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生要讲究人与自然的对应?

中国经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天人相应”的概念。指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体的生理活动受自然界的影响而不断调整和适应。一年四季的寒、热、凉的变化是由一年的阴阳盛衰形成的。因为四季阴阳变化,有春夏秋冬藏的生物发育规律。

自然界的复杂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体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医理论,天空中有三个阴三阳、六气和五行,人体中有三个阴三阳、六气和五行。自然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阴阳、六气、五行的运动,而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则依赖于六经五脏气的协调。

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对应的是人体五脏六经的气的运动。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密切相关。可见,人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这样才能顺应自然,达到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保持健康。这是保健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祖国传统养生理论在相应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指导下,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符合四时阴阳消长和二十四节气转换替代的客观规律。

一年四季,春夏阳光明媚,秋冬阴天。自然节气也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春夏秋收冬储。因此,在春天的,人们应该顺其自然地维护阳气;秋冬也要保养殷琦,所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这就要求人们根据四季的变化,对自己的精神活动、日常作息、饮食五味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季的变化,做到“起居有规律”,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上,摄入要更有规律,过饥、过饱或偏食都会伤害脏腑,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