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背的顺序是什么?

刮背的顺序是什么?

刮背的顺序是什么?刮痧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养生排毒的方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刮痧顺序应该从哪里开始,正确的方法可以让刮痧效果更好。下面分享一下什么是刮背顺序。

刮背顺序是怎样的?1刮削顺序:

刮痧的手法和操作顺序,根据身体部位,依次为头颈部、背部、胸部、手部、腹部、腰部和腿部。

刮力:

刮的时候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到重逐渐加大。不要忽视重量,同时以能承受的力度为限,刮伤区域尽量拉长。

刮擦方向:

刮力应该是单向力,回程不能刮。

刮削角度:

刮削器与皮肤的角度应为45度,刮削方向为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并保持同一角度,每个部位刮削20次左右。

刮擦频率:

刮痧的频率和疗程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有所不同。每次刮的时间是20到30分钟。第一遍刮的时间不能太长,手法不能太重。第二次刮痧治疗的时间应该是1 ~ 2周。

如何刮背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自上而下(大椎-骶骨)刮督脉,板体与皮肤呈45度倾斜,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皲裂。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刮取督脉旁的夹脊穴的经络。

3.用方形刮板的一角刮双边肩胛骨缝,刮板紧贴皮肤,渗透均衡。

刮痧是很常见的行为,专门刮痧的店铺也很多,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我提醒你,第一次尝试一定要谨慎!刮痧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的。我建议最好在65438+饭后0到2小时后做。这也会给你一个很好的体验。

刮背的顺序是什么?2刮痧是体内疾病在体表的特殊表现。刮痧是通过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刮痧,使皮肤出现片状或点状瘀斑或出血,来调整身体,恢复生理状态,克服疼痛的一种外治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刮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逐渐导致皮肤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出现淤血斑。有经验的从业者会区分痂的颜色和形状,判断病情。

颜色鲜红,散粒说明病程短,病情轻;如果颜色暗红或蓝黑色,颗粒密集甚至成团,说明病情严重,病程长。

中医有十二脏(肝、心、脾、肺、肾、心包)和脏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每一脏都有自己的经络和功能,从左到右是平衡的,就像西医的中枢神经系统,顺着脊柱往下走,作用是一样的。刮痧基本是以经络为基础,或者刮痧后体表呈现瘀滞状态,再施以温灸,使经络通畅,祛风、散寒、除湿,补充正气不足。

刮痧操作的顺序取决于身体状况。一般原则是先刮脖子,再刮后背,再刮胸部,最后刮四肢。基本的刮痧方向是根据经络“阴升阳降”的原理。至于刮的方法,具体如下:

(1)背部和颈部刮痧:

1.刮背颈椎:从颈椎开始刮,经胸椎第一椎至尾骨,分两段刮。

2.刮左右肩肌肉,先左后右。

3.刮膀胱经俞穴从大椽至腰,即督脉左右各一寸五分。

4.以膀胱经为中心,由内向外斜刮,从肩筋以下至腰部刮约五至七条对角线,间距以肋骨为准。千万不要刮地毯。

(2)刮前胸:

1.一、刮任脉:从天突穴(胸骨体最上部)刮至下腹部,自上而下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胸骨体,第二段是从心窝到肚脐,第三段是从肚脐到弯骨。一段一段刮,不要一下子全刮,只在肚脐处轻轻刮。

2.以任脉为中心,从天突穴开始,左右斜刮,约三到五处,其中乳房不刮。

(3)刮四肢:

上肢和下肢,内侧和外侧是不一样的。

1.上肢外侧:从指尖到肘部和肩部。

2.上肢内侧:从肩到叉、指尖刮。

3.下肢外侧和后侧:从大腿刮到膝盖和脚。

4.下肢内侧:从内踝尖刮至膝盖。

(4)刮板与皮肤垂直成90度角,上下左右刮会始终保持同一角度。

(5)刮力要向一个方向施加,回程时刮刀不刮。

(6)刮力要均匀,不能太快、太重、太快,以免患者恐惧焦虑、疼痛而影响刮除效果。

(七)刮痧、艾灸总体操作程序:

1.根据患病身体刮痧相应的经络、穴位和部位。

2.根据诊断和病理选择一个或三个地方。刮完后,用艾条温灸每个患处五到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