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文化生活丰富?

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没有长期实行“抑商”政策的朝代。自宋代以来,一直管理窖池,组织开发茶盐。于是,大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投资商业手工业,民营经济得到了刺激和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繁荣。宋太祖赵伯心在宋朝建立之初,号召人们“多积钱财,住城宅以遗赠子孙,歌舞到寿终”。宋太宗还写了一封“使两制知道如何讨论政治和繁荣”的信,使官员们学习理财和寻求财富的方法。而宋神宗则信奉“管钱第一”,并颁布了“管钱第一急”的圣旨。这些政策导向使得商业大潮蓬勃发展,商业高速发展,银行业迅速发展,促使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和银行在宋代首次出现。银行可以异地贷款,异地支付。北宋时期,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厂和加工厂也在全国各地出现。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厂、织布厂、官窑等等。这家工厂的工人按时领工资。南宋时,军器所工匠有七八千人。协会支局有1200多名学徒。金玲学院有400多名织布工。除了公营工厂之外,一些私营工厂也大量出现并繁荣起来。由于经济空前繁荣,宋代铸造的硬币数量非常大,如宋神宗铸造了506万枚硬币。(唐朝鼎盛时期,开元铸币32万枚)。

宋代调整了历代立法重刑轻民的传统做法,义利并重,高度重视经济立法。法规涵盖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专门设置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律。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立法活动频繁,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宋的经济法规注重国家与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符合商品经济规律。宋代巨额财政收入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提高的结果。丰富的社会和财政资源使政府能够确保政府收入,而不向人民征收过高的税收。这缓解了社会矛盾,进入了治理国家的良性循环。宋代经济,尤其是二三产业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公元1077年,北宋总税收* * * 7070万元,其中农业两税2162万元,占30%,工商税收491100万元,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到了宋代,中国的农业社会已经在向工商社会迈进。宋代手工业也有铜版印刷的广告。比西方资本主义印刷的广告早300多年。大学者苏东坡曾为一位烹油老婆婆写过一首广告诗,生意大有起色。沈括的货币流通速度理论达到了现代货币理论的水平。此外,宋代还出现了类似现代报纸的“小报”。世界上最早的中国资本主义的种子诞生在大宋繁荣的商业浪潮中。

赵匡胤以军阀政权为荣,深知军阀政权对全国人民的危害。宋太祖饮鸩止渴的权利吸取了唐朝军阀政权的经验教训[实质上是国家四分五裂]。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祖国统一,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宋太祖和赵匡胤不仅不杀有功的大臣,而且还用法律规定皇帝以后不能在法庭上鞭打大臣。不要辱骂你的官员。臣下除谋反谋反外,不得杀生。宋太祖传下了“士大夫和写信的人都不要杀”、“子孙若有此誓,天就塌了”的“誓牌”。历代皇帝都严格执行这种祖训。即使是因为战争而杀了岳飞的宋高宗·赵构也只杀了三次。这在其他朝代是极其罕见的。宋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从中国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司马光编撰了著名的《资治通鉴》。以参政的确立为标志,宋朝实行宰辅的集体领导制度,这是中央集权运作更加理性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皇帝也必须听取宰辅集体的意见。应该说,最高统治者不能凭自己的情绪处置国家大事或决定大臣的命运甚至生死。国家治理的“文明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宋朝以仁义立国,政局明朗。宋朝没有地方势力割据,也没有宦官、皇后、外戚垄断治理国家。宋朝没有文字狱,官员不会因为说错话,写错字,就掉脑袋,抄斩全家,消灭九族。宋朝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宋仁宗加紧向台湾进谏,并与朝廷争辩。以文化治国是中国从野蛮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开明大度的政治氛围使官员敢于抨击国家大事,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批官员,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苏轼等名将,都在宋代涌现。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在宋朝才能出现像包拯那样在宫廷里和仁宗皇帝吵架,包拯的口水溅到了宋仁宗皇帝的脸上。即使宋仁宗再生气,他也没有对包拯怎么样。包拯还敢说敢做,还升官了。“仁宗命终,疑狱从光”。宋仁宗对疑难案件很宽容。可见宋朝皇帝是开明民主的。全社会尊重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地位前所未有的高。整个宋朝都特别珍惜人才,优待官员。就算卢多逊和丁伟宋朝企图霸占皇位,这么严重的罪行也只会被放逐。所谓的官场在宋代并没有形成,下级官员可以起诉上级官员。就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不能幸免。其中包拯弹劾了他的顶头上司和几个比他级别高的官员。包拯的性格只有在开明的宋朝才能产生。在宋代,百姓告官的事屡见不鲜。各级政府办公室门口都张贴了反腐条例,人们可以上诉和起诉官员,直到他们胜诉。

宋太祖招募了300人到天竺取经和文物。宋太宗曾亲自会见古印度的婆罗门僧侣和穆斯林。在宋代,大量的基督徒、犹太人和其他基督徒拥有自己的房屋、教堂和寺庙。再加上宋代儒道两家的兴盛。可见,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开放国家。只有到了宋代,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才与儒释道抗衡。早在马可·波罗到达中国之前,就有大量欧洲商人来到中国做生意。现在在西方,发现早在1271就有一位意大利商人、学者雅各布·丹科纳(Jacob D 'Ancona)到达中国泉州,并写下了他的传记。当时有大量的威尼斯人、犹太人、英国人、撒拉逊人、法兰克人、锡兰人、印第安人、小爪哇人、比萨人和一些黑人在泉州生活和经商,还有亚历山大、布鲁日等地的人。大量的欧洲人和亚洲人在中国做生意或定居。当时泉州有大量的混血儿。其中,宋朝同化了大量犹太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只记载宋朝都城开封有犹太人大家族17户,接受“盛夏归我,守祖俗,离汴梁”三章后定居中国。对犹太人的同化显示了宋朝各方面的繁荣。可见宋代中国的文明和技术对西方的传播和影响。各种信仰的人们和谐地生活在大宋开明、繁荣和强大的社会中。和而不同是宋朝的整体写照。

宋代成为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代第一次出现工匠传统与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宋代四大著名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嵩阳书院)成为儒家弟子学习文化的圣地。“道林三百,书院一千”。宋仁宗·赵真喜欢学习和崇拜儒家经典。赵真第一次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四书五经是国子监的必修课。最高军事机构叫武馆,相当于军事大学。宋也有专门的科技学校,如算术和医学。此外,宋代还有大量的学习场所,如家塾、图书馆、书社等。“每条车道都必须有一两条。经常听到串念经的声音。”当你比你的年龄大的时候,偶尔会得到补中的第一名,放弃选择。“南宋时,太学书院有1700多名太学学生,这里曾是岳飞的官邸。太学有宿舍,有体育场。大学考生来自四面八方。录取比例为3%-6%。国子监实行五年制三棚法。刚进国子监的就在外间宿舍学习。一年后,学习合格者进入内宿舍学习两年。学习合格者将被提升到上层宿舍。在上院进修两年,合格者毕业。大学生的伙食完全由政府安排,每个学生一年大概要花三千元。宋政府仅给太学书院学生的伙食费,每年就要500多万元。科教兴国不仅促进了科技、商业、文学艺术的繁荣,而且促进了政治的多元思维和民主开明的政治复仇思想派别的建立。

宋朝的政治舞台不是一潭死水。宋朝有民主党派斗争,改革派,保守派,鹰派,和平派等等。改革派和保守派不是简单的两派。不是固定的。公元1042年,范仲淹和欧阳修进行“庆历新政”。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反对变法,欧阳修、苏轼也反对。但是对于反对和对立有不同的看法。苏轼在维新派执政时反对仓促改革,在保守派执政时摒弃一切新法。司马光和王安石互相尊重,但政见不同。两派的观点和立场虽然不同,但都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宋代的党派斗争是民主政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