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杂谈(13)阳热体

?健康杂谈(13)阳热体

(1)

世间万物皆因气而生,人也因气而生。气分阴阳,阴阳不对,但生而变。“阳化为气,阴化为形”。

?阴阳看不见,寒热看得见。阴阳盛衰是阴阳的盛衰或偏衰,表现为寒或热、实或虚的病理变化,表现为阳盛、阴盛、阳虚、阴虚。

?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寒阳热。即阳虚阴盛为寒,见寒;阴虚阳亢致热,见热。

?阳虚寒属于虚证,表现为虚寒,体质为阳虚体质(见本集《阳虚体质》);因阴虚见热表现为虚热,体质为阴虚体质(见本文“阴虚体质”)。阴虚或阳虚主要是指“正气不足导致虚”的病理变化。这就是“平衡木”中的阴阳平衡,因为秤(阴)或重(阳)减少,导致不平衡。

?阴或阳之实,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阳盛阴盛的病机特点。阳气盛见热,表现为实热,体质为阳热体质。阴盛见寒,显实寒,体质为阴寒体质。这就是“平衡木”中的阴阳平衡,因为秤(阴)或重(阳)的增量,导致不平衡。

(2)

阳盛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阳盛、脏腑经络活动亢进、邪热过盛的病理变化。阳过则热,其症状是由于感受到温热的阳邪或阴邪,或七情内伤,五脏过盛而致火,或气滞、血瘀、痰饮而致热、火。

?阳过则热,表现为阳有余阴不足的实热证。阳的特点是热、亢、燥,所以阳过盛产生热致病变,还有燥、亢,有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因为阳的一面往往太强,阴的另一面往往相对弱。因此,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外,还会出现口渴、尿少、大便干燥等症状。,以及因阳过而阴虚,如“阳过则阴病”,阳过则阴虚。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杨胜。阳中邪客导致阳盛,阳会损阴,但阴虽虚,但未达到阴虚的程度,阴只是相对不足。其病机为阳盛而阴不亏。

?如果阴虚由相对变为绝对,阳盛与阴虚并存,或只有阴虚而无阳盛,则病机由实热变为实热伴阴虚(阴阳两虚)或阴虚伴内热(阴虚)。

(3)

阳热体质是体内阳气充沛,阳气充沛,体质表现亢奋的体质。体质形成多因先天原因,或感阳温或感阴温,或七情内伤,或五情过盛而火盛,或气滞血瘀、痰饮积滞所致。

?阳热体质对寒冷气候适应性强。

?阳热体质常表现为身体强壮,面红,易怒频繁,易上火,声音高,喜冷,怕热,口渴,喜喝凉水,小便有热痛,大便臭,口臭。舌红,苔黄而干,脉滑而实。

1.体内热邪充沛,所以身体见热强,喜寒。容易出汗,喜冷怕热。

2.火是发炎了,但是脸是红的,眼睛是红的。

3.热扰心神,轻者烦躁,重者神志不清。

4.热结胃肠,便秘结。

5.热伤阴道液,小便短赤,口喜冷饮,改水自救。

6.舌红苔黄是热毒之象,舌燥说明津液受伤。

7.热为阳邪,助长血脉,故脉象滑多。

8.不耐烦或活跃的,外向的。

(4)

阳热体质容易出现高热,多为急性、突发性发作;体臭重,容易长痘痘;脏腑燥热,容易便秘,小便热,大便臭;呼吸粗粗,容易腹胀;甚至躁狂、昏迷、舌红苔黄干、脉数等。女性月经期容易早,分泌物粘稠,常有异味。治疗方法应该是清阳热,“以寒治热”,用“以热治寒”的规律治疗中药方剂可以咨询中医进行对症治疗和调理。

?调理阳热体质的原则是清热解毒。平时饮食要注意清热泻火,滋阴清热,疏肝平肝。注意以下预防保健的方式。时刻注意护理,改善阳热体质,预防疾病。

1.饮食?平时要多吃温性和凉性的食物,如鸭肉、蛋白质、螃蟹、海带、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猕猴桃、杨桃、竹笋、冬瓜、黄瓜、丝瓜、苦瓜、黄豆、豆腐、芹菜、菠菜、百合、茄子、莲藕、白竹笋等。饮食方面,燥热体质的人宜吃清淡食物,如芝麻、蜂蜜、水果(柿子、梨、菱角、枇杷等。)、蔬菜(番茄、冬瓜、萝卜、莲藕等。)、鱼类、豆制品等清淡食物,还有百合粥、枸杞粥、山药粥。另一方面,不要吃羊肉等油腻、辛辣、干燥的东西,不要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温热的食物和辛辣的口味。

?冬天不适合进补,尤其是火锅烧烤类食物,因为牛羊肉都是补虚火的食物,进补过多会加重阳热的情况。禁止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吸收问题,使阳热体质更加严重。多喝水,避免毒素在体内堆积。

2.活着活着?平时早睡早起,做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平时也要学会适当放松,改善内心的烦躁和失眠。

3.心理调理?杨胜的人容易生气,所以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一个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自己,遇到生气的事情要用理智克服情绪冲动。

4.为了健康而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过剩的阳气散尽。首选游泳运动,此外还有跑步、武术、球类运动等。,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

5.四季养生的体质与地理气候有一定的关系。如果长期处于热区,很容易形成阳盛体质。

(5)

除了日常生活和季节性保养,阳热体质的人还可以结合中医的其他保健方式。

1.药膳。萝卜豆腐汤。白萝卜500克,嫩豆腐200克,盐,猪油,味精。(1)白萝卜切成细丝,嫩豆腐捣碎。(2)锅中加入清水,加入白萝卜丝和猪油烧开,加入豆腐糊,煮2-3分钟,加盐和味精调味。

2.药膳粥。绿豆粥。石膏粉、粳米、绿豆适量,先将石膏加水煎煮,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绿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能刺激食欲,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夏天喝绿豆粥消火,但体虚怕冷者不宜多吃。

3.药茶。常用的菊花、苦丁茶用开水浸泡。

4.按摩。如果牙痛、耳鸣、目赤、流鼻血、头痛、咽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脸上的痘痘不断冒出,可按合谷穴消火;用指尖按压内庭穴,可治疗体热或内热引起的口疮、口臭,效果突出;按摩太冲穴对肝火过盛的症状有非常好的效果。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在《四贤源流》中说,“浊气不反,则阳下化阴,阳根潜而不飞;气不困则阴升化阳,阴之根藏而不下。互相扎根,上下包围,都是扁平化的人。”浊气逆风上,阳下阴,阳不秘,阳偏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