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各有什么特点?

近年来,许多商家一直在向消费者灌输一种观念:酸性体质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他们认为酸性体液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感冒和其他传染病。于是,一些保健食品宣传排酸的效果,一些美容院甚至推出了“海藻排酸”项目。但中西医专家对此进行了反驳,因为医学界从人体体液pH值处于7.35 ~ 7.45的弱碱性状态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酸性体质最健康,但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体液都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些人是酸性体质。中西医反驳流行的“酸性体质是病根”的说法,西医和中医专家都从根本上否定了目前医学界不存在“酸碱体质”的说法。专家观点北京中关村医院皮肤科苏明山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董兴云副主任医师表示,含酸代谢产物(碳酸、乳酸等。)和碱性产物是生命活动中体内不可避免产生的。但是,人体有三个调节系统,可以平衡酸碱。肾脏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有机酸,很多酸性成分会通过呼吸迅速排出体外。体液也会中和酸碱平衡。所以正常生物的体液PH值总是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所以人体的体质不会呈酸性。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尹智超也表示,中医没有所谓的“酸碱体质”。只能说人体摄入过多酸性物质后可能会出现“阴虚”症状,如虚热、盗汗、嗜睡等。然而,并非所有这些症状都是由酸度引起的。临床观点事实上,酸性体质的概念存在一个站不住脚的逻辑问题,即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在医学临床上,确实有很多酸中毒的病例。但并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种药物或生病,才会出现酸中毒。一些常见疾病,如腹泻、肾衰竭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确实会引起酸中毒。但这些疾病的诱因与酸中毒无关。体内呈碱性是健康的,但其实只是酸性体质论者偷换概念的一个错误命题。以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酸性体质概念的梁学说为例。他们强调身体的PH值应该一直在7.4。其实这是扯淡,因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4左右。而且,并不是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碱性的。人体有几个地方一定是酸的才会健康。第一个是胃,这个不用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知道。如果发生呕吐,体内会排出大量胃酸,但会引起轻度碱中毒,这就是呕吐后会头晕的原因。另一个是皮肤。健康皮肤的pH值应该是5.5,弱酸性的皮肤更不容易滋生细菌。女性阴道的理想环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会引起炎症。另外,人体正常尿液也是酸性的。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排出尿液中的酸性物质。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那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体质的理论,一个人的体液或者血液pH值是碱性的才算健康,那么合乎逻辑的是皮肤、胃、阴道、尿液也应该是碱性的。客观评价酸性体质理论,就像一个到处都是洞的谎言,一个谎言需要另一个更大的谎言来填补这个洞。事实上,他们也在努力填补这个漏洞。虽然他们无法证明曾经有过什么新的研究发现,是哪本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医学杂志发表了论文,但他们也举了一个例子,1931诺奖医学奖得主奥托·海因里希·华伯(Warburg)支持酸理论。酸性体质者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提到,缺氧状态下,身体呈酸性,这是癌症的根源。事实证明,在这位德国生物化学家的所有公开著作中,没有涉及酸性体质或酸中毒的研究,也没有证据表明缺氧与身体的酸性有关。自称提出酸性体质第一人的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是在2001提出这个概念的。我不知道中国那些极力宣扬酸性体质致病论的营养学家们,是如何成功地进行一场穿越时空和生死的灵魂对话的。至于他们提到的美国诺奖得主瑞安,在美国医学领域浸淫了十几年的张健教授完全没有印象,更不用说用谷歌或者百度搜索了。所谓“酸性体质论”,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伪科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体质的酸化是一切疾病的根源,无论是癌症还是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是因为吃了太多“酸性食物”造成的,而所谓的“酸性食物”如此普遍,绝对能吓到你:鱼,肉,米饭。尤其是中国人的主食大米,被渲染成“酸性食物”的典型代表,成为疾病的罪魁祸首,几乎可以引起全社会的恐慌。懂这个理论的人,几乎都怕自己。如果人们真的相信这个理论,并根据这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饮食,那真的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其实所谓的“酸性体质”会致病,纯粹是在玩概念。据据说是最早抛出“酸性体质”理论的梁某某说,人体的pH值必须维持在7.4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真的,但这是无稽之谈,因为正常人的体液是弱碱性的,pH值在7.4左右。日常生活中,你没有能力做到6.8,即使你每天吃所谓的酸性食物!因为人体体液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他能维持酸碱度的平衡,所以不管你吃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酸碱度基本不变,不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中学课本上已经提到了。有些人相信“酸体质论”,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很多人都听说过“酸中毒”的说法,但其实是一些严重疾病的结果,而不是饮食平白无故造成的。这是典型的“取果因缘”!而且,对了,除了“酸中毒”,医学上还有“碱中毒”、“水中毒”等概念。当这些概念到了一些喜欢制造耸人听闻的谎言的骗子手里,不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联想,从而制造出更惊天动地的谬论。事实上,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也对酸性体质理论提出了批评。比如美国亚利桑那癌症研究中心的华裔科学家张健,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论证,并与美国同行进行了讨论。最后他说,他可以负责任的代表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专家说,酸性体质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概念,纯属子虚乌有!如果有人迷信“酸性体质论”,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因为如果一个人受“酸性体质”理论的影响,严格按照该理论提出的碱性食谱来安排饮食,日积月累必然导致营养失衡,从而可能导致疾病,因为人体为了保持健康的体质,必须平衡各种营养。编辑这一段怎么改变酸性体质?1,不要熬夜:如果早上1后不睡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不是由你吃的食物供给的,而是完全由身体分泌的各种激素支持的。此时内分泌代谢会产生很多毒素,使体液环境变酸。2、不吃宵夜:一般晚上8点以后吃的叫宵夜。因为夜间人体的代谢能力会降低,很多器官都进入了休息状态,会导致食物滞留在肠胃系统,逐渐发酸,发酵,产生毒素,使身体发酸。3、吃早餐:凌晨4点半,体温会达到一天的最低点,此时血液循环的速度也是最慢的。如果睡得太晚,又不吃早餐,人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补充,血液循环速度变得更慢,使人体处于缺氧状态,病情加重。4.多吃粗粮:精致的食物会加速胃肠道的老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粗粮的好处,但是对于缺乏运动的上班族来说,还是离粗粮有点远。长期吃精致的食物,会加速肠胃功能的老化和衰退,经常会出现便秘,导致他们吃的食物变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逐渐使体质变差。5.摄入正确比例的酸性和碱性食物:人体内含有大约80%的碱性物质和20%的酸性物质,所以最健康的饮食方式是摄入80%的碱性食物和20%的酸性食物,其中80%的碱性食物由60%的蔬菜和20%的水果组成,而20%的酸性食物由蛋白质和淀粉组成,分别占6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