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法与播音练习

呼吸法与播音练习

广播气息的训练,其实就是改变呼吸习惯的训练。对于从业者来说,永远是一个破与立的过程。养生练气是为了长寿,播气练气是为了发声。两者适当融合,有益健康。跟我来看看呼吸技巧和广播练习吧。

播音发声的训练,无论是吐字还是气息,都有一些相反的规律。我们要尽量放松那些我们平时用来说话的器官,但是要尽量激发那些我们不用来说话的器官的灵活性。比如咬字训练,强调槽牙、软腭、上唇、舌前纵线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这些对于播音发声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但是初学者在说话的时候很少练习。目的是在口腔上部建立一个受控的纵向回音壁,使声音产生自然的口腔音。说话常用的下巴和喉咙,反复强调要尽量放松。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播音声乐训练中气息训练的配合。播音声乐训练中的胸腹联合呼吸,要求以丹田为轴放松肩、胸、喉,最终建立中间松两头紧的正确发声系统。呼吸控制的基本要求:多呼吸,少使用,总之是平稳,持久,自由。

一、利用穴位滑动感稳定呼吸控制。

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呼吸的内涵。生理学上,呼吸从口鼻到肺部的过程称为外呼吸;人体组织和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称为内呼吸。从整体来看:口鼻吸入的气息,最终由体内的细胞进行交换。呼吸不是从口鼻吸入到肺底,而是到全身细胞。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捕捉这样的感觉,对控制呼吸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练声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集中注意力。坐着或站着的时候,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下腹部,脐下一寸三分左右),防止“一念之灵”。如何开始?平时不要去想。坐着不动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在小腹上。再想一想,就要放下,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想自然会减少,达到无念的状态。二是理解“督脉之缘即经络”,这里的“督脉”指的是人体内沿脊柱向上运行的中脉。内气从腹部下沉至穴,再从尾穴(尾骨穴)至夹脊关穴(沈雪穴)至上唇,称为“督脉”。然后从下唇到胸部到腹部,到会阴,就叫“任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轻轻闭眼,用“数呼吸”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一口气”,从一数到十,这样精神自然就集中了。这就是所谓的“心息依赖”。庄子的《断心法》是这样解释“听气息”的:任何一个呼吸系统正常,没有呼吸障碍的人,都是没有声音的,但他知道,即使是聋子,当气息出来的时候,也会感觉到一些东西——进,或慢或快,或粗或细,所以他说“用心听”。要保持吸气和呼气的感觉,吸气就是感觉气体从背部吸入,从全身的毛细血管吸入,像闻到花香一样吸入,等等。我们学习气功练习,从穴位滑动的感觉来练习呼气吸气,可能更容易找到控制支点。

第二,让状态放松成为本能。

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声乐训练需要一种放松的状态,可以解释为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充分放松的(不是放松),心理和生理保持原有的自然运动状态,这也是一种正常发挥的状态。只有实现心理放松,大脑才能保持高度的调节能力;只有肌肉组织放松了,才能用气发声,各部分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运动,才能使肌肉有弹性,从而使声音有弹性。

首先,学习庄子在外国文章《盛达》中引用的一个例子:一个醉汉跌入车中,虽然受了伤,却没有被撞死。是因为我喝醉了就不省人事。我不知道我是否在坠落,但我不知道我是否受伤。这种无意识的状态是“神圆满”。保持精气和谐不在智勇之列,因为智勇是有意识的引导,而“保持精气”是无意识的。自觉“全面”的人没有被侵犯,纯洁和谐的气没有被侵犯。这和练气、返璞归真的放松、宁静是一样的,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的心理现象。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潜意识是心理能量强大的负荷体。其次,“辟谷”作为一种短期现象,在气功中是被认可的。在“过谷”期间,练习者不仅可以吃喝,而且“深呼吸”者也是用胎息代替喉息(胸息)。但气功界的“守窍”有较大差异。“脚跟呼吸”就是强调从脚跟吸气。并体会这些,对播音实践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第三,在播音发声训练中,很多练习是受观念控制的。思想在心中高度集中,“吸收”,从而实现一种可以传导外气的“意向性力量”。

练声时不能放松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你不知道怎么发声,以为发声就是用力。二是心理紧张,比如害怕头发不好,发质不准。第三,肌肉组织和发声器官不放松。这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强烈的话语权。当我们淡化了练习声乐的目的,把重点放在气感的培养和穴位的滑动上,时间久了就会逐渐体会到。

第三,找到适合练习声乐的精神感。

根据气功理论,所谓气感,就是人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所产生的感觉,但这一系列生理活动并不是由思维中枢直接驱动的,所以这种气感是人体内组织自发活动的结果。这种组织在体内的自发活动也是内气的活动,其特点是沿经络发展。人的生命活动的生命力是天然的、生生不息的,广播实践的目的性很强。当练声者觉得难以掌握状态时,在没有深厚气功功底的情况下,借鉴气功方法对功法进行深度控制是有帮助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结合播音实践,总结如下?体验:

第一步,注意吸气。经过后天的训练,我开始明白腹壁是静止不动的,我逐渐意识到腹部、肩部、胸部、喉咙、下巴是放松的,上颚和软腭的“回音壁”是牢固的。吸气的时候,我不得不明白,气流是由穴位滑落,从人到神庭,百会到玉枕顺着脊柱下行,直到肾俞逐渐集中在丹田。这样我们就可以像闻花香一样吸气,从后面吸气,然后感受从毛细血管吸入的气息,更稳定,更持久,更自由。第二步,注意疏通任脉,使气根稳定在田单。呼气的过程中,气流是向上的。随着肺部呼气量的减少,腹部的控制力要逐渐加强。这时候要体会到真气与向上的呼出气流相反,一步步走下经络的感觉。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体会到,真气与腹部的脏器是良性循环的。第三步,呼气时还要注意呼气时的穴位滑动,即从丹田到胸部支点,再到于震、百会、任重。心窝真气旺盛时,就要充实腹部,补充先天真气。

情绪由内而动,声音由外而响。情感是内涵,声音是形式。情绪导致心脏运动,血液循环变化,呼吸自然变化。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掌握理论知识,有恒心去练习。呼吸技巧的深度与呼吸训练的方法、规律性和持久性有关。稳劲、坚持、自由是播音中气息控制的三个层次,掌握好每一个层次的控制技巧都不是一日之功。往往很难正确把握练习气息的感觉,在放松的状态下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