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利用生活中简单易得的原料制作低温陶瓷釉的配方。

1中高温发光陶瓷釉的研究

发光陶瓷是长余辉发光材料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Sr2MgSi2O7:Eu2+、Dy3+和Dy3+,并成功应用于1050℃-1150℃高温釉中,首次制备了Sr2MgSi2O7。讨论了Sr2MgSi2O7:Eu2+、Dy3+和Dy3+发光材料的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讨论了Sr2MgSi2O7:Eu2+,Dy3+和Dy3+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发光材料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Sr2MgSi2O7:Eu2+,Dy3+发光陶瓷釉的制备工艺。...................***研究了55页夜光釉。

2.超光滑陶瓷釉的研究。

以钾长石、应时、高岭土、方解石和白云石为原料,采用常规烧成方法制备超光滑釉。讨论了釉浆性能、釉料高温性能和釉层显微结构对釉面粗糙度的影响。釉浆的性质,如釉的组成、粒度、浓度、流动性等,不仅是影响施釉过程的关键因素,而且对烧制后釉面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釉料中熔块含量的增加,烧成后釉面粗糙度逐渐降低,光泽度逐渐增加。当玻璃料的含量大于60wt%时,釉面粗糙度(Ra)小于10nm,当含量增加到大于80wt%时,釉面光泽度大于110%。随着釉浆粒度的减小,釉面粗糙度逐渐减小,当D90在4.0-7.5微米之间时,釉面粗糙度小于65438±00n m。釉浆的适宜浓度为:生坯1.5 ~ 1.6g·cm-3,素坯1.6 ~ 1.7g·cm-3,以获得...................* * 47页,釉面质量好。

3.陶瓷釉抗菌自洁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研究了陶瓷釉抗菌自洁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本文采用胶体溶液法制备了稳定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以溶胶的Zeta电位、透光率和粒径分布为主要表征指标,重点考察了pH值、胶体制备浓度、胶体溶剂浓度、胶体制备温度和载银改性对其分散稳定性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并用SEM和EDS对陶瓷釉面基材的涂层效果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当胶浴温度t = 40 ~ 80℃,溶胶pH = 1.2 ~ 2.0时,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硝酸或质量分数为3%的稀盐酸溶解质量分数为0.05 ~ 0.3 mol/L的钛酸盐前驱体,可以制备出稳定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 * *第49页。

4.低锆乳浊釉及其结构的研究。

硅酸锆是陶瓷釉料中常用的乳浊剂,但来源有限,价格昂贵,过量使用还会造成产品的釉面缺陷和辐射。目前,开发和使用少锆或无锆乳浊釉是国内外陶瓷界的一种趋势。本文通过调整磷灰石的加入量,制备了磷锆、磷锌和磷锂锌三个系列的低锆或无锆复合乳浊釉。利用XRD、SEM等现代测试技术分析了样品的性能和显微结构,探讨了釉的乳浊机理和坯釉结合机理。坯体由武汉东湖污泥、粉煤灰、硅灰石等固体废弃物制成。经1100℃烧成后,坯体呈棕红色,吸水率为7.24%,气孔率为15.82%,体积密度为2.19g.cm-3-3。热膨胀系数为4.67×10-6/℃,酸度系数为0.75。坯体的主要晶相为针状蓝晶石晶体(al2o 3)、粒状应时晶体(SiO2)和块状...................***52页。

5.新型纳米金属光泽釉的研究

首先,采用湿化学法合成金属光泽剂CuMn2O4粉体,并添加到基础釉中制备纳米金属光泽釉。利用TG-DTA、XRD、Fe-SEM和EPMA等手段研究了CuMn2O4的合成工艺和金属光泽釉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了金属光泽釉的呈色机理。以CuSO4 5H2O和mnso 4·H2O为原料,采用* *沉淀法合成CuMn2O4粉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10,反应温度45℃,反应物浓度0.1g/mL,热处理温度850℃,样品主晶相为n-CuMn2O4,平均属于立方晶系。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直接影响产品的结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CuMn2O4粉体的平均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平均结晶度在800℃时达到最大值,为89.15%,晶粒尺寸约为100nm。当热处理温度为850℃时,平均结晶度为83.33%,晶体...................是43页。

6.釉料配方的优化及陶瓷坯体显微结构的定量分析。

针对实际陶瓷生产过程中制约陶瓷生产质量的两个关键技术问题,从理论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并在技术实现上进行改进。具体方案如下:一是在配方优化方面,利用优化算法对陶瓷配方进行优化,将繁琐的传统手工计算交给计算机,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在分析数值优化算法的基础上,针对陶瓷配方优化方法的特点,分别采用复合形法和遗传算法进行陶瓷配方设计。通过对两种算法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标准遗传算法计算后的结果并不理想,与复合形法的结果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标准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和...................在第65页。

7.花岗岩废料制备陶瓷釉料的研究

石材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在开采和切割花岗岩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和切割粉,作为废弃物丢弃,造成资源浪费。目前,艺术陶瓷和釉面砖所用的釉料都是由多种天然原料(如应时、长石、石灰石等)加工而成。)?并成为。由于釉的矿物资源日益减少,...................***40页。

8.超低温釉的制备及烧成机理研究。

设计了釉料配方和添加剂,成功制备出烧成温度低于800℃的优质釉料。采用DSC-TG、XRD、SEM和拉曼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微观形貌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表征,并对釉料的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超低温釉的低温烧成机理和最佳烧成制度,讨论了ZnO和Na2B4O7对釉料烧成温度的影响以及烧成制度对釉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釉配方中B2O3:SiO2为1.367: 1(质量比),ZnO含量为11.74%,釉的烧成温度约为780℃。烧制后釉面光滑,光泽度高,透明度好,耐热性强。与原配方相比,初熔温度降低约500℃;熔化过程中温度宽度增加。

9.超细无机复合抗菌磁漆的制备

简要介绍了搪瓷和抗菌搪瓷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抗菌剂的分类、制备方法、抗菌机理以及将抗菌剂引入牙釉质的方法。还简要介绍了抗菌产品的检测方法。确定了制备超细无机复合抗菌粉体的适宜工艺条件,即在总液体体积一定、原料配比一定的条件下,搅拌速度为750r/min,分散剂用量为0.13g(1.0%),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98℃,煅烧温度为750℃,煅烧时间为3 h..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超细抗菌粉体,用激光粒度仪测得其平均粒径约为230nm,粒径均匀,分布窄。抗菌粉是一种不溶性抗菌剂。当该抗菌剂的浓度为100mg/L时...................大肠杆菌的***是30分钟内55页。

10低温快烧结晶釉的研制

为了缩短传统结晶釉的烧成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以氧化锌和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添加萤石降低釉料粘度,以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为成核剂,从配方和工艺上研制出符合现代建筑陶瓷低温快速烧成要求的硅酸锌结晶釉。通过不断调整釉料配方和工艺,引进品种,获得了制备结晶效果好、烧成温度低、烧成周期短的结晶釉的工艺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偏光显微镜对结晶釉的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确定本实验釉中析出的主晶相为硅酸锌晶体。讨论了快烧结晶釉的析晶机理,并对各组...................***分析了50页。

11低温烧成乳浊釉的研究及乳浊机理探讨

在釉料配方中,采用价格低廉的磷灰石替代或部分替代锆英石作为乳浊剂,制备磷乳浊釉和磷锆复合乳浊釉。采用注浆法制备黄河淤泥质陶瓷坯体,在1080 ~ 1180℃烧成。测试了样品的吸水率、孔隙率和堆积密度。用XRD、SEM和EPMA分析了样品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烧结体的主晶相为柱状莫来石(A16Si2013)和粒状应时晶体(Si02)。烧制后的黄河泥陶瓷坯体颜色较深。本文成功研制出一种能遮盖坯体颜色的低温乳浊釉,并对其最佳配方和合理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典型样品釉面的白度和显微硬度。分析了釉层的结构和性能,探讨了釉层的乳浊机理和坯体与釉层的结合机理。其中,在...................更好的磷釉是65页。

12,多孔釉膜的制备及性能

以石英砂、长石、石灰石、膨润土、硼砂和工业氧化铝粉为原料,以可溶性淀粉为造孔剂,经喷涂和高温烧结可获得表面光滑、机械强度高、孔径分布均匀的多孔釉膜。膜的厚度受喷涂时间和釉浆浓度的影响,膜孔径的大小受造孔剂的种类和用量、釉膜的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制备出孔径可控的多孔釉膜。造孔剂的最大用量不能超过15%,否则釉膜表面会出现大面积缺陷。带有扫描电子设备...................***40页

13,防污陶瓷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研究了功能陶瓷对水表面张力、接触角、溶解氧、乳液稳定性和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测试了油滴在水中陶瓷表面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陶瓷釉中添加稀土复合磷酸盐无机抗菌材料制备的陶瓷具有良好的防污功能;当陶瓷与水接触时,可以活化水分子,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减小水在陶瓷表面的接触角,提高乳液的稳定性,使陶瓷表面具有抗油污功能。防污功能陶瓷处理过的水也可以在的第46页找到....................

14,高白釉的研制及性能

使用锆英石作为乳浊剂,烧结温度高于65438±0300℃。白度大于80的高温乳浊白釉,符合国家标准。借助OM、SEM、XRD等手段。系统研究了该釉的工艺条件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锆英石的最佳加入量为9% ~ 13%,SiO 2: Al 2O 3的最佳值为7.32: 1。釉层中的主要晶体是硅酸锆和应时。影响釉面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釉料组成、粒度、乳浊剂和熔剂的用量、SiO _ 2: Al _ 2O _ 3的比例、烧成制度等。...................***50页

15.一次烧成釉面砖的釉料配方设计及釉面性能研究。

系统分析了一次烧成琉璃瓦坯釉配方的特点。通过合理选择原料,引入适合低温快烧的透辉石、硅灰石、瓷石等唐山本地原料,调整配方中Si2O、Al2O3的含量及其与K2O、Na2O的定量关系,确定了一次烧成琉璃瓦坯釉配方的化学组成范围和最佳配方。在烧制过程中,“分步加热”与快速和慢速加热相结合。通过测试分析坯料配方的热重曲线、差热曲线、胀缩曲线,测量坯料釉的膨胀系数和釉的熔化温度,可以看出坯料的烧失量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