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国外有什么影响?
其中越南、朝鲜、日本引进较早。在越南,历史学家认为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并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越南文人和文人的思想。越南文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道”的哲学思想。同时,文人在仕途失意、无奈的时候,都用“道”的无为、清静、质朴来表达自己超脱于物、追求平和自由的情怀。道家“弱胜强”的哲学也成为越南人生活的指导思想,引领着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
据韩国史书《三国志》记载,3世纪时,老子的《道德经》和《列子》已在百济和新罗社会流传。唐代,道教正式传入韩国。道教不仅在韩国吸引了大量的信徒,也对韩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和道教历史悠久。道教对长生不老甚至长生不老的信仰,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时期,当时就有很多方士上山采药,下海探险。其中方士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3000童女远至日本。也就是说今天日本有徐福墓、徐福纪念馆等遗迹。在日本的习俗中,尤其是在对“道”的崇拜中,尤为突出。比如他们把摔跤叫做软“道”;称散打为空手“道”;高于一切的民族信仰被称为武士的“道”精神。
在医学上,韩国深受“道、道”的影响,经典、养生、阴阳学说、医学等等。
在其他国家,随着中国人的走出去和文化交流,道教也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但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
第一,不是教职人员出去传教(没有强行传教的先例),而是历史上外国使臣、商人把道教带回本国传播,不自觉地信仰;华人华侨出国,往往会修建宫殿、寺庙、神社、教堂等。带着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对祖先和神仙的崇拜。所以有学者说:“只要有中国人,就有寺庙;哪里有寺庙,哪里就有道教信仰。”
第二,道教推崇“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处理,不争,谦和,善良节俭”为教义。对内对外,不求张扬,但求软弱(软弱在词义上不同于软弱和懦弱)。这种教导和学说,与中华民族“不强、不称霸、不欺弱者”的性格是一致的。
第三,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道教信仰的角度和层次是不一样的。比如那些为了保运气、保愿望而信仰祖先和神灵的人;有的把道家当成哲学,研究研究;有的将“道”思想作为政治军事范畴进行探索和运用;研究道家养生、气功、太极、养生的;还有学阴阳五行,用中医治病的;还有人把道教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来追求和体验。
总之,国际学术界公认“道家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可以说,只要大家走进道教,不管有没有信仰,都会有所收获。这正如著名学者邓、萧仲生所说:“《道德经》讲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世界观。讲的是对人类的大了解、大智慧、大超脱、大解脱、大无为、大超越、大体悟,是一种宁静的精神境界。”中国社会科学院胡教授说:“道教文化是拯救世界的文化,是改变地球航船航向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文化,是兼收并蓄、弃旧创新的文化,是开拓进取的文化,是不可战胜的文化,是走向未来大同世界的文化。”
65438年至0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陆道教与世界其他国家道教界接触甚少,对世界道教缺乏了解和认识。台湾石天第六十三代张恩普一直致力于在国外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广泛的人脉。据台湾省《中国日报》1952和台北“天师府”(注:道观仅与天师府有关)海外办事处公布的《世界简编》调查统计,北美有54座祭坛或寺庙,南美有85座,欧洲有98座,非洲有54座,大洋洲有130座。亚洲,包括日本12,韩国11,泰国9,缅甸7,印尼4,印度2,菲律宾258,马来西亚135,新加坡198。同时,天师府还在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设有办事处。(注:半个多世纪没有人做过统计,现在的数字会远远超过以前的数字)。
随着国际上对道教文化的认可和重视,从20世纪初至七八十年代,世界上涌现出一大批热衷于研究东方文化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影响有力地促进了道教的传承和发展。这些国际知名学者主要有日本教授小林四贵、竹内启雄、吉冈一峰、福井康成、和田忠、酒井贤、石川忠、邦夫蜂屋、国男米乌拉、吉田俊等。英国:李约瑟、彼得龙、卢桂珍(英籍华人)等教授。法语:格尔奈教授、马伯乐、史太安、康德、克里斯托夫·席佩尔等。美国:韦尔奇教授、西班牙人、斯特里克曼、萨索、顾立雅等。加拿大教授、澳大利亚教授刘存仁、瑞士教授霍曼、德国教授赛德尔、荷兰教授魏舒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