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武术的论文
摘要: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学、武术、健身、娱乐的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关键词:
中国武术文化特征、哲学攻击、健身娱乐的发展前景
简介: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体系独立、社会功能多样的体育运动。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目前,中国武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它与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形成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哲学
中国武术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运动。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所以很有哲理性。“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体现。认为人与自然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要顺应自然才能生存发展。“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来了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一物等一系列的统一...”(周继之:论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思想模式的形成,见《中国哲学史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版),这也为中国武术奠定了思想基础。首先,武术训练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内外一体,形神兼备”。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把人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武术练习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小时、季节等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自然界和人体功能的变化,达到修炼的目的。比如孙福全的八卦掌用的是天地气候形态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根据季节不同练的是不同的技法。此外,由“天人合一”思想衍生出的“圆”和“空”的概念,是人们对天地自然特性的认识,因此也是动态工作的最佳方式和境界。圆是灵活的,空是轻盈通畅的,圆和空是活泼无穷的。所以很多拳法都是以转圈、转气作为基本的姿势和技法,比如峨眉拳、太极拳都是以转圈、转气为特征的。尤其是太极拳,吸收了“太极易有,而生两仪”(易经)和“无极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太极哲理。
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具有养心养性的功效,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比如中国古代健身术、气功与印度瑜伽的渗透,明清时期少林拳传入日本等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有传统思想基础的。
2.进攻和防守
武术的核心是攻防。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通过以攻防原理为动作设计而形成的各种外在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比如太极拳的主要攻击方法有棚、鞋、挤、按、挑、掴、肘、靠;形意拳由五种基本拳法组成:劈、崩、钻、炮、横。长拳以踢、打、摔、拿为四击;八卦掌由推、撑、拿、引、动、挡、锁、扣八法组成。这些仪器根据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中有各种打法。虽然各派在攻防的方法和原则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着攻防的规律,表现出各自的攻防特点。武术因其进攻和防守的特点而不同于其他运动。
从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武术有技击和套路两种表现形式。武术是散手、推手等对抗性项目,强调实用性,攻防特征明显。套路运动注重表演艺术效果。追求美感,但都还是以体现武术的基本特征为目的,力求表现出逼真的攻防动作,给人以搏击有意味的感觉。
武术的攻防手段多样,博大精深,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和吸收。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武术的竞技特性,作为推动世界的重要因素,越来越被国际武术界的有识之士所认可。
3.健康
人们从事武术练习,一般来说是以健身、搏击、实用技能为主要目的。中国的武术是身体运动的一种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以传统医学——中医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的武术练习理论是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为基础的,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藏象学说。根据中医理论,一个人的精神是三宝。本质和精神是相互联系的。“精致的精神是充满活力的,充满活力是充满精神的,充满精神是健康的;精从气中来,气化为精,炼为气,气化为神”(林:《类证治》)。武术训练既注重内在“神”的锻炼,又强调攻防技术和动作的锻炼,内外兼修,从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比如太极拳,它是基于阴阳学说的原理,太极生阴阳,阴阳合而为太极,非常强调“动静相生”、“刚柔相济”、“上下相合”、“内外相合”、“先积后发”的要求。其实就是阴阳法则在不同角度和方法上的应用,从而达到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有序、平衡,固本培元,延年益寿。根据脏腑五行相合的五行学说,认为崩拳之气源于肝,能练肝;炮拳,其气源于心,可练心;横拳之气源于脾,可练脾;拳法,气出于腑,可练肺;钻拳,其气源于肾,可练肾。近年来,站桩练习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健身养生运动,即以“经络”为基础,使血液循环,以滋养阴阳,滋养筋骨。“益关节”的经络理论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经常练习此技能还能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健身目的。
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体育文化的根本任务。武术具有明显的健身和养生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这种实用理性的价值观也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娱乐
中国武术早在奴隶社会就进入了娱乐文化领域。它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高超的技艺、深刻的内涵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这与武术本身的娱乐性是分不开的。千百年来,武术以其独特而鲜明的娱乐性体现在各行各业的文化生活中。
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们从练习武术中获得身心愉悦,并在大众中发展;第二,人们从观看武术中获得艺术享受,武术与戏曲、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的结合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精彩的印象。随着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实现娱乐的方法也越来越新颖。因此,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和人们对武术健身防身实用价值认识的提高,通过自身练习武术自娱自乐的目的在减少,而观赏武术娱乐的情况在大大增加。武术从个体到群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娱乐文化特征的变化,也有利于推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国武术和其他外来运动一样,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并受其影响。因此,中国武术和其他外来体育一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属于世界体育文化的范畴。而历史上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不仅仅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或民族的标志,更将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文化财富。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武术将以优秀民族文化的形式走向世界。
二、武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中,武术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和一种高雅的文化现象而存在和发展。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一些国家的拳击起源于中国或受中国武术的影响。
(1)柔道。一些中日学者认为,中国武术直接影响了日本柔道的形成。如中国台湾省学者梁说:“相传袁云其实是传技,只是他把技变软了,这在袁云东渡之前的日本似乎就有了。关永忠和关口阮欣因他们的柔术在中国很有名。袁云的贡献是提高柔道。”元云住在江户郑国寺,浪人福野四郎Uemon,Kibe Jirozaemono,三浦和Jiemon住在同一个寺庙。袁云教给大明抓人的武功,三人苦心钻研,传遍天下,反复改良。他们逐渐和日本柔术混在一起,现在比体育界还重要。”(《梁:陈元云研究》第95页)例如,早稻田大学教授山本秀夫在《柔道概论》一书中说:“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见解。一种说法是柔术起源于中国唐代的拳术,是柔、和、体、接、小脚、拳等徒手形式的总称。到明朝末期,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的陈元云于17世纪上半叶前往日本,并在江户城南的郑国教传授中国武术,这导致了柔道在日本的广泛发展以及此后各种流派的不断增加...”(李启标、郝承端编译:柔道入门,第2页)最有说服力的是,日本还有一段叫《爱眼山泉》的。19年底,日本人治五郎吸收各种艺术流派的长处,加以加工改进,创立了柔道。它已经在全世界推广开来,并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2)空手道。日本国际拳击联合会主席奥西荣三在《我创造的国际柔道》一文中写道:“据传说,80多年前,空手道从中国福建省传到日本冲绳。后来冲绳部的关衡老师总结了传入冲绳的空手套路,形成了冲绳最初的空手派。与此同时,冲绳那霸的东恩那梁宽先生恰好在中国福建师从谢朓先生,学成后返回日本。”(引自《武林》第6期1986第46页)据《中国体育报》报道,10月22日,1989,165438,“近日,福建省体育总会、福建省旅游局、福建省武术协会、日本冲绳武术界朋友在福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东条英机梁宽,这一流派的创始人,是中国何明拳术的集大成者,福州人情同手足(谢)。”可见日本空手道起源于中国。
(3)跆拳道。跆拳道是朝鲜的传统武术。它的前身是“花”,起源于朝鲜的民间防身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跆拳道和中国武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明朝以前,中国的武术技艺就传入了朝鲜,特别是到了近代,随着中国武术和日本武术的不断失传,华的臂膀和手掌与中国的拳术和日本的空手道相结合,汇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拳术,也就是今天的跆拳道。
(4)泰拳。泰拳是泰国的国球,也是最受泰国人民喜爱的传统民族运动。泰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泰拳主要是受中国古代格斗技术的影响,起源于中国。泰国在古代被称为暹罗。明太祖洪武十年(1378),赵露群英为暹罗王,中国翰林学士谢文彬为昆岳,从而建立了暹罗的第一个王朝。此后,中国与暹罗的关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到中国和云南省的暹罗。明清时期,暹罗有很多华侨。泰国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云南省西南部的傣族。中国武术早就和其他文化一起传到了暹罗。经过泰国几代人的筛选、提炼和融化,不难看出泰拳中的肘、腿、膝等主要技术与中国武术中的技术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这或许可以证明泰拳起源于中国,并深受中国武术的影响。
(5)截拳道。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籍华人李小龙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技巧的现代武术——截拳道,在国际武术界声名鹊起。同时,他以一系列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具特色的“功夫片”轰动国际影坛,带动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功夫热”兴起。李小龙之所以能够创造截拳道,是因为他长期受到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他虽然出生在旧金山,但祖籍是广东顺德县,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香港度过的。他从小就热爱武术。6岁开始随父亲李海泉(著名粤剧武打演员)学习太极拳,后随邵汉生武术大师学习精武门截击。此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少林拳、谭腿、戳脚等南北方拳法,参加过学校的西洋拳培训班。18岁,在美国西雅图爱迪生职业学校和华盛顿州立大学哲学系留学期间,他还认真学习了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泰拳、印尼拳、马来锡拉拳等。他按照中国武术“无权有法,无限有限”的拳法理论,并根据咏春拳的技术和训练方法,脚戳拳的腿法,吸收了西方拳法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武术专业知识,从而融汇了中外武术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理论和风格,创造了一种具有完整体系的新武术——截拳道。
2.“武术热”丰富了世界体育生活。
武术作为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武术运动,出现了“武术热”和“功夫热”,促进了一些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国外有些人把中国武术称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邀请教练中国教授武术或派人到中国参观和学习。比如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十一年来,有一万多位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来这里学习或观摩。目前这所大学有16名专修武术的外国留学生。”(徐才:武术是属于世界的,1989年5月29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部的讲话)中国武术协会和北京、上海、辽宁、江苏、广东等省市多次派武术教练出国授课。
武术在日本很受欢迎,国内分支2600多个,欧美分支300多个,* * *拥有654.38+0万会员。近年来先后11次派团访华,并邀请中国武术协会访问日本。日本的大学、中学、小学也将柔道、剑道、相扑、射箭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为学习科目。
中国武术在东南亚国家、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也很流行。新马、印尼等国至今仍保留着吴京运动会。每年举办的东南亚武术邀请赛中,除了流行的武祖拳,还有泰拳、缅甸拳、本扎(印尼拳)等,都是吸收中国武术技术发展而来。
随着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武术热”,世界各地的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武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65438年至0985年,在一些国家武术组织的倡议下,亚洲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南美武术联合会相继成立。
近年来,国际比赛频繁举行,促进了各国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国际武术联合会、亚洲武术联合会(1987)、国际武术联合会(1990)筹备委员会成立以来,分别举办了四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和五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于1992年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武术锦标赛。武术已经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批准武术为第11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武术从单一的国际比赛项目变成了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
3.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西方的健身理念。
武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因为它内容丰富,形神兼备,而且因为它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许多外国朋友不仅积极学习武术独特的精湛技艺,而且积极追求和了解武术丰富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武术实践中,形成了各种风格各异的武术流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或思想。但无论哪一派的理论,普遍受到中国古代朴素哲学的影响。正如近代著名太极拳学者杨成福所说,“中国的拳术虽然流派很多,但你需要知道的,是哲学的技术。”比如大部分拳种都强调刚柔相济,内外一体,快与静,虚实相分。刚柔、内外、动静、虚实都是矛盾的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但同时又生活在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
美国学者弗里德乔夫·卡普拉(Fridtjof capra)在其代表作《转折点》中写道:“由于东方哲学和宗教传统总是倾向于将精神和肉体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东方发展出大量从肉体方面解决意识的技术也就不足为奇了。西方逐渐意识到这种冥想方法对治疗的意义,许多西方治疗师正在将东方的身体动作技术,如瑜伽、太极和合气道,结合到他们的治疗中。”可见,武术中的哲学思想正逐渐被西方人所认可,并正在产生越来越深的影响。
4.中国武术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概念。
武术之美在历史上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古代就有“武舞”的娱乐表演。武术的一些形式和技巧被中国的戏剧、舞蹈和杂技所吸收和借鉴。
武术给人的美是轰轰烈烈的运动之美,同时在体态、力度、节奏、精神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英雄武术之美。它是高强度与美的结合,是一项极具健身性和艺术美的运动。几年前,少林寺等武打片一出,就一马当先,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迅速风靡海内外,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武术的美包括功夫造型、攻防技术、手眼和肢体动作、节奏、速度和力量。其中,功夫架的造型直接产生技术形式美,攻防技击是武术的独特内涵,武术之美在于攻防技击;眼神活灵活现,充满活力,对武侠之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武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丰富了世界体育的审美内容,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高尚的美的享受。
5.武术丰富英语词汇。
由于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的实践越来越多,武术中的一些术语已经成为英语词汇。从广东方言中的“功夫”一词到“功夫”,早已是英语中的常用词。汉语拼音,如“太极”(太极)、“少林”、“武当”(武术),越来越被英美人士和其他说英语的人接受。有人还创造了一个新词“习武热”(武术热)。
6.中国武术为世界卫生保健做出了杰出贡献。
太极拳能起到强身健体、消除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根据日本医学家谷田信夫的研究,太极拳具有精神和身体两方面的医疗作用,对高血压和肥胖症尤其有效。因此,太极拳被誉为中老年人的健身宝典和治疗慢性病的良药。美国出版的太极传书籍从1964到1977有31种,有的重印了十几遍。从1973开始,在东京成立了太极拳协会,推广各种太极拳。
此外,武术中的各种拳法、拳法也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比如形意拳的崩、横射、劈、钻五个拳,配合五行,练这五个拳也能获得练肝、心、脾、肺、肾的效果;八卦掌和不少于拳种的拳法理论,都强调站桩、表演拳法时“五趾抓地”,有促进经脉气血通畅的作用;近年来流行的经络穴位疗法和气功穴位疗法也收到了奇效。
第三,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武术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并与世界体育文化密切相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大众体育、哲学、美学、医学、语言、文化、艺术等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庞大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事实证明,武术最能适应人类的发展趋势,因而也很容易成为全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武术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武术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为了加速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将该技术纳入一个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其自古流传的根本原因。以及任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为了使中国武术真正走向世界,有必要将武术纳入一个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虽然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健全,甚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低下,武术教师严重不足。要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有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使武术成为国家体育文化体系,逐步将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学、中学、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和战士都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步,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体育文化体系,大力推广武术,使之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为奥运会做贡献的第一体育项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武术教育。如采取多种办学形式,大力培养武术教师,适当增加教学时数,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建立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武术研究等。
2.做好国内各项基础工作。
武术走向世界,国内是基础。认真贯彻国家体委关于加强武术工作的决定,努力做到“武术技术规范化、武术理论科学化、武术活动社会化”。
3.放下动作和攻防动作同时进行。
套路运动和技击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应该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武术的未来发展中,我们应该采取套路和武术并举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套路形式的同时,加强武术和武术的研究,走国内普及、国际推广的道路。在武术散手、推手等对抗性项目中,许多武术格斗技术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今后要在技术传统、规则合理化、装备和服装民族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争取早日列入奥运会或世界大赛。在武术套路未来的发展中,要努力做到:动作套路规范化、理论科学化、训练系统化、竞赛制度化。
4.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推广武术。
武术起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走向全球需要一个推广过程。今后,我们要利用各种渠道、形式、方向和层次,大力弘扬中国武术。如举办各种武术节、比赛、培训班,选派优秀运动队到国内外演出,优秀教练员外出讲学指导,利用报刊、图书、广播、影视、音像等媒体宣传推广武术。
总结:中国武术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几千年来发展延续,硕果累累。时代的脚步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中国武术这一古老的艺术也以崭新的面貌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