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闻道德经》序(一)

儒家怕天命,怕修身,佛教怕因缘,怕死。

只有我一个人守着真理,在天空中无拘无束。

出世入世是道,无善无恶。

如果你能恰当地找出这个词,你将永远生活在长乐。

出版物1?闻“始于道”与“三路三术”

“石闻为上,少阳为大”,除了内丹之外,石闻道在哲学思想体系上也有其独特之处。《道德经》为什么在正文开头叫《阳府经》,关印子和《黄帝阴符经》分别在说什么?

《石闻道德经》序(一)

各位听众好,欢迎来到石闻道德经节目。我们都熟悉《道德经》,但石闻的《道德经》呢?我们为什么要向她学习?向她学习有什么特殊意义?

在此,有必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石闻道的一些相关内容。

道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先秦诸子百家围绕这个词展开了他的学术体系。石闻道文化也不例外。历代都有一句话叫“文始最高,孙最大”。有人说,文学的开端是最高的,比内丹的修炼还要高。事实上,不仅仅如此。他的哲学思想体系更是独树一帜,以“师从帝王”自居。那人说,石闻道的思想配得上“师从帝王”的称号吗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石闻道文化的哲学思想体系,让你先有个大概的了解。

文初的道教文化崇拜三大经典:《道德经》、《观音子》和《黄帝尹福经》。这代表了石闻道文化思想框架中的“三道”和“三术”。

我们分开来说:

(1)三个备注

文初道教文化将道教分为天、道、道三路。

天道是《周易》中的大道,强调“自强不息”,应该努力奋斗,应该积极主动,应该各尽所能等等。

正宗,也就是周易中的坤道,讲“尊德载物”,隐忍退让,韬光养晦,无为而治,不争等等。

人文主义是兼容干坤道和相机,因时、因地、因人、因势而行,无为而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该打了,也该打了。如果你已经身居高位,事业有成,那么你就要懂得韬光养晦,懂得成功后的隐退,懂得过犹不及。目前做不到,名气小,没利润,没什么收获,怎么办?战斗!不能怨天尤人,被动接受命运。文士道的核心理念“每周适当做”,就是把最合适的行动计划付诸实践,取得满意的效果。

(2)三技能理论

所谓“法如大地,圣人用之”有三种方式,有三种对应的技术,即阳、阴、和。艺术是从道中实现的指导言行的策略。道家思想由此分为三个部分:《黄帝内经》、《老子》、《观音子》。

杨舒1

黄帝的类别其实很多,但大部分都已经失传了。《阴府经》是杨舒思想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内容是关于阴的。相反,他说的是阳术,是针对消极的人。什么是消极的人?是一个做不到的人,一个地位低下消极辞职的人。《阴符经》的核心思想是“贼”字。“天上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于心,落实于天。”那么“五贼”是什么意思呢?要理解五贼的意思,首先要明白“贼”字是什么意思。“贼”字和“贼”字是同源词,“贼”字加“戈”字,表示武力辅助的规则。由此可见,贼的意思就是不正常,不守规则,不随波逐流,不听天由命,可以暴力反抗和扣押,不墨守成规,不按套路出牌等等。

我明白“小偷”这个词的意思。“五贼”是什么意思?五贼代表五种反自然法则。这五条反自然的法则,在古代一般用柯胜的五行来表达。五行之间的正相关称为“五德”;五行的反生关系称为“五盗”我们都知道五行的正生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金克木,木生土,土生水,水生火,火生金”。“五贼”指的是五行关系,即“火生木,木生水,水生金,金生土,土生火”和“木金科,金霍克,火破水,水破土,土克木”在温氏道教文化中,顺生与克的关系称为“五行”,逆生与克的关系称为“真五行”。五行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普通的,五行中的真字都是真假的。

除了我们任何人都能看到的显而易见的规则,还有一些微妙的反规则,需要用眼睛去发现。明白了,就会变得强大,能够“应用于天”。作为社会的底层,不奋斗,永远成不了什么。所谓“偷钩者必受罚,偷国者必受罚”。历代的改朝换代,都是一批社会精英了解黄帝中的“五贼”,能够解放思想,不被枷锁束缚,然后奋斗,最后成功。那不是命中注定!

2.阴道手术

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你仍然用《尹福黄帝内经》中的“五贼”来指导你的言行,一定会出问题的。然后呢?老子的《道德经》告诉了人们另外一个道理,无为而治,不争,功成身退等等。如果说《阴符经》充满霸气,那么《道德经》对诺诺来说似乎是被动的。但这是强者的低调,不是弱者的自卑。成功人士一定要明白,高处不胜寒是不可能的,这是真理。低调、隐忍、退让是基本素质,否则物极必反,灾难也就不远了。

既然黄帝叫阴府经,老子是不是应该叫阳府经?确实如此。《道德经》在石闻道文化中的确叫做《阳复经》,是给那些太阳的人看的。什么是阳气过盛的人?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或者在某个方面或领域有突出长处的人。因为你在某一方面有能力,有实力,有地位,所以难免会自大,傲慢,自大。这是阳过度的表现。

然后呢?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自省、自知、自知的基础上,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有预谋地无所作为、抗争、屈服。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说要被动的什么都不做,争论或者屈服。无为、不争、退让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无敌的,而且还是可以天长地久的那种。怎么做?这就需要方法和手段,也就是艺术。

初版文《道德经》中多处提到“术”字。比如和竹简中的《道德经》一样,“以技辅佐人,不以兵强于天下”,“守此技不可取”。简牍《道德经》多处也出现“术”字,显然与“道”字完全不同。但遗憾的是,在我们所见的校勘版《道德经》竹简中,“术”字被改成了“道”。

如果说《黄帝尹福经》的核心思想是“贼”,那么《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苗”字。“之”的本义是能够解开难解的结,尤其是非常细小微妙的结。这一般需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看清楚,所以神秘的“苗”字就和“苗”字连在了一起。这样的目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在一阴一阳中展现看事情的方式。只有运用尹和的辩证法,我们才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更透彻,才能活得更有智慧。这样,即使我们是村民和渔民,我们处于社会的底层,但我们可以了解那些高层社会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的可能出发点和目的,然后我们可以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意见。可以说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虽然他们隐居在乡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指点江山,共商天下大事。这样,世态炎凉,自然就博学了。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到,却又忍不住去想。我们做不到,可能是因为我们善良,善良。如果我们想不出来,那就太傻了。

所以“妙”字可以理解为辩证地、透彻地、准确地看问题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灵活地、巧妙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和谐。

谈三术中的阴阳术,我们再来看“和合术”。

众所周知,大路主是男性化的。如果太多,就容易贪得无厌,激进。坤道阴柔,过犹不及,懈怠做作。换句话说,太死板有害,太软同样有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这是我们积极的一面;同样,每个人都有他的缺点和不足,没有人是万能的。这是我们微妙的一面。列子说“天地无所不能,圣人无所不能,万物无所不能。”皇帝至高无上,但不一定是武状元。皇帝之所以能至高无上,是因为他懂得用自己的优势换取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是阴阳互补。如果你擅长某件事,并且你能在其中谦逊、退让、分享,你的谦卑、退让甚至分享都是对别人的馈赠,即使你给予别人的不是物质利益,而只是礼仪上的尊重或内心的安慰,也会得到别人对你的认可、支持和帮助。这样,你不好的地方,你变强了。知阴阳之交,是帝王能驾驭武状元为自己服务的方法和道理,虽然他们不是武状元。

所以你在学习道家文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时刻审视自己的优缺点,进而调整自己的日常言行。这样,行为才会“得体”。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

所以石闻道文化除了阴阳两术之外,还讲一种“和术”,是为了政治建设,就是文志和武学并重,在刑罚上仁义并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那就是认识和改造自然。这一思想体系以《观音子》为代表。《观音子》的核心思想在于“夺”字。他还修炼乾坤二术,运用阴阳二术,从而洞悉天地之性,知贼知玄机,进而抓住天地之性,窃取阴阳之机,从而把天地阴阳互换互补的理论化为日常可操作的言行,一往无前地付诸实践。

比如夏天没有冰,冬天没有雷,枯树不能开花。面对这些天地自然规律,我们作为人类能做些什么?关印子说,很简单,好办!只要掌握阴阳互换互补的方法,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个碗是一个罐子,如果一个瓶子是一个罐子,如果一个瓮是一个天使,你可以建造天堂和地球...(天地)如一房一船一车,待人接物,却不自成一体...五行生生不息...循环和自然的力量,如冬天的雷,夏天的冰...枯木可以茂盛。”你什么意思?自然无非是五行,金木就像火、水、土。只要找一个壶或者碗或者痰盂,把五行按照一定的公式比例倒进去,然后按照阴阳互换互补的规律进行相应的操作就可以了。什么都不说,就模拟一下如何再“构建”一个天地系统,这样就可以了!“冬天打雷,夏天制冰,朽木可雕也”之类的东西,都是小菜一碟。

男人说,这都是想象。真的能实现吗?其他的就不说了,西汉《淮南万笔书》就记载了“夏季制冰”这一点,是在夏季通过物理降温降压制成的。后来的宋代,苏轼和苏东坡在他的《物感同身受》一书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岳夏的热汤入井成冰”。直到现在,家家户户都出现了冰箱,原本“夏天制冰”的神奇,如今已是司空见惯。更何况空间站的建立,在其中还进行生物生态系统的实验,这不就是为了模拟构建另一个天地系统吗?可见,关印子基于自然天道论的预见是有先见之明的。

看到了吗?道家是最科学的实验精神和实践精神。不管他们在历史上有多大的实际成就,他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是正确的。古代神话,如女神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都是传奇故事,但很可能是真实历史事件的投影,反映了古人不屈不挠的思想和改造自然的实践精神。相比较而言,西方古代文明中的传说是“诺亚方舟”的故事,展现了中西方面对自然灾害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一个是世事变迁,一个是逃避现实。

《黄帝》适合特别弱小的人自强,《老子》适合特别强大的人退让,可以说是偏向阴阳的一端。而关印子则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思想,适合上不去下不来,不高不低的中产阶级。他专注于教导人们将看似崇高的想法转化为实际的日常行为。进可以治国平天下,退可以修身养性,成可以外显不凡。

但是,如果不能先深入理解黄帝和老子的阴阳技法,那么关尹子的和声技法就会变得难以捉摸,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