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孩子沉迷手机电视怎么办?
这种情况如果不稍加控制,只会越来越糟。孩子们沉迷于游戏,这会伤害他们的眼睛。很多孩子戴近视眼镜比较早,大多是因为电脑和手机。另外,孩子一旦沉迷游戏,性格很容易变得偏执,即使开学,内心也很难恢复。所以让孩子看电脑玩手机是家长很头疼的事情。
前几天有个家长打电话来说自己和儿子因为手机产生的矛盾。一怒之下,母亲把儿子的手机砸成了碎片。
她说:儿子小凤,今年初一。小学的时候,她几乎不让儿子碰手机。上初中的时候,工作比较忙。有时候怕接送不及时,就给孩子买了手机。买手机前和儿子约定好的。买了手机方便联系,不允许用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我儿子一开始答应的很好,做的也很好。至于我,我放松了警惕。有一次我发现儿子在玩一个幼稚的小游戏。这位家长当时也不是很生气,只是告诉他一劳永逸地卸载掉。孩子们也很配合,马上卸载了游戏。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家长发现儿子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连上一会儿WiFi,才开始做作业。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你要放下碗,跑去看新消息。有一次,他拿着手机上厕所,偷偷在厕所玩游戏。母亲当时就生气了,扬言要拿回手机。这才让孩子主动认错,把手机里的游戏都删了。
期末考试前,家长每晚陪他复习。一天晚上,已经过了10,儿子房间的灯还亮着。她热了一杯牛奶,准备送给儿子。但他一推开门,就把儿子吓得浑身一激灵,急忙在试卷下面塞了个东西。
父母抓起桌上的纸,手机真的压在纸下面。屏幕没关,还停留在一张裸女图片上。这位母亲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然后抓起手机,咬牙切齿地对儿子吼:“我每天一下班就给你做饭,晚上陪你到半夜,第二天还得早起上班。”怕你又饿又累,你就是这么对付我的,不是吗?"
儿子还不服气:“我天天学习不累吗?”我让你晚上陪我了吗?我只是玩了一会儿..."
没等儿子狡辩完,家长就把手机摔在地上,用脚跺着,说:“我让你累了!”我让你玩一会儿.....我让你累了!我让你玩一会儿……”
整个晚上,这个时候脑袋嗡嗡响,想了一晚上,天亮了才闭上眼睛...
这位家长说,现在没有办法和儿子沟通,不知道如何再信任儿子,儿子也不想和妈妈说话。
听了这位家长的故事,很多妈妈也深有感触!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有时候真的很累,很委屈。一方面我们孜孜不倦,另一方面我们又被孩子迷惑和抱怨。有多少妈妈因为一个玩手机的问题,对自己的孩子相当不满。
1.为什么孩子对手机这么有吸引力?
(1)人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他们总是喜欢轻松愉快的事情,尽量避免压力和困难,尤其是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老师总是讲学习、做题、考试、成绩等等;回到家,父母嘴硬就是分数,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别人家孩子过得怎么样。这些令人窒息的语言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增添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而手机,只是释放压力,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通过手机游戏发泄不满和压力。
(2)缺乏交流和陪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能自言自语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通过QQ和微信聊天,寻找可以交谈的人和群组。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成长中的孩子内心有很多感受,无处倾诉,这也是孩子更加依赖手机的一大原因。你可以观察到,越是沉迷手机的孩子,越是孤僻沉默。他们只能通过手机里的社交软件匿名发泄情绪。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而不是总是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如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出原因,协商解决方案。有时候强制手段会适得其反。
(3)手机就是一个小电脑。你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欣赏外面的精彩世界,这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4)游戏的刺激和等级机制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给孩子增添了很多乐趣,让孩子爱不释手。
(5)智能手机功能强大,非常方便生活。现在用手机微信购物很普遍。当然也可以抢红包,卡拉ok,自拍,购物,看电视,看书等等。
(6)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学。这就是我们所宣扬的。如果你经常在家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玩游戏、看电影,那么大多数孩子也会对手机感兴趣,希望从中获得满足感。
2.小孩子怎么看待玩手机?
学生甲:班上有54名学生。每个人都有手机,这让我可以方便地联系我的父母和同学。每个人都有。如果我不这样做,我将没有朋友。
你为什么玩手机?因为这是中国的新年。在学校不许玩,过年不许玩。你们成年人为什么整天玩手机?
我一般周末玩,那里手机优惠,有利于联系父母。网上有很多资料可以收集,方便我学习。学习很辛苦,可以放松一下。
学生使用手机有一定程度,手机本身对视力和精神状态有一定影响。中学生时间紧张,没时间上QQ或微博这些娱乐活动。如果他们玩手机,学习会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所以日常生活中不建议使用手机。
我为什么玩手机?手机上有很多游戏,聊天,真好玩。爸爸妈妈总是太忙,没有时间照顾我。手机是我的生活伴侣,忠实的伴侣。
我真的很累。玩手机可以让我放松。
3.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玩手机?
家长不希望孩子玩手机。一般来说,他们害怕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导致视力不好。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身体健康,也怕网上不健康的东西影响孩子的成长。
家长A:孩子玩手机我真的没办法。回家就玩手机。做作业的时候说要查题,就边做边看手机。一点意义都没有。我和她协商的结果是,我不反对你玩手机,但是你要拿成绩和我谈,我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估计很多家长都有这种困扰。
家长B:孩子痴迷手机,就像吸毒成瘾一样!我无法形容的坐立不安和焦虑!孩子一直缠着我给他买手机,但我很早以前就和他约定,高中之前不给他买手机。时间久了,他自己也有了这样的概念,也就不再纠结了。偶尔玩一会也会得到我的允许。
家长C:感觉孩子玩手机不是管的,是自觉的。她觉得成绩跟不上,偶尔会玩一会。我一般不会说她。她有自己的时间观念。如果一直唠叨她,会适得其反。
家长D:玩手机的问题真的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他从来没有过自己的手机。上学期间规定他每周五晚上玩,其余时间不碰。假期比较轻松,每天都可以根据情况玩,但是不去停是没有意识的。还有就是小孩子玩手机特别认真。我常说,如果玩手机的精力有三分之一能用在学习上,我们就是尖子生了。
家长e:可以说孩子反复玩手机!玩起来很好玩,把能拿起手机的时间都用上,聊天,玩游戏,看视频。可以说手机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尤其是节假日,情况特别严重。早上醒来,我会看看有没有QQ的消息。我要花半个小时才能看到它。要是这种精神能用在我的学习上就好了。我为此批评她,让我很不开心!上学期间玩手机好一点。我总是限制我的时间。我玩十分钟到15分钟,却总是舍不得走。还要哄我写作业,怕我叛逆,大人没办法。过年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不玩手机。这种情况也和成年人以及大环境有关。如果成年人能控制自己,孩子可能会过得更好。
情况
初二的孩子说,班里的孩子都有手机,他们想买一部。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好,班里的孩子都不能落后,就给孩子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刚开始还好,后来家长发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开始锁门。父母敲门看她写作业,过了一个小时,她再去看,还是写着它根本不动。晚上一两点不关灯,早上经常迟到。上课走神,成绩下降很快。老师也打电话了,同学反映晚上一点还挂在QQ上发短信。后来她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了。孩子反应强烈,母亲和老师商量先把手机还给她。父亲采取强制措施,解除家中所有锁,收缴孩子手机,导致肢体冲突。这时,母亲伤害了孩子,开始保护女儿,指责父亲。愤怒的父亲离家出走。后来家长向班主任求助,让老师找理由没收孩子的手机。没收之后,孩子们开始不做作业,甚至逃学。母亲害怕了,开始向孩子妥协。只要女儿上学,她就会买手机。孩子重新有了手机后,情况就更糟了。父亲看到这一幕,不仅和女儿发生了矛盾,夫妻关系也开始紧张。后来在和女儿的一次冲突中,孩子去厨房拿刀冲向父亲,而妻子此时还护着女儿,丈夫一怒之下离家出走。母亲怕孩子再出事,不敢再管孩子了。每次都小心翼翼的陪着笑脸商量能不能休息一下,做点作业。最后家庭破裂,孩子学业一落千丈,高中也没考上。
错误方式:(1)别人有,我们不落伍。(2)孩子锁了门,父亲简单粗暴,所有的锁都拆了。(3)父亲教育孩子时,母亲保护小牛,保护孩子。(4)课堂上,老师没收了手机,家长要回去,导致老师不管。(5)孩子逃学不学习,妈妈妥协,再买一个。(6)孩子持刀冲向父亲,母亲保护孩子。(7)不敢管孩子,任其发展。(8)面带微笑,细心哄孩子休息一下,做点作业。
解决办法
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摆脱对手机的沉迷呢?我的建议是:理解接纳,认同规则,正确引导。
(1)理解和接受
完全不让孩子玩手机是不现实的。有时候不给孩子配手机真的很不方便。特别是父母很忙,家里老人接送孩子不及时。有时候,孩子周末和同学出去玩,不带手机,真的很不方便。万一出了事,孩子联系不上家长,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去哪了,真的很不方便。另外,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我深有感触,很多作业是需要手机来完成的。比如“作业箱”、校讯通、在线答题等。,都需要扫描二维码才能完成。你说手机要彻底淘汰是不现实的。有句话叫“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些东西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接受,才能制定好规则。
(2)***与商定的规则相同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训斥:别玩了,怎么还在玩游戏!甚至粗暴地抢过孩子手里的鼠标。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最好提前和孩子商量,让他给自己制定规则,这样更容易遵循。
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机的需要,但因为他在这个学习阶段不能放松,所以玩手机应该有一些时间规则和限制。大家心情好的时候,一家人可以一起制定一个* * *会遵守的规则。注意,规则不是单方面限制孩子,而是需要全家遵守的。
儿童使用手机的规则可能包括:
1,玩手机的前提:要写完作业才能适当玩手机。晚上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前关掉手机,交给父母。
2.时间:一般情况下,一次不超过半小时。周六、周日,完成作业后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一小时。
3.地点:手机不允许带到学校,上课绝对不允许玩手机。
4.手机密码一定要让父母知道。
5.老师一旦没收手机,就要负责,不会再买新手机。
6.内容:远离色情暴力内容,这是最起码的原则。许多游戏充满了暴力。一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经常模仿游戏中的角色,现实生活中也充满暴力倾向。游戏就像罂粟花,一旦上瘾,就一发不可收拾。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玩手机。有时候他能玩成人玩不了的手机功能。朋友们往往以此为荣,沾沾自喜,认为孩子特别聪明。特别是孩子的妈妈曾经骄傲地说,以后孩子可以开发电脑软件,做第二份工作。得到父母认可和支持的孩子,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沉浸在游戏中。导致他们学业一落千丈,眼睛高度近视。他本可以被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他最终没有被高中录取,而是去了职业学校。因为长期沉迷网络,手机成了形影不离的物品,吃饭、走路、上厕所、上课都拿着。我每天睁开眼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晚上睡觉前,我也是睡前玩手机。
在允许孩子玩手机之前,要事先和孩子约定好内容,游戏内容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可才能玩。同时,不能在网络上骂人、造谣...
7、视力保护,手机对孩子视力的影响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的孩子玩手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眼睛离屏幕很近,有时候房间里光线很暗。在这样的坏习惯下,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会让很多孩子过早的戴上眼镜。中度光照,不躺着,趴着玩手机。手机离眼睛30cm。室内应该有充足的光线,尤其是在晚上。最好开灯,光线不好不要玩手机。
(3)正确引导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玩手机不够用,不看书,不出去活动。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反思一下,我们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去做好呢?
很多家长整天守着手机,整天玩手机。那天有个朋友说,第一个大年初一,老公一睁眼就用手机抢红包。吃饭的时候,他一直在摆弄手机。家里生气的老人不吃饭了,老人生气的说不轻易回家。他终于回了一次家,甚至一直在看手机。这让老人很难过。试想这样的父母要求孩子不玩手机会有多大的说服力。所以,我们自己休息的时候,不要瘫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要孩子来做。
父母首先要做到;让孩子不迷恋手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建立更多吸引人的兴趣,比如运动、阅读、跳舞、演奏乐器,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摆脱手机。
其次,多陪陪孩子,每天和孩子交流。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比如一起读书。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出去散步,打球,练字,一起健身...当我们都过着积极阳光的生活时,孩子几乎不可能沉迷手机。
第三,注意你说话的语气。过多的批评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互相伤害,把问题推到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地步。如果孩子玩得太多,必须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惩戒。家长可以采取温和理性的方式,这样会更打动孩子,也更有效。你可以说:“我看你一整天都在玩游戏。”我很担心你的身心状态,你的行为让我很生气。你是一个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希望你明天能少玩两个小时。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不玩了?"
同时,不要简单粗暴。
第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保持同样的态度,不要一个在教育孩子,一个在护犊子。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让孩子更加“好斗”。
第五,原则问题不妥协,比如玩手机的时间、内容、地点。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强烈要求,害怕不允许孩子出事而盲目妥协。
节后综合症
(1)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零食。
寒假期间,春节将至。家里一定要有充足的零食,父母容易纵容孩子。很多孩子边玩游戏边往嘴里塞零食,走亲访友串串,各种零食也塞得满满的。孩子吃东西没有节制。说到吃饭,我就没胃口了。有些家长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小事。只要孩子吃饱了,吃的不一样,有些家长即使觉得不好也是无辜的说点什么,孩子根本不把它当回事。吃零食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害。特别是现在很多零食不是膨化食品就是油炸食品,含有很多添加剂,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非常不利。长期食用不仅会增加肠胃负担,还会影响大脑和智力的发育。
小贴士:尽量买一些健康的零食,比如干鲜果品。零食不是不能吃,但是一定要控制,饮食也不能总是大鱼大肉,要搭配肉类和蔬菜。最好提前和孩子达成“零食计划”,比如一天吃多少,如何处理别人给的零食等。
(2)作息不规律
冬天天气冷,孩子上学每天都起得很早。寒假结束后,我立刻启动了“冬眠模式”,甚至到了吃早饭的时候,我都喊不出来了。孩子们偶尔睡懒觉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开学后就很难改变了。因为一旦生物钟被打乱,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这不仅不利于适应新的学习时期,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不要指望孩子有意识,合理管理时间。这就需要家长做好监管工作。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比如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奖励,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可以让父母开学时的工作更轻松。
(3)学习完全忘记了。
寒假刚开始,很多孩子放松自己,完全把学习放在一边。事实上,寒假是检查缺失信息的好时机。有些同学,开学以来进步很大,其实寒假也在偷偷努力。
温馨提示:中小学会有一次寒假作业。除了每天定时定量的完成寒假作业,还应该有规律有计划的复习。根据期末成绩,可以查漏补缺。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提前预习功课。
(4)在家不要出门
寒假,很多孩子做作业,就是看电视玩游戏,呆在家里。父母认为不出门就不出门。冬天很冷,外面很乱。呆在家里放心。如果孩子长时间呆在家里,他们会感到厌烦。除了吃零食,他们还会玩游戏。一方面,容易发胖,他们会变得精神疲惫。
温馨提示:鼓励孩子多出门。现在是春节,父母必须准备年货,走亲访友。去超市购物,可以带上孩子,让他们参与进来,帮你提东西。熟悉的亲戚也可以带着孩子,教他们一些节日习俗和礼仪,让他们的寒假生活更加充实,也可以学习规则。
(5)我不能到处在家里玩
与上面相反的是,一些孩子,在假期,到处乱跑,玩耍。离家一天,不是同学聚会,就是喊三五个同学去公园,去同学家玩。父母希望孩子接受自己的内心,但孩子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平时不上学,也不让他们放假。你想打压我吗?”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明确规定在家学习和和同学出去玩的规则。不然玩的时间太长,开学的时候,孩子心里一时接受不了,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