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的内容有哪些?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有很多,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但是注意养生的方式也很重要。《内经》将“未病先防”的思想提到了战略高度,指出抗衰老的关键是实施正确的养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敌人。但《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为”。所以养生的目的是培养正气,增强抵抗力,不生病或少生病。
(2)养生与康复的原则和方法。
《黄帝内经》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康复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预防保健和康复实践。现描述如下:
①协调阴阳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的根源《黄帝内经》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所以主张治疗必须以此为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阴阳。所以,要想越来越少得疾病,就要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阴阳”,弥补其不足,纠正其偏胜。正所谓“阴阳为秘,神为正;阴阳相分,精绝。”
②护杨琪,益阴精。
维护杨琪、养阴精是中医养生康复的重要原则。万物之生靠阳,万物之死靠阳。人的成长和衰老都是由阳主导的:精血津液的生成都是由阳转化的。所以“阳强则寿,阳弱则衰”,养生必须养阳。但善于养生的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精华。因为本质充满能量,能量充满精神,精神充满健康。
③顺应自然。
自然界阴阳的盛衰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自然界阴阳的盛衰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正如《苏文·四气调神》所说:“阴阳四时,万物之终,生死之本。反之则为祸,而从之,则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的阴阳规律是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原则。此外,苏文的四气调神理论还提出了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以抵御外界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持体内阴阳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4)调整精神
注重调整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的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正如《灵枢·本藏篇》所说:“有意志者,故抗精神,收灵魂,适冷暖,与怒者为友”。“御”、“闭”、“适”、“和”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充分发挥人的意志,注重精神调理,不仅是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也是以内因为本的学术思想在带学生理论中的体现。心理意志调节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培养意志,二是调戏。培养意志的目的是加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的目的是消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⑤合理饮食。
《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适当的饮食不仅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一些疾病。饮食不足或饮食不当会诱发一些疾病。因此,苏文钱毂《素问》提出了“适量饮食”的方法来维护脾胃之源。其内容包括节约饮食、避免偏食、适应冷暖等。
⑥有规律的生活。
规律的日常生活就是规律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睡眠、工作、性生活等等。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有规律”。人要想长寿,就必须“像太阳和月亮一样统治地球”(《苏文·古代天真》),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保持一定的规律,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苏文的四气调神论有四季早晚卧起,苏文的怒通天象论有三点:平旦、日、中日黄昏会作息。现代生物学也认为,人体内有许多生命节律,控制着机体的生理活动。《内经》“生活有规律”的方法,就是使人服从这些生活节奏,安排好日常生活和休息,保持身体生理机能的协调统一,保持长久的活力。
(3)关于发育、衰老和长寿的讨论。
“生、长、强、老、老”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说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极限,是指自然生命所能活的年龄,传统医学上称之为“天年”。苏文的《古代天真论》中有“春秋百岁”的记载。唐,指出:“当你100岁的时候,你将是120岁。”《灵枢·天年》聚焦天年问题,提出“人活到一百岁就死了...百岁为终。”还详细论述了人体从出生起各个阶段(10 ~ 100岁)的生理、体态、气质变化,认为人的寿命一般应该是100岁,自然衰老的最后阶段是在100岁以后。《黄帝内经》认为早衰的主要原因是日常生活缺乏纪律性,精神调节不足,缺乏锻炼,不注意养生防病;指出健康长寿的要义在于顺应天气,形神兼备,藏精养神。这些精辟的论述,包含着非常科学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研究健康长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