韵”是李济仁的一大乐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事实上,李济仁最大的健康秘诀就是“和谐”。他平和、随和、谦虚。

十年浩劫期间,李济仁作为一个“死忠老头”,舍己为人,饱受迫害。灾后,李济仁成为安徽省教委和卫生系统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医评审组组长。以前和李济仁打过仗的人请他帮忙评职称,李济仁笑着死了。

“我不敢抱治国之志,但我永远珍惜救死扶伤的善心。”当听到自己被授予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时,李济仁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向恩施甘露低头,他对阳光深深感恩;我愿化仁为“一帖”,让普济永远繁荣健康。目前,年近80岁的李济仁以矫健的步伐延续着新安医学千年的血脉,同时书写着自己辉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