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碑林博物馆:清代关中八景石碑赏析
此碑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为圆形方形座,高283厘米,宽86厘米。当时河东盐让朱继义吟诗作画,高峻刻字,杨玉璞刻画,金文玉和赵斌做石头。
?
碑头上方,横栏内,自右至左,镌刻着冯秀题写的“关中八景”四个大字。下面的专栏16,一文一图,相互交错。以古都长安为中心,“八景”的内容由东向西依次呈现,高度概括了陕西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底栏有周楷书题跋及其印章。
张先华月1
序曰:“太华山在华阴,名曰西岳山。岳有一掌写着人精,远远看去仿佛五指交错出墙。抬头望去,景色逼真。”诗中说:“玉片金茎结甘露,黄武曾铸旧长安。为什么这么要求童话,眼里的烟往上看。"
?
上图华山巍峨,呈现出“华山自古为道”的惊险,可以看到西岳庙等众多古建筑。在华山东峰的悬崖上,有一个手掌形的石头图案,高数十米,手指清晰,犹如左掌,生动逼真。
2.骊山夜景
《序》说,“骊山在城东,居陈之位。岩谷赢的差不多了,现在已经在望了。黄昏时分,夕阳映照在远处,真的很美。”诗中说:“深王遗无荒台,翠柏松柏绣成堆。黄昏时,艳阳高照,玫瑰色,犹疑篝火自西来。”
?
画面上方,夕阳西下,远远望着骊山,像一匹美丽的马。山势蜿蜒,树木葱郁,有烽火台、老母亲堂、老先生堂等众多景点。一片鲜红的霞光飘过天空,仿佛山顶的烽火台又被点燃了。
3、刘巴·斯诺
序曰:“游于水者,养水也。慕公因褒霸而改名。旁边有许多柳树。每到春天,柳絮迎风,就像冬天的雪。”诗中说:“古桥石路半斜,柳色青翠近眉。浅水平沙深恨客,轻飘飘写诗。”
?
画面上方,巴河水流,周围的柳树迎风招展,像雪花一样。远处,山峦起伏;附近,房屋整齐排列,行人匆匆而过,农民在耕地。在图片的右下角,有一座石拱桥,就是著名的灞桥。
4.柳荫曲江
序曰:“城东南十里,有汉渠河池。它的水像嘉陵江一样蜿蜒曲折。去唐力喝杯水是一件大事。”诗中说,“坐在对面浪头上,醉醒。兰亭杏花春宴。但是,说到险恶的事情,风度却曾经九岁。"
?
上图,南山在望,视野开阔,春意盎然。长安东南郊,曲江湖碧波荡漾,旁亭如“兰亭”。几个文人坐在曲江湖畔饮酒作诗。酒杯在池水中漂流而下,蜿蜒的水流,意境悠远。
5.雁塔晨钟
序言说:“城南建福寺有一座宝塔,也叫小雁塔。有古钟,寺僧叩之,故声清而远。”诗中说:“仙红初晓霜来,月落晚满饥。我醒来时枕头上有一个梦,未来的奇迹总是广阔的。”
?
图片上方,在Xi安南部的建福寺,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小雁塔。小雁塔下面的钟楼里,挂着一座晋代的铁钟。清晨,寺里的和尚会定时敲钟,清脆悦耳的钟声会响彻Xi安城上空,几十里外都能听到。
6.咸阳古都
序云:“秦古都咸阳。其南滞于渭河。巨浪奔腾多年,铁锹不咬人。秦人称之为古都云。”诗中说:“天一色渡中流,似雪芦满舟。江上夫往何处去,烟犹在秋。”
?
上图,咸阳城外,渭河缓缓流过,岸边车水马龙。渭河南北两岸,船只停靠码头,运送人员和货物。这是古代长安城通往西北和西南的咽喉要道,有“秦第一大道口”之称。
7、草堂烟
序曰:“城西南有圭峰,逍遥园为其下旧址。昨天,鸠摩罗什在这里翻译经典。这叫草堂寺。山岚水蒸气,抑郁症是烟雾。”诗中说:“烟空草堂龙不清。云外铃响,鹤对面人来迎玉女。”
?
图上方,群山环绕,树木茂密,仙气弥漫。在奇形怪状的龟峰山下,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古庙,看不清它的真面目。后秦时期,这里是尧兴的逍遥园,鸠摩罗什从西域进入长安,翻译佛经,改名“草堂寺”。
8.太白雪
序曰:“往城西三百里,有山太白。盛夏的雪很冷。武陵路上,远观,有玉龙卧天门之象。”诗中说:“山顶白玉寒,风吹佛上。”云深之处,僧卧,五月必望此处。"
?
图片上方,太白山高耸入云,山顶终年积雪,宛如卧龙。山脚下亭台楼阁众多,小桥流水,繁花似锦,气候宜人。这一幕更加衬托出太白山上的清冷,仿佛仙境一般。
关中是指“四关”,即东汉沽关、西大三关、南武关、北小关,包括陕西中部的Xi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秦岭以南,渭河流经,四面有屏障,故关中地区又被称为“四封锁之国”。
?
关中八景以古都长安为中心,又称“长安八景”。自元代以来,就有“长安九景”之说。经过明清时期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多个版本的关中八景。最后,朱基一版的《关中八景》在这块碑上得到了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