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有哪些误区?

1,喝白酒御寒

人在饮酒后,受到酒精的刺激,血管扩张,身体的热量会大量释放出来,所以会有发热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尤其是热量释放到一定程度,人反而会觉得冷。棉袄、羽绒服之所以具有持久的抗寒性,是因为它们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而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它们不仅自身不会产生热量,反而会造成热量挥发。

2.衣服越多越好

服装本身并不产生热量,只是起到隔离的作用。它缓冲了外界冷空气与体表热空气的对流,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穿太多衣服会抑制身体体温调节功能的适应性,削弱身体的御寒能力。所以冬天穿衣只能达到一个合适的厚度。

3、舔嘴唇可以保湿。

寒冷时空气干燥,人的嘴唇容易干裂,引起不适、疼痛和出血。但是用舌头舔嘴唇却适得其反,因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其中含有淀粉酶等物质。黏黏的,舔舔嘴唇就像抹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后,嘴唇会更干燥,更容易脱皮。

4.需要更多睡眠

虽然很自然的,人都想懒懒的躺在床上,但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睡眠,也许是因为冬天缺少阳光,让我们觉得困了。早睡没有错,但是不要睡太多。有些人发现越睡越困,白天也越困,甚至发呆。

5,很多抑郁症。

灰色、沉闷的天空,假日压力,严寒的天气。人们很自然地认为抑郁症在冬天是高峰。然而,健康专家称这只是谣言。与普遍的看法相反,在冬天,抑郁症并不比其他时候更猖獗,但当人们在冬天感到悲伤时会发生什么呢?节日悲伤!这是一种严重的、暂时的、与压力有关的情绪。有些人还可能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其中一些类似于抑郁症,如失眠、多梦、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但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冬季。

6.你需要戴一顶帽子

如果你不穿衣服,你身体暴露在空气中的任何部分都会导致你失去热量。但是,如果不戴帽子,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大的风险。如果穿短裤,戴帽子,它的保温效果还不如穿保暖秋裤,不戴帽子。底线是:在寒冷的天气里,戴一顶帽子是绝对棒的。但是如果你出门遛狗的时候忘了戴帽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7.戴口罩预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天,有些人出门经常戴口罩,以为这样可以防寒感冒。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人的鼻腔和整个呼吸道都覆盖着很多黏膜,黏膜下有微血管。当鼻子吸进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就接近体温了。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可以通过运动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如果整天戴口罩,鼻腔和整个呼吸道的黏膜都得不到锻炼,稍有感冒就更容易感冒。

8.蒙着头睡觉最舒服。

蒙着头睡觉,除了缺氧导致呼吸困难、头晕之外,嘴里呼出的大量水蒸气也使床内的湿度急剧增加,全身都会变得不舒服。专家发现,最舒适的床需要每秒0.2米的“微气流”。一般来说,睡觉时只要不把被子裹成“圆柱形”,被子和身体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肩背以下的垫被和盖被之间留有1 ~ 2个小缝隙,基本可以达到使人体舒适的“微气流”标准。

9、关闭门窗不通风

有些人冬天整天关着门窗,以为室内温度高,人不容易感冒。其实并不是。据专家介绍,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500多种化学物质,从呼吸道排出的只有149种。空气中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在这种空气中,人们容易感冒和咳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新鲜。冬天要每天开窗通风2-4次,每次约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