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凯养生骨关节理论。

健脾穴健脾的原理是什么?以前讲过健脾,健脾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为什么?因为脾是人体五脏中的后天之本、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大家都特别重视,经常去看中医的时候看舌苔、把脉。很多人说你脾虚,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困倦乏力,经常自称脾虚。

那么脾脏起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脾脏有三大功能。

首先,它是水谷的主要交通工具。运化水谷可以理解为消化吸收细微的养分,吸收利用好的东西。

第二,就是运化水湿的过程,就是把你体内不能吸收利用的东西,垃圾东西,代谢产物清除掉。一个是吸收,一个是消除,两者合二为一,就是脾主运化,把身体非常好的营养物质吸收利用起来,输送到身体可以需要的地方;不好的东西被排出体外。如果这个过程出了问题,就会导致身体得不到营养,所以会很困很累,身体内部的代谢产物,或者说体内营养物质的过量积累,就会形成很多垃圾。所以常被描述为脾虚、脾虚生湿、湿蕴生痰、痰瘀,是一种疾病由浅入深、由轻入重的发展过程。所以脾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脾脏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统摄血液。控制血液在静脉中的正常流动。

今天健脾的腧穴,或者说健脾的原理,就着重讲前一类,也就是脾主运化的范畴,包括脾主运化水谷和脾主运化水湿两个分支功能。总之,脾主运化。

如果提到体内有健脾作用的穴位,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一下子就能提到,比如足三里、阴陵泉、气海等等。但这些穴位并没有成为健脾穴位,所以并没有被赋予健脾穴位的名称。那么什么是体内的健脾穴位呢?

前几期节目里提到过,就是章门穴。章门穴的称谓叫做脾的募穴,募穴是收藏脏腑之气的特殊穴位。募穴都分布在人体的胸腹部,汇集了各个脏腑的脏腑之气,所以脾的脏腑之气就会聚集在脾的募穴和章门的位置。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找到章门穴。

你一吸气,就触摸你的肋弓,沿着肋弓的下缘往下看。总共有12根肋骨。五根肋骨与胸骨形成胸肋关节,五根肋骨由六至十根肋骨融合形成肋弓。然而,第十一和第十二肋将形成自由肋。游离肋是指没有形成肋弓,也就是一根肋出来一根肋软骨,可以弹到这里,移动到这里。

所以,当你吸气和收腹的时候,沿着肋弓向下,在你的侧腹,你会碰到一块可以弹跳的软骨。这个位置是第十一肋端,叫章门穴。有的朋友会说,找个坑都难。第一,我碰一个软骨头不反弹。为什么我感觉不那么明显?第二,我的身材比较胖。为什么我喜欢听健脾?是因为我比较胖。健脾有助于我去湿吗?对我祛痰有帮助吗?它是否有助于我从人体中排出更多的代谢产物?那么,身体的体重和身体自身的代谢水平是否发生了变化,也是学习的一个起点。所以要找对穴位。

所以我教你一个更简单的找章门穴的方法,就是弯肘找。你去做极限屈肘的时候,肘尖夹在腋下,胸侧正好是肋弓。沿肋弓画一条线,与肘尖相交。这个位置是掌门穴。

当你找到这个位置,竖起手指,用力向下推,你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这种痛有点受不了,而且是点状的痛,有点像什么?骨表面,如果筋膜轻微发炎,通常是这种类型的疼痛。比如像颈、肩、肩的肩胛骨,当你沿着某些部位的骨缘去摸,会痛,甚至有点酸痛、刺痛,就是这种类型的痛。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明显的疼痛?

找出原因,也就找到了为什么穴位能调节脾的功能,有健脾的作用。在说明这一点之前,先说一下中医对脾在腹中的认识。足太阴脾经,即灵枢经的经络循行原文中记载,此经沿下肢内侧向上循行,至腹股沟位置时,入腹股沟,称为“入腹属脾,络胃”,属是其所属的属,即属脾,再触胃。

一般理解为脾为中焦。然后是盆腔,两个髂前上棘连线以上,膈肌以下是中间病灶。那为什么直接从腹股沟和盆腔下部进入腹部?原因是在腹部,脾脏的主要代谢和运输功能实际上是指腹壁,由腹肌、下壁腹膜、脏腹膜、一些深腹腔的大网膜等组成。

以肌肉为例。腹腔外的肌肉,表浅里深,横着走,竖着走,所以这层结构使得腹壁有一种腹压,对人体的内脏功能非常重要。胃肠道的蠕动和腺体的分泌是靠腹压的调节来使他有生理节奏的。节奏一变,你的代谢功能和能力就变了。所以腹压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功能。脾是指这种调节腹压的能力,即通过腹壁收缩张力的变化来调节腹压。

这时候你想想,无论是侧着走还是侧着走,这些肌肉是不是都得贴在骨头上,才能产生收缩所涉及的力。下面是髂骨和骨盆;在它上面是肋骨、胸骨和肋弓。然后骨盆是固定的,它的稳定性很强,肋弓几乎不动,只有游离的肋骨,第十一和第十二根肋骨末端,是一个灵活的软骨头。所以肌肉附着在这里,这个位置可以移动,在这个位置的深处,肋骨的内缘,也是横膈膜的附着区。

所以这个位置是调整腹压和膈肌上下运动的核心位置。还记得在足少阳胆经的讲解中,专门说了胆经的很多穴位都有这种调节作用。所以人体的少阳经是人体气机的枢纽,而章门穴又有这样独特的解剖结构,所以可以通过调节腹压来调节身体和脾脏的运化能力。所以古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多么明智,意识到现代医学意识到了这样一个功能特点,于是就把穴位定在了第11肋软骨上的掌门穴。

总之,在临床上,要想健脾,就要通过各种刺激方式刺激肋软骨骨产生弹性运动,通过这种弹性运动来调节腹压,通过调节腹压来调节脾脏的运输功能。脾涵盖胃,胃由脾所主,胃也可以主大肠和小肠,所以脾包括胃、大肠、小肠和相关消化道的腺体。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这样的监管作用呢?

介绍一种自己可以操作的养生方法;首先你还是要找到第十一肋软骨的掌门穴,用刚才屈肘、肘尖、肋弓结合的方法找到第十一肋的肋端。找到位置后,把拇指放在这个位置。大拇指放在十一根肋骨的软骨上,然后其他四个手指放在你的腰侧。如果用力挤压,可以捏到你腹侧的肌肉,起到第一个作用。就是你能抓住穴位。这是一边,同时另一只手放在另一边的章门穴位置,同样的四指也放在后面。也就是双手叉腰,这么放。

你这样放的时候,做一个特别简单的动作,就是左捏右捏,交替进行。这个动作的速度取决于你手的力量,你可以自己控制。如果手无力,可以双手一起捏,然后再捏另一边。

通过这样的提捏刺激,肋软骨弹起。肋软骨一弹起,腹压马上就变了。所以如果你坚持做三到五分钟,你会觉得,第一,神清气爽,气机有提升的作用。第二,原本臃肿、饱满的肚子和饱满的腹部开始松弛。

如果你特别支持,你这样做了,你会立刻觉得更开放,甚至饿。如果两侧松弛,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每天重复做。一两周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松弛的肚子已经开始微微收紧了。

所以既能帮助降低腹压,又能增加腹压,既能缓解脾胃饱胀,又能放松缓解。其次还可以改善腹部,腹部比较软,这种脾胃虚弱的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不同的人做了之后效果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