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根文化?
生根培养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当材料增殖到一定数量时,要将部分培养分流到生根培养阶段。如果不能及时将培养物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长时间不转移的幼苗会变黄老化,或因过度拥挤导致无效苗增多,造成浪费。生根培养是无根苗生根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使不定根粗壮。生根培养可采用1/2或1/4MS培养基,完全去除细胞分裂素并添加适量生长素(NAA、IBA等。).
诱导生根法
(1)将新尖的基部浸泡在50或100×10-6I的IBA溶液中4-8小时;(2)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培养4-6天;③直接转移到含有生长素的生根培养基中。以上三种方法都能诱导新梢生根,但前两种方法更有利于新根的生长发育。第三种能抑制幼根的生长。原因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在根原基形成后继续存在,不利于幼根的生长发育。但这种方法更可行。
此外,也可用以下方法生根:①延长在增殖培养基中的培养时间;(2)刻意降低一些增殖率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即将增殖和生根合并为一步);(3)切取粗壮的嫩枝,直接在营养钵中生根,但这种方法没有生根阶段。一次性培养基制作可以省略,切下的插条可以用生长素溶液浸泡,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些容易生根的作物。
当少数其他植物难以生根时,就要在培养基中放一个滤纸桥,使其略高于液面,靠滤纸吸水来补充水分和营养,从而诱导生根。从胚状体发育而来的幼苗通常具有分化的根,这些根可以在不诱导生根的情况下生长。但由于通过胚状体途径发育的幼苗数量特别多,个体又很小,为了使其生根,往往需要在低浓度或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在试管内生根壮苗阶段,为了顺利地将幼苗移植到试管外的环境中,使试管苗适应外界的环境条件。通常,不同植物的适宜驯化温度是不同的。如菊花,18 ~ 20℃为宜。实践证明,过高的植物生长温度不仅会涉及蒸腾作用的增强。还涉及到真菌容易滋生的问题。温度过低使幼苗生长缓慢,或者不易成活。春季气温较低时,苗床可装上电热线,使墓温略高于气温2 ~ 3℃,既有利于生根,促进根系发育,又有利于早期成活。
试管外移栽的植物幼苗光照强度应高于移栽前,能适应高强度漫射光(约4000h)以维持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强度。但太强的光照刺激蒸腾,会使水平衡的矛盾更加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