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治理的经验与实践
体验式办学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习惯做法,即路径依赖。即使在外部社会需求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固守既定习惯,很少进行重大改革。
总的来说,中国积累的办学经验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延续的习惯做法,如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中等水平的学生“严入”“宽出”,以及按专业招生;在微观层面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海水淡化课程的教学管理,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在课程设置上强化专业课而忽视通识课,重视必修课而忽视选修课等。,都是长期的“办学经验”这样的做法和经验已经深深植根于大学的管理体制中。二是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学术界称之为舶来品或西方经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延续下来的习惯做法属于舶来的西方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完全照搬苏联高等教育的做法,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我们所依赖的“办学经验”,这些经验至今仍有很大的市场和影响。
无论是我们自己积累的经验,还是从西方学到的经验,这些早期的高等教育经验主要是基于个人的办学经验,主要是基于个人价值判断的理论经验。今天回过头来看,西方的经验还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但总的来说,西方的高等教育经验是历史悠久的大学的经验,是精英教育的经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的经验。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西方经验的价值,因为它们同样是人类文明的财富;也不能否认它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一个参照系,让我们有了赶超的目标。
近年来,“跟、跑、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流行话语。以下是承认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在模仿或遵循历史轨迹;并排跑,就是感觉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水平和西方国家在一个水平上。引领不仅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也表明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探索,希望有能力引领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向前发展。跟跑的判断比较符合历史事实,但目前是否达到并跑的程度,需要具体分析;如何实现领先的宏伟目标,似乎还有一定的距离,而要真正实现从跟随到并跑的领先,需要从历史惯性中走出来,突破以往的办学经验。
2、办学经验的局限性
西方高等教育经验在中国的应用有其局限性。西方大学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在中国普遍出现“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是东西方文化土壤差异较大。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找到自己的路,总结适合自己土壤的高等教育经验。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从更深层次来看,任何高等教育经历都有特定时代的痕迹,或许是重大历史事件,或许是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拐点,都可能使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痛苦或全新的时代。如普法战争后德国高等教育的兴起;又如美国公立大学在《赠地法案》颁布后的腾飞,加速了这两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转型,包括内部组织架构、内部治理体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中国高等教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历史惯性,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我们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以往形成的高等教育经验和理念明显落后于新时代的要求。例如,许多大学管理者几乎没有接受过通识教育、创新和创业教育、跨学科教育、学分制、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但现在这些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改革重点,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
同时,我国目前的大学治理模式借鉴经济领域的经验也值得深刻反思。今天国内很多大学的内部治理体系主要是以“分数制”为主,类似于当年生产队的管理模式。“分数”几乎涵盖了大学的所有活动,有些大学甚至将“分数制”的绩效管理运用到了极致,比如计算科研成果的分数,包括科研项目、奖项、经费等。教学工作量分为工作点,包括课时工作量、指导论文工作量、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工作量。社会服务计算工分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从表面上看,“分工制”的绩效管理让大学管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看似很“科学”。众所周知,基于“分工制”的绩效管理模式是典型的“第一代”企业管理模式,完全背离了大学属性。
大学是社会文明的引领者,是学者的学术统一体。在大学绩效管理中使用“分工制”,只能说明大学正逐渐失去社会的主导作用,管理的起点类似于原始落后的状态。“积分制”绩效管理进入大学以来,一直以一把双刃剑的形式存在。其学术生产力的边际效应在递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负面影响逐渐增大,破坏了大学的学术生态。在大学发展的特定阶段,实施“分工制”绩效管理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这种治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难以持续,容易滋生学术不端行为。
然而,这种基于“工作分担制”的绩效管理成为提高大学办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对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因为说到底,大学实行“分工制”治理模式是基于经济领域的经济人假设,背离了学术文化、大学的价值取向和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它不仅扭曲了大学的组织属性,也混淆了大学的价值标准。如果大学的内部治理仍然采用基于“工作分担制”的绩效管理,是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因此,如何治理大学成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回答的命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