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易经,我先学的是哪一个?

首先,易经不是书,易经是书。

易经是一门科学的总称,这门科学非常非常古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没有之一。中国的传统观点是《易经》“群经之首,道之源”。这个说法其实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成立的,人类学习和哲学的源头就是《易经》。带上“经”字,可见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十三经”。中国古人对几代人甚至几代人、几个朝代都认可的书,只给了一个“经”字!所以易经这个词是人造的词组合,不是谁写了一本叫易经的书。

易经只是周朝和战国后期的特殊历史阶段。人们对《易经》的理解和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成为一部书,也是现存唯一记载《易经》经文的文字。所以易经属于易经,但也是特殊历史阶段的易经。易经与《易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并不完全重合,甚至有许多矛盾之处。

易经很古老,起源于伏羲时代,之后经历了差不多九个历史阶段:包括神农、祝融、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两晋、南北朝、唐朝、宋明、清朝、民国。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会出现新的文化元素和思潮,这些文化元素和思潮会直接混入《易经》,使那个历史阶段的人对《易经》有新的认识。

但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化和思想往往与《易经》的核心思想相矛盾,导致与《易经》本身相矛盾的内容在新的历史阶段被混入《易经》。所以从形式上看,易经是一个随着历史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次改变都会夹杂着新的矛盾。

但是经历了这么长的历史,跨越了这么多的历史阶段,掺杂了这么多的矛盾,所以《易经》也叫《易经》,因为《易经》的形式虽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有一个不变的核心,是超越历史阶段的。

所以,学习《易经》的关键是学习其核心,通过其形式理解其核心。我们可以识别并排除形式层的干扰,不被混杂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与核心相矛盾的内容所欺骗,而是指向并牢牢把握其核心。

这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性格是他的核心层,行为是他的形式层。通过他的行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性格。但是,性格和行为是一体的,性格在于行为,行为是性格的发展。性格不变,行为却在变。对于一个人,我们只能通过他不断变化的行为来感知和总结他不变的性格;那么通过它不变的性格,就可以推断出它千变万化的行为。

内核层是易经的性格,形式层是易经的行为。

这就是《系辞传》里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易学的核心,即人格,器是表面化的形式,即行为。道与器是一体的,道不离器,器不离道。

《易经》是《周易》在周至战国这一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所以《易经》是《易经》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形式,也包含了《易经》的核心。但与此同时,内核层和形式层之间也存在很多矛盾。所以《易经》是易经,不是易经。千万不要把《易经》里的所有文字和观点直接当成《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