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结束了,快来收集这份养生攻略吧。

规定饮食

健脾和胃,润肺养阴

夏天,人的脾胃因为“苦夏”而受损,或者贪凉喝凉,或者容易得肠胃炎。崔淑华指出,气候逐渐变凉,人们的食欲逐渐提高。此时饮食应以健脾和胃为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类、乳制品、豆制品等,以补充能量。同时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另一方面,闹翻之后,夏天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过渡到秋天。干燥是秋季气候的特点,五脏中的肺对应秋季。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伤肺。滋润的食物有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等。初秋干燥温暖的天气容易使人体皮肤水分蒸发,要注意补水。

日常生活

早晚添衣,早睡早起。

早晚凉飕飕的,中午热的要死。盛夏时节,季节刚刚开始转换,气温还不稳定,暑气还没有消退,中午还热,早晚却凉爽,形成了较大的昼夜温差。因此,崔淑华指出,对于中老年人和夜间在户外工作的人来说,为了防止冷热交替导致血管发生意外,早晚应适当增加衣物。

另外,夏天比较热,很多人都有熬夜避暑的习惯。现在是夏末秋初,此时阳气渐弱,阴气渐长,人体内的阴阳盛衰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日常作息也要根据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如果继续保持夏季晚睡的习惯,很容易出现“秋荒”,所以这个时候要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

运动

宜登高望远,做有氧运动。

“现在是初秋,气温变化很大。此时爬山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崔淑华说,爬山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晚,速度要慢。上山下山时,可以通过增减衣服来达到适应气温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要量力而行。另外,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项目的选择可以根据年龄差异有所不同:年轻人可以跑步、打羽毛球;中年人可以快走、慢跑等。老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

最后,崔淑华指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活动的时间段。年轻人对天气适应能力强,可以把健身时间安排在上午和下午;中年人适应能力稍差,可以在18到下班后20点这段时间锻炼。老年人健身时间一般应选择在14至17,此时气温较高,有阳光。

情绪

远离悲秋,避免情绪波动。

“秋老虎”一出,高温不仅带来身体不适,还容易导致人的上火,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脑血管疾病。对此,崔淑华建议,可以养一些绿萝、吊兰、芦笋等绿色植物,起到静心安神、避免急躁的作用。

此外,秋风起,秋雨落,一场秋雨寒,萧瑟的秋天容易让人心酸。我们不妨听听舒缓愉悦的音乐,或者多做一些户外运动来改善自己的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