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关于小时候偷钱存钱的事

聊起很多80后、90后过年的趣事,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经历——偷父母的零钱。

小时候我也偷偷拿过父母放在抽屉、罐子、枕头下的零钱。

我是95年出生的,小时候家里很穷。那时候农村物质条件也很匮乏,但是父母在吃喝方面从来没有对不起过我。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和爸妈一起去市场,因为市场里有馒头。每次去菜场,第一站都是爸妈带我去吃包子。我只吃一笼,吃不了多少。这只是为了解决我的渴望,塞满了猪肉和大葱。吃完饭,一天不哭不闹,安静的陪爸妈及时逛街。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时候一笼包子虽然才两块钱,但跟现在比真的不便宜。

七八岁的时候,我很喜欢和比我大一点的孩子玩。那时候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弹跳球、玩货(纸折成方形的宝,有的地方还叫抛宝)、拍外国照片等等。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的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

刚开始的时候,输赢全靠技术,很快,我就在村里的孩子里算第一了。不管是跳球,还是打货,还是拍外景,很多人都因为技术好,赢多输少,不想跟我玩。直到现在,家里还有七八百颗弹珠。后来大一点的孩子开始炒金花,退休拖拉机。赌注是弹球、商品、外国画等。,它们是这些孩子的“游戏币”。当然,我加入了他们。结局毫无悬念。你应该已经猜到了。我赢了不止几个。之前辛辛苦苦换来的“资产”很快就没了。

从此,罪恶的小手伸向了父母留在家里的零钱。只是为了买一些大理石和外国画。货好说,书撕了可以折叠。

每次家里没人,爸妈就下地干活:除草、施肥、浇水,这是我开始干活的时间。因为他们要忙一阵子。也有特殊情况父母突然回来拿水和一个锅盔。有一次,父亲把钥匙忘在家里,去地里干活。我偷偷拿钥匙打开家里唯一锁着的抽屉,拿了三块钱。做完后,我把抽屉里的文件、书和钱放回原处。就在我准备合上抽屉锁好的时候,父亲回来了,在窗户里看到了我的动作。我心跳加速,言语慌乱,不知所措。长大了才明白。其实父母能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吗?

那是我八岁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家里没人。我等了很久,提心吊胆地在屋里翻来翻去,什么也没找到。突然,我发现父亲忘记带钥匙了。我颤抖着拿着钥匙,打开了家里唯一一个锁着的抽屉——偷钱。这个抽屉我以前偷过钱,每次都不多,35块。这次我翻了一会儿,发现没有零钱,但是我想“赌弹球”。从心底里,有一百美元。2002年的一百块钱,大家应该知道是多少了吧。

那是我吃过最多的一次。我“潇洒”了很久,一半的钱都花在了弹球上,但从来没赢过。

事情终究还是被发现了。有一天下着小雨,我在外面玩的时候,爸爸闷闷不乐的叫我回家。我不敢扭来扭去,跟着父亲。回到家,父亲让我躺在椅子上,抓起我的扫帚,啪嗒啪嗒地响。就是一巴掌拍在我屁股上说:“说,你是不是偷了中间抽屉的钱?”当时我还奄奄一息的说不,父亲愤怒的双手颤抖,嘴角不自觉的抽动。父亲说:“家里平时少了35块钱,我也没要过什么。这次直接赔了100块。它还是我锁着的抽屉。告诉我是不是被偷了。”说完,又在我屁股上抽了几下。

我当时很害怕,但是钱已经花完了。虽然没花,但是穷到不敢承认。我说我不知道。父亲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转身把妹妹叫回屋。同样的扫把舞,姐姐说不知道。这次我给我妹妹惹了麻烦。

父亲说:“我很清楚我在抽屉里放了什么。抽屉打开了几次,发现还挺整齐的。这次也不例外,利落。”我只是把卖小麦的钱放进去,我知道有多少。"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偷过家里的钱。再也不玩弹球了。至于家里剩下的弹球,那是初中的时候了。不知何故,弹球热又开始了,每个人都开始弹弹球。这就是我在课间和放学后取得的成绩。

从三年级开始,我自己慢慢攒了点钱,虚报了几本教材。后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收课本费了。我开始建立另一个项目来省钱。买了个笔记本,给自己存了五毛钱,早餐花了五毛钱。两年的时间,我攒了100多块钱,但是我从来没有挥霍过,也没有再买过弹球。记得高中的时候,住校的时候家里一周给我八九十块钱,我每次都是五六十块。因为每周一学校的教师窗口都有三元面,对学生开放。自己再拿一天,中午坐公交回家吃饭,每周还能剩一点。以至于后来大家都只是要求在家吃五六十顿饭。

上大学后,因为学费很贵,家里一年的生活费我都没在意。我平时送外卖,送外卖,餐厅工作。大一当兵走的时候,我拿出存折和存单,有六千多块,都给了我妈。妈妈有点吃惊,眼圈红了。

家庭教育让我从一个偷家里钱的人变成了一个可以自己攒钱赚钱的人。

现在在工作,因为比较远,实习工资也不高。每次回家,爸妈都说:“我再给你点钱!”机票很贵。"

我说:“我有钱!”

多少次我没钱,面对父母的时候,都是“我有钱!”转了一圈后,我开始和战友们来回倒钱。让我们坐在一起,喝一杯,聊聊天。总是这样。我不想让父母看到我的困难,是时候自己养活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