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目的是什么?
万能、不朽、辩证、无神论,崇尚清静主义,反对斗争;崇尚道法自然,包容万物,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帝王对道教一直很重视,凡是用道教思想治理国家的,都会繁荣富强。现代人说道家,是中医中平静心灵、无为自然或养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学远比这些表面印象深刻。
扩展数据:
道家文化中“天爱万物,万物平等”的思想呼唤生态和谐;
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万物为狗。”(《道德经》第五章)狗是六畜之一,其肉是古代常见的祭品。经过演变,狗肉在周代以后逐渐从祭祀中去除,但仍有一些祭祀需要用草拴狗,而不是真正的狗,即“草狗”。
因为人们要走上神坛,所以他们用精致的盒子和漂亮的绣花毛巾精心装饰,使它显得极其高贵。当“猪狗”在仪式中完成使命,人们会抛弃它,让路人践踏它,甚至把它当柴火,再也不会像走上神坛之前那样尊敬它。
“天地无情,万物为草狗”,也就是说天地不会对某样东西特别仁慈。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像一条稻草狗一样,在普遍的自然规律的指挥下,在履行自己的角色和使命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个从无比高贵到被随意抛弃的过程。
天地万物的尊严与抛弃,就像宇宙的运行一样,遵循着内在的规律,谁也无法逆转。所以天地因道而生万物,任其生长到顶峰再去衰竭,天地万物得以幸免。天地从来不是因为生万物而善,也不是因为杀万物而恶。所以天地万物皆生,无贵贱之分。
天地不会凡事厚此薄彼,不会因为你是个好人,或者是对人类有益的补品,就给你更多的阳光雨露。相反,它不会因为你是小人,是毒药,就少给你一点阳光和雨水。天地不因热爱万物而繁荣壮大,也不因厌恶万物而衰败消亡。
道家文化中的“屈入万物”法则,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曲成思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性格,是道家开创的。道家文化的源头是《易经》,形成了“一阴一阳称为道”的阴阳转化理论框架,太极图也准确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和谐运动。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宇宙万物的规律是一条曲线,当代科学的发展也证明了道家的这条哲学规律。可以说,道家的“曲成思维”构建了中国文化的性格,这种性格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百度百科-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