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健康

食疗

食物可以治病,但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引发疾病或加重疾病。所以在食疗的过程中,掌握饮食是很有必要的。饮食应避免以下几点:

(1),避寒

属于寒证、虚证、脾胃虚寒或体质虚寒、阳虚者及平时易感冒者忌寒。如瓜果、梨、香蕉、鲜莲藕、桃子、菱角、凉拌蔬菜等。

如:头晕目眩、声音低沉、心慌气短、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2)避免油炸

热滞食积、湿热蕴结、黄疸、痰湿者忌用。如传染病、肺炎、高烧、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高血压。

(3)忌油腻

用于消化不良、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疾病。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4)忌辛辣

热病忌食姜、葱、蒜、椒、肉桂、酒、辣椒等辛辣食物。

(5)忌头发

有些疾病是要避免的,比如各种急症、疔疮等传染病、急腹症、肝炎、术后等等。发物包括海鲜,如黄鱼、虾、蟹、猪头、公鸡、芋头梗、竹笋、芥菜、狗肉、鸡头等。

应该避免食物

有四种食物和五种口味。

四种性质

每种植物都有药性和味道,根据药性和味道,分别有一定的功能。

四性也可称为四气:有“寒、热、凉”四气,“热药治寒,寒药治热”的治疗方法;此外,还有介于寒热、温凉之间的平性食物,即不冷不热、不温不冷。

寒性食物往往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多用于阳亢热盛证。

温性食物常具有温阳、救逆、散寒等功效。,多用于阴证寒证。

平性食物介于寒性和温性之间,具有健脾开胃、补肾强身的作用。

五种味道

食物有五种:甜、辣、酸、苦、咸。五味具有不同的药用功能,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柔”。

四时养生与食物四味的关系。

春季宜吃酸收敛养肝。

宜解暑止痛,吃苦吃硬,养心养性。

秋季宜以涩食、发散食养肺。

冬天是坚实的,咸的,软的。滋肾

辛味有散结、行气活血之功,故能解表、止痛、化瘀。暴饮暴食耗气。

甘味有解郁滋补的作用,所以能滋阴补中,而暴食会阻碍气机,使之不合理。

酸味涩涩,可治慢性腹泻、脱肛、遗精,而过量食用会导致肌肉挛缩。

苦味有燥湿、泻火、通便、健脾的作用。

咸味有软化、润燥下半身的作用,故可散结、治痰、通便。

五味属于五脏。

甘属脾,土酸属肝,木咸鱼属肾,水苦属心,火属肺,辛属金。

食物的作用:具有清、温、平、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

药膳的应用原则

药膳遵循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制宜的原则。

阴虚者常出现干咳、咯血、虚热、口渴、干呕、舌红津液少、眼睛干涩、头晕、潮热、盗汗、腰酸膝软等症状。,并应辅以西洋参、冰糖、糯米、百合、梨、蜂蜜。

阳虚的人往往精神疲乏,胃寒,四肢冰凉,腰膝酸软,阳痿,尿频,遗尿。牛肉、羊肉、香菇、桂圆都可以。

气虚患者常表现为气虚乏力、声音低沉、食欲不振、自汗等。可补充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猪肺和鸭肉。

血虚患者常有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食用枸杞、大枣、当归、阿胶、龙眼肉和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