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

在生态学中,生态系统一般分为四部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一般来说,植物被归类为生产者,动物被归类为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被归类为分解者。其实也不尽然。

首先,在植物和真菌中有消费者。

动物吃植物是天经地义的,但世界上有500多种以动植物为食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些植物中,有的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有的是完全的消费者。

食虫植物主要捕食昆虫,往往生活在缺氮环境中,或者根系不发达甚至退化。由于树叶制造的养分供应不足,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捕食昆虫和获取有机物的能力。例如,一些植物如猪笼草和猪笼草。这些植物有的靠叶子的闭合,有的靠腺体分泌的粘稠液体,有的靠摸毛的运动来抓虫子,可以分泌消化液消化虫子来弥补营养的不足。因此,这些植物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以植物为食的植物不含叶绿素,叶子退化,只发育了生殖器官。它们从寄主植物中获取养分,所以被称为寄生植物。如众所周知的寄生在大豆、尊马等植物上的柞蚕丝;皮肉寄生在红砂、盐爪等的根部;寄生在菊科蒿属植物上的啮齿动物;寄生在甘蔗根部的野生刨花都是不折不扣的消费者。大多数真菌不能制造自己的营养物质。它们通过菌丝分解其他生物有机体,并吸收其营养维持生命,因此属于分解者。然而,有些真菌是食虫真菌,因为它们捕食一些微小的动物,如线虫、轮虫和毛虫。据统计,生物界大约有50种不同种类的食虫真菌。

第二,动物不仅仅是消费者。

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有些动物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有些含有叶绿体,过着完全自养的生活,也就是生产者,比如滴虫。其他动物,如绿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过自养生活;但在黑暗条件下,它渗透着营养,过着异养的生活,所以它在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处于腐烂状态的动物主要指食腐动物,浣熊、鬣狗等大型食腐动物专门吃动物尸体;小型食腐动物,如水生蝌蚪、小龙虾、螃蟹、一些软体动物(如蛤蜊)和陆生蚯蚓、白蚁、蟑螂等。,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渣。因此,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他们可以被划分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第三,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一般在生态学中,不讨论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忽略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病毒是生物界的一个独特群体。它们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离不开活细胞,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

从其营养方式来看,病毒在寄生生活时只是将宿主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物质,而不会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而回归自然。所以,病毒不像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可见,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不应该简单地以其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来决定,而应该以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方式和功能来决定。知道了这一点,划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