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吃什么药调阳?需要多长时间休养?

小建中汤:本方温补中中,益气散寒。

白芍15g、桂枝10g、干姜10g、黄芪12g、白术10g、陈皮10g、法半夏10g、

茯苓10g,麦芽糖30g(混合),甘草10g。

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三次用温水送服。

桂苓疏肝汤加减:本方消肿益气,温阳化阴。

茯苓20g,桂枝12g,白术15g,法半夏10g,干姜6g,黄芪12g,甘草10g。

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三次用温水送服。

加味健脾汤:本方能温补脾阳,利水渗湿。

茯苓15g、白术12g、大腹皮10g、干姜10g、草果10g、附子6 g、厚朴10g、

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草10克,牛膝10克。

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三次用温水送服。

加减:胃脘冷痛,手脚不温:小建中汤+花椒6克,木香65438克(温中散寒,行气利湿)。

全身浮肿,尤其是腰部以下,且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伴有气短乏力:

石皮饮+黄芪15g,党参10g(有利于中温)

若吐清水、痰涎,伴腹胀满:桂苓疏肝汤+厚朴10g,砂仁8g,大腹皮10g(调温和胃)。

治疗要点:

1。脾阳虚多由脾气虚弱发展而来。脾阳虚必然和脾气虚相结合,所以脾阳虚和脾气虚往往是互指的。故在临床治疗中,常与人参、麦芽糖、白术、炙甘草等健脾益气药配伍使用。

2。原则上,脾阳虚引起的水肿,在严格的条件下,不宜用排除水分的方法治疗。因为这种方法使用了剧烈的泻下药物,使水从大便中湿润,虽然水肿暂时减轻,但也是有害的,水肿往往可以复发,所以禁用。只有长期使用健脾和胃的药物,才能使脾得以康复,水湿得以运化,中焦得以有效调和,水法、湿浊各归其道。另外,阳气虽旺,水湿也会自行消失。

针灸:

针刺:每天或隔日一次,取皮俞、舒威、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

久病体虚加关元。

艾灸:取中脘、足三里、舒威、脾俞,用艾条或隔姜灸,每日1次。

心脾两虚的治疗以补益心脾为主,可用归脾汤。但如果气虚占主导地位,病变往往是脾虚,治疗应以补益脾气为主,故应选用沈凌白术散。如果以血虚为主,则病变部位趋向于内虚,治疗应以滋补实干为主,可选用养心汤、补心丹。

治疗:补益心脾

处方:归脾汤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元肉、甘草等。

脾阳虚的中医治疗

1,脾虚泄泻

治疗:温脾祛湿止泻。

处方:理中汤、附子理中丸、沈凌白术散、四君子汤、加减分水参丹等。

2.脾虚泄泻

治法:健脾温中止泻。

处方:七味白术散加扁豆、炮制生姜。

3.脾肾阳虚引起的五种腹泻

治疗:中药足浴

配方:花椒9克,透骨草9克,艾叶150克。

用法:将药煮沸,洗脚。1次30~60分钟,1次一天3次,连续几天。

来源:穴位贴敷疗法

脾脏营养不良应该怎么治疗?

宜调理脾胃,用保和丸增味。病久了会越来越瘦,脸色蜡黄,胸闷膈闷,肝部腹胀,奶吃不多,经常拉肚子,大便酸臭,疲倦乏力,懒得说话,少动,营养不良就成了。我们应该治疗营养不良和健脾,我们可以加减菲儿丸和沈凌白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