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保健
冬天如何养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威海市立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余明给出了以下建议:
春天在夏天生长,秋天在冬天收获。余明认为,入冬是万物生机勃发的季节,养生应遵循藏之道,保存阳气。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五行养肾。此时肾脏不仅要准备足够的能量维持冬季的热量支出,还要为来年储存一些能量。
“从中医理论来看,肾脏就像一台发动机,为人体提供动力。只有当肾脏充满了气,我们的身体才能很好地适应冬天的天气变化,为明年储存足够的能量。”余明形象地说,因此,这个季节应该特别注意保养肾脏。
余明介绍,中医认为黑色入肾,此时可以多吃黑色食物,有补肾益气的作用。如:黑豆、木耳、黑芝麻、黑米。此外,羊肉、鲫鱼、牛肉、核桃、板栗、芝麻、红薯、萝卜等温性食物也适合冬季进补。
“很多人在日常补品上是盲目的,急于求成。这是不可取的。要讲究‘慢调’,而不是‘快补’。”余明介绍,冬季进补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盲目“进补”。
在饮食上,要时刻注意肾脏的调理和热量的补充,还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适当搭配动物蛋白或豆类,补充维生素,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营养的多样化。
“冬季藏阳保暖很重要,尤其是一些身体部位,这个时候不能暴露。我们应该专注于保暖。”余明介绍道。
首先要保暖的是头部。
中医认为,头是阳之会。人的手脚三阳经汇聚于头部。冬季头部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寒邪侵袭,血管收缩,容易导致感冒、头痛、面瘫等。,甚至诱发心梗、脑梗塞。因此,冬天外出时,每个人都有必要戴一顶保暖的帽子。
人体背部中间,从头顶的百会穴到骶尾部的长强穴,是督脉运行的地方。
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所以,要培养阳气,一定要防止颈背受凉。
特别是老年人和一些体质差、容易怕冷的人,穿衣时可以戴上围巾和贴身的棉背心,起到更好的保暖作用。
忽视腹部保暖也是很多人经常犯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喜欢穿罩衫的爱美女士来说,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腹部受凉后,容易出现胃脘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胃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尤其是脾胃虚寒体质的人,不仅要远离寒性食物,更要注意腹部保暖。
冬天天气寒冷,阳气不足。有关节痛病史的人也要注意关节保暖。必要时可穿戴护膝、护腕等保暖物品。
大家一定都见过冬天露出脚踝的人。爱美的同时,损害健康。
俗话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起。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部位。
脚部血液流动缓慢,皮下脂肪薄,保暖性能差。脚冷可能会引起腹泻、月经不调、痛经、腰腿痛。
所以冬天要保持鞋袜干燥,尽量穿厚一点的袜子。每天用热水泡脚。
天冷了想吃火锅?年轻人不喜欢萝卜白菜?早起锻炼,还流汗?日常生活中很多常见的行为其实与冬季养生背道而驰,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好冷啊,tunheimr火锅。想必这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入冬后频繁出现的想法。但“小雪”节气过后,饮食不宜过辣,应少吃辛辣食物,麻辣火锅、烧烤、油炸类食物在这个季节不宜过多食用。一周两到三次“火锅局”应该会减少。
萝卜和白菜是北方城市冬天最常见的蔬菜。有些挑食的人对这两种蔬菜不感兴趣。据余明说,这两种时令蔬菜实际上非常适合这个季节。它们不仅富含维生素,还富含水分,非常适合秋冬干燥季节食用。
很多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都有晨练的习惯,大部分都很早出门。这个季节,有必要改变他们的习惯。因为,在冬天,我们应该注意保护阳气和保存能量。日常生活中要早睡晚起,等阳光出现再出门。同时,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发生在凌晨,过早外出晨练,室外温度过低,血管收缩过快,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你在早上9点到10,太阳升起,室外温度高的时候出去锻炼。
同时,很多有运动习惯的人,运动时大汗淋漓,无论室内室外都不可取。不仅容易感冒,还会损害阳气。
建议轻微出汗适合运动,可选择太极、八段锦、慢跑等适度运动,不可过度运动。
(供稿: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