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滋养生命的思考
第一,要用丰富的语言赞美学生。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好孩子好吹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及时表扬,但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的字写得真工整!”“读书的声音好大啊!“类似这样的东西。董老师在学生们全神贯注于数学活动时对孩子们说:“你们学习很专注,观察是学习数学很重要的方法。她还说:“没必要给人鼓掌。我们向他伸出大拇指,赞许地看着他,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认真思考的时候,她会说,"董老师喜欢每个认真思考的人的眼神!”“教室里一有响亮的读书声,董老师就会说:“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最漂亮!”每当听到董老师夸孩子的话,就觉得自己的评价语言太单一了,真的需要多学习。
第二,要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说到数学,人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没完没了的微积分,既枯燥又无聊,于是数学就成了一些学生最害怕的科目之一。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数学?董老师引导我们看清了数学的本来面目:数学要生动,要有无限的生命力。她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构数学教学的新秩序,让数学走向生活、对话、开放、智慧和人文,赋予数学更充分、更多样的意义。”
1,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从第一课开始,董老师就引导孩子们去发现他们身边藏着什么数字。孩子们细心的观察和精彩的演讲让我终生难忘。课前课后,董老师会挖掘生活中的资源,设计与每节课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画画、写字。这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她在教完“认识周长”后,带领学生开展了“我是测量专家”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测量,并根据选择的对象确定测量工具。有些测量活动需要合作,所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从而促进亲子关系。比如学生在测量腰围、头围、脚长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变化,体验快乐成长的美好。
2.利用不同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董老师说:“读书不是语文的专利,学数学也需要读书。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会出现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困难、对数学恐惧等问题。因此,数学学科也要重视阅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丰富数学语言体系,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她经常在数学课上和学生一起欣赏美国文学。读书就像一团小小的炭火,默默燃烧,温暖着学生的生命。在“以信编号”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给我看了王安石的诗《梅花》:墙角有几枝梅花,韩玲独自开了。我从远处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香味飘来。看到这首诗,听课的师生都眼前一亮。董老师先让学生读诗,然后问学生:“你对哪个词最感兴趣?”学生忍不住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回答“数”这个字,然后董老师问:什么意思?自然和这节课学的字母有关。
3.充分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热爱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经常用故事来引入新课,但董老师用故事不止于此。学完新知识,她还让学生根据公式编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教完“带余数的除法”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公式的含义,设计了一道习题,让学生用公式“10 ÷ 4 = 2”编故事...2".借助生活经验,学生发展丰富合理的想象力。一些学生在水果店编织苹果,一些学生编织棒棒糖来娱乐同学,一些学生在联欢会上编织气球,一些学生编织奖品...孩子们的作业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看着真是一种享受。看完这些,我不禁想: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董老师的教学还没结束呢。在接下来的交流分享中,同学们不仅借助情境理解了除法公式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发现同一个公式是“10 ÷ 4 = 2...2".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不同情况下的单位名称也不一样。配方真的很神奇!枯燥的公式在学生手中变得有趣,仿佛在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
第三,借助数学日记学习数学。
董老师说:“记日记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为了巩固数学知识,我们经常采用习题的形式,但有时从习题的答案中看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水平。通过数学日记,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困惑,思维的差异,学习数学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情绪变化,从而及时捕捉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更好地因材施教。
从每一堂生动的课中,我看到了董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探索,对教材的选择和整合,真正让数学走向了生活、对话、开放、智慧和人文,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滋养生命的沃土。
新学期,我将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所学,不忘您的首创精神,牢记我的使命,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打造滋养生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