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行业已经成为最难招的行业之一。为什么?
首先,学习烹饪的人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的餐馆开始营业。
目前年轻人以00后为主。从小娇生惯养,吃不了生活的苦,吃不了厨师的高强度工作。工作时间长,杂事多!
第二: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工作环境不理想。
厨师是服务行业。周六周日和春节假期是餐饮业最忙的时候,但厨师们很难休息和陪伴家人,只能默默努力,尤其是五一假期。中秋假期、国庆、春节期间,厨师往往连续几天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中午除了吃饭时间,都在备货,加工市场。一方面羡慕别人能旅游能吃喝玩乐,另一方面也很努力,一般没有三倍工资。
厨房的工作环境,冬天的冷水刺骨。夏天高温烤的人汗如雨下。冬天冰箱里的食材都是用水保存的,根本就无从下手。冬天搭配简直是噩梦,手上会有好几处冻疮。夏天,我们要忍受高温的折磨。室外温度38-40度。想想厨房的温度。基本上早上一个高峰过后,工作服都湿透了。我很多学厨师的同事都转行了,做房地产,进工厂或者卖家电。
第三:工作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福利待遇差。
厨师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而且一个超长强度的工作,早上八点半左右到店,晚上基本九点半左右下班。每天工作时间太长,基本都是11小时左右。但是收入不多。和工厂比一点优势都没有。福利待遇差,大部分餐饮部门没有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只有部分连锁店的总监。助理,厨师级别以上会买社保,整个厨师行业的公积金好交5%,很少!大一点的餐饮,节假日是双倍工资,小餐饮不是。过年没有年终奖,逢年过节没有礼品福利。
第四,发展空间有限。
跟厨师学最多是当厨师太难了,不仅是厨艺,还有人际关系。厨师团队帮派关系复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学徒到厨师,基本是这个行业的中间点。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很少。我有许多朋友。开了五六年的小餐馆最后倒闭了。夫妻二人在店里干了两年,赚的和打工差不多!
第五:从光盘运营开始,所有高档消费和公款消费都受到限制,餐饮业进入低潮期。酒店生意不景气,门店“死亡率”高。厨师的工作相对不稳定,有时候一年换3-4份工作。存不下钱。而且很多用人单位都想找一个价格相对较低的全能厨师。比如有的餐厅希望厨艺大师除了做饭,还能帮忙切配,凉菜,或者洗碗!比如我以前是连锁店的厨师,店家给的招聘标准。灶上做饭,工资在4500-5500之间,工资5500的都是高档灶。有能力的可以加入一个高级灶,6000元一个月。工资在4000-4500之间。这点工资很难从社会上找到满意的厨师。后来公司从技校招学徒,自己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人力成本降到最低。
第六,行业越来越规范,各种考核机制健全。
现在的厨房不仅仅是做好饭那么简单,还有五项常规管理和四维管理方法。各种标准,各种定位。各种颜色的色点区别。公司技术部和质检部的日常检查。在厨师烹饪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完成老板对各项指标的考核。人工成本。食物成本,能源消耗成本。大众点评。周转率。成交量指标等等。老板只会给你画一个大饼,但他从来没有真正给你加薪!总之,年轻人很难在这样的规则下长期工作,半年左右就会离职转行。
最后,我写一些关于我的生活的想法。我在苏州工作。今年2月,苏州爆发疫情,门店被迫关闭。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是房贷和孩子生活费都停不下来,就找了个工厂做兼职,正好被安排在仓库工作,不忙的时候就和里面的师傅聊天。大部分都在苏州买房买车了。我基本上在这家工厂工作了7-8年左右。一位师傅在这家工厂工作13年,缴纳社保和公积金13年。他目前是工头,一个月能拿7000多,扣除社保和公积金。买房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很低。目前每月还款很少。苏州两套房。老家的一套房。一步车。没什么文化,就是13年初中一毕业就在这家工厂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在苏州买房买车。
而我从事厨师行业10年,只能在老家买房,社保也才交了5年左右。两年后我就是15了。我每年也有年假,节假日可以陪家人。而我什么都没有!仔细想想,真的是入错行了。其实我很后悔。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一定不会再选择厨师这个行业!
最后,我想问你,学会做菜后,你还在坚持吗?你放弃过哪些行业,转了哪些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