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十二经脉?

太阴是太阴厥阴和少阴中最重的,厥阴实际上是“阴之终”,因为阴转阳,是终,所以有转阳的趋势。不是什么东西,是十二经脉。

顺序为:(前肢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前肢阳经: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后肢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后肢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

扩展数据:

十二经脉的名称:

1.命名原则:内阴外阳:阴阳学说贯穿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也以阴阳命名。分布在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分布在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一阴一阳发展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有对应的表里关系,即肢体内侧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腑为阴,腑为阳:脏腑“藏精不泻”者为脏阴,“传化不藏”者为腑阳。每一条阴经都属于一个脏腑,每一条阳经都属于一个腑,每一条经络都以这个腑命名。

上手下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以“手”字为前;分布在下肢的经络,前面都是“足”字。

2.具体名称:十二经脉,根据经脉所连接的脏腑阴阳属性和四肢各部位的差异;具体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四阳经。"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小肠经、脚太阴脾经、脚厥阴肝经、脚少阴肾经、脚阳明胃经、脚少阳胆经、脚太阳膀胱经。

分布于上肢的手经络和分布于下肢的足经络循环往复。分布在四肢内部(上肢指屈曲侧)的叫阴经,属于脏;阳经,分布于四肢(上肢指伸侧)之外,属于腑脏。

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

1,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一定的。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头面部:手的三条阳经止于头面部,脚的三条阳经起于头面部,手和脚的三条阳经在头面部交汇,故称“头为万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在面额内;手的太阳子午线分布在脸颊上;手和脚的少阳经分布在耳朵的太阳穴部位;足太阳的经络分布在头顶和枕颈。此外,足厥阴经也行于上。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十二经脉在躯干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阴三、足阳明经分布于胸腹部(前),手三阳、足太阳经分布于肩胛、背、腰(后),手阴三、足少阳、足厥阴经分布于腋窝、胁肋、侧腹(侧)。

小腿下半部和足背,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内躁八寸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2.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手足三阴,三阳与十二经脉通过经络相通,形成六对,这就是表里关系,即“足太阳、少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这就是足的阴阳。手太阳和少阴为表里,少阳和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和太阴为表里,为手的阴阳。”

表里二经,分别循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在四肢末端相交;络脉也属于脏腑,脏腑表里,从而形成脏腑的阴阳关系。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因为两经的联系而得到加强,还因为络脉属于同一脏腑,使表里互为表里的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中,两个经络的穴位经常相互交叉。

百度百科-十二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