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药膳养生法有哪些?

根据体质区别饮食。

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注重辨证论治。其实进补药膳也要根据自身体质。中药分为寒、凉、温、热,要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或病情科学选用。一般来说,温热食疗中药,如葱、姜、红枣、核桃、羊肉、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人群或寒证、阴证患者,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易出汗、记忆力差、腰酸膝软、胃寒、便溏、性功能差。凉凉食疗中药,如绿豆、莲藕、西瓜、梨、马齿苋、菱角、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阳虚体质的人或以怕热、易激动、多汗、口渴、咽干舌燥、便秘为特征的热证、阳证患者。

药材优化

科学烹饪

购买药材时,一定要新鲜优质。任何变质或发霉的东西都不能吃。药膳所用的中药材和食品应首先挑选,做到洁净、无杂质、无异物、无灰尘、无霉烂,并注意其色味纯正、外形美观、品质优良。为了保证药膳的疗效,还需要对药材和食物进行加工。有的需要切片、切丝、切块或切段,有的需要粉碎成细粉,有的需要按照中药炮制的要求进行炮制,以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好的药膳一定要讲究烹饪技巧。一般中药和没有难闻气味的中药都可以和食物一起煮。如果药物多或有明显的难闻气味,可将药物用纱布包好,与食物同煮,药性会进入食物或汤中,服用时要除去残渣。也可以先将中药煎煮,滤汁去渣,再在食物的烹饪过程中加入汁液,减少营养和有效成分的破坏。

药膳固然好,但要适可而止。

有些人认为中药毒性很小或没有毒性。买一把茴香炒一炒,用一把枸杞煮粥,用几根人参煨汤,这是不正确的,也是危险的。中药是很讲究剂量的,量大和疗效直接相关。不考虑用量,盲目使用会造成严重后果。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参熬汤,服用后导致脑溢血的情况并不少见。“饮食适度”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原则,药膳也要适度、节制。短期内不宜暴饮暴食,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情况,经常少量进食,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会见效。值得注意的是,药膳虽有诸多好处,但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两者结合使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人与宇宙的对应

做适合该场合的事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自然对应,疾病的治疗要针对三个因素量身定制。同样,药膳也要因时制宜,即四时五补。春天万物复苏,五脏属肝,适宜升补;夏天分为初夏和长夏。初夏天气炎热,五脏属心,适宜清补。长夏,天气炎热,五脏属脾,适宜轻补。秋季天气凉爽,五脏属肺,适宜平补;冬季气温寒凉,五脏属肾,宜温。如果违反了这个自然规律,也会影响进补效果。

药膳的主要原料是中药。既然是药,就应该和普通的饮食不同。要注意中药的性味,药膳的禁忌,材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