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怎么学?
1.风寒束表证
处方:经方达标汤或经方败毒散。
二者均为辛温解表药,可祛风散寒于前,用于轻度风寒感冒证,辛温发汗于后,可祛风散湿,用于季节性感冒及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
药方:银翘散或葱、黑豆、橘梗汤。
两者均有辛凉解表之功,但前以清热解毒见长,适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后以清表解表为主,适用于风热袭表、肺气不显者。
3.暑湿伤表证
药方:加减香薷饮。
本方具有清热燥湿的功能,用于治疗岳夏夏季湿热感冒,体热心烦,汗出不畅,胸闷等症。
4.气虚寒
处方:参苏饮加减。
本方具有益气解表、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外感风寒、痰湿、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5.阴虚寒
处方:加味颗粒汤。
本方能滋阴解表,适用于虚寒、头痛、体热、微恶风寒、少汗、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第二,咳嗽
1.风寒袭肺证
处方:三拗汤、止嗽散。
两边都可以宣肺止咳化痰,但前面主要是宣肺散寒,用于风寒闭肺
后部主要用于祛风润肺,用于久咳不愈或反复咳嗽的患者。
2.风热犯肺证
药方:桑菊饮加减。
本方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效,用于咳嗽、痰多、咽干、体热微热者。
3.风燥伤肺证
处方:桑杏汤。本方清利,清凉润泽,用于风燥津伤,干咳少痰,表证患者。
4.痰湿蕴肺证
处方:陈二魏萍散合三子养亲汤。
陈二魏萍散用于燥湿化痰,理气调中,用于咳嗽痰多,痰稠,胸闷痞满,苔腻者。三子养亲汤可降气化痰,用于痰阻肺,咳嗽有痰,胸闷气短,苔腻者。两边同时治疗痰湿。前者侧重胃,适合痰多者,后者侧重肺,更适合痰多气短者。
5.痰热郁肺证
处方:金青化痰汤。
本方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短,胸闷痰稠者。
6.肝火犯肺证
处方:黛葛散、薤白散。
德格散能清肝化痰,加减薤白散能顺气降火,清肺化痰。二者合用,可降气降火,清肺止咳。
7.肺阴虚证
处方:沙参麦冬汤。
本方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第三,哮喘
1.寒冷哮喘综合征
处方: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两者均可温肺、化饮、止喘、平喘。前者善平喘,用于喘息、气喘、咳嗽,但表证未写。解表散寒能力强,用于表里证。
2.热哮喘综合征
处方:定喘汤,越脉加半夏汤。
双方均可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前者长于清痰清热,用于痰热壅肺,无表证,后者用于宣肺泄热,有表证。
3.寒热哮喘
处方: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前用于外感风寒、饮邪郁热、表寒气喘、烦躁不安者;后部用于饮邪迫肺者,热郁咳嗽烦躁,表寒不明显。
4.风痰哮证
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减。
本方可清痰开窍、降气平喘,用于痰瘀互结、咳喘、痰稠黏稠、胸闷苔腻者。
5.虚证哮喘
处方:平喘固本汤。
本方具有补肺肾、降气平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痰浊阻气、食入异常之哮喘病。
6.肺脾气虚证
处方:六君子汤。
本方能健脾化痰,用于脾虚食少、痰多、神疲乏力、大便不实。
7.肺肾两虚
处方:生脉地黄汤合水刘军汤。
二者均可用于肺肾两虚型慢性哮喘,但前者以益气养阴为主,适用于肺肾气阴两伤,后者以补肾化痰为主,适用于肾虚阴伤痰多。
第四,哮喘综合症
1.风寒阻肺证
处方:麻黄汤加盖华散。
前宣肺平喘,散寒解表,适用于咳喘、风寒暖身痛患者;后方宣肺化痰适用于气喘、咳嗽、胸闷、痰不利者。两者相比,前者解表散寒作用强,后者降气化痰作用强。
2.表寒肺热证
处方:麻杏石干汤。
本方具有宣肺热、降气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表证、肺热内郁、咳喘上气、目赤、恶寒发热、脉浮者。
3.痰热郁肺证
处方:桑白皮汤。
本方具有清热、平肺化痰之功,适用于喘息、胸膈烦闷、痰黄浊者。
4.痰阻肺证
处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二陈汤祛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咳嗽痰多,痰稠,胸闷胀满,苔腻者。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适用于痰阻肺、咳嗽有痰、胸闷气短、苔腻者。两边同时治疗痰湿,重点在胃的前方,比较适合痰多的人。后方重点在肺,比较适合痰多气短者。
5.肺气滞痹
药方:乌墨引子加减。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胸闷、气滞、气短。
6.肺气虚耗证
处方:生脉散合补肺汤。
前面益气养阴,适合气阴不足者;后方侧重补益肺肾,适用于哮喘咳嗽乏力、气短的患者。
7.肾虚证
处方:金匮肾气丸合沈戈散。
温前补肾阳适用于喘息、气短、肢冷肿胀;人参、蛤蚧从后方取用,益气补肾,适用于咳喘,尤其是动时,吸气困难。前者倾向于温阳,后者则擅长补气;前部用于长期哮喘缓喘者,后部用于哮喘较重急喘者。
8.正虚哮证
方药:参附汤用黑锡冲服,配蛤蚧粉。
前扶阳适用于元气大伤,突然失阳,汗出粘寒,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急性哮喘者;肾气在后治,适用于真阳不足,肾不纳气,阴浊上溢,痰困胸痹,呼吸困难,出冷汗,舌淡苔白,脉沉。蛤蚧能温肾阳,散阴寒,降逆,平虚喘。
五、肺胀
1.痰阻肺证
处方:苏子姜奇汤合三子养亲汤。
二者均可降气化痰平喘,但苏子姜奇汤性温,适用于上实下虚、寒痰伴喘咳者。三子养亲汤衰,以痰浊、肺满、痰粘为宜。
2.痰热郁肺证
处方:越脉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祛肺热于前,用于饮热抑肺,有表邪,气喘咳嗽,目如脱臼,体热脉浮;后方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壅肺,呼吸困难,胸闷,咳出黄痰或黏稠白痰者。
3.阳虚水湿证
处方:真武汤合五苓散。
温阳利湿在前用于脾肾阳虚型水肿;活化后方阳气,化气为水,配合真武汤,可增强利尿消肿的功能。
4.肺肾气虚证
处方: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前面补肺肾,降气化痰,用于肺肾气虚,气喘咳嗽有痰者;后部的作用是补肺益气,用于肺气虚弱、气喘、咳嗽、气短者。
六、肺痈
1.原始期
药方:银翘散。
本方能疏散风热,柔和宣肺气,用于初发肺脓肿,恶寒发热,咳嗽痰多。
2.成熟期
处方:千金胃经汤合乳金解毒散。
前方重点是化痰泄热,化瘀消痈;后方长降火解毒,清肺消痈。
3.化脓期
处方:加味橘梗汤。
本方可清肺化痰、排脓排痰,用于咳嗽气短、胸痛、痰多、脓浊、恶臭者。
4.恢复期
处方: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汤。
前者是治疗恢复期肺痈的良方。后者可益气养阴,排脓解毒,适用于正邪两虚者恋爱。
七、消费
1.肺阴虚证
药方:月华丸。
本方可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抗痨止血。本品为治疗阴虚咳嗽咯血的基本方。
2.虚火灼肺证
处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前功能养肺肾,用于阴虚阳亢,肾虚肺燥,咳痰带血,烦躁咽干者。滋阴清热,后方除蒸,用于阴虚骨蒸,潮热盗汗。
3.气阴耗伤证
处方:保真汤或沈凌白术散。
前功为益气养阴,清虚热,主治肺、脾、阴、劳、咳气短、劳、骨蒸等。后部能健脾益气,滋养土生金,主治厌食、腹胀、便溏、气短、浮面、咳痰、痰稀。
4.阴阳两虚
处方:补天大枣丸加味。
本方具有温补精气、滋养阴阳的功效,用于肺结核、五脏损伤、气虚证。
八、肺痿
1.虚热证
处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润肺生津,降逆降逆,用于气逆咳嗽,咽干不利,咯痰黏浊。养阴润燥于后,清金降火,用于阴虚火旺,咯痰干涩,喉痒气逆。
2.虚寒证
药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前面甜和辣的结合,甜养津,辣散寒。后方补脾肺,补气血津液。
3.上热下寒证
处方:麻黄升麻汤。
4.肾虚血瘀证
处方:七味独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前面养阴,后面疏肝解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