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

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是健身的要素,也是长寿的法宝。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1.性格开朗: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上。开朗的性格是心胸宽广、豁达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虽然性格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有直接关系,但可以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人们的任务是使他们的个性适应自然、社会和他们自己的健康。

医学研究证明,人的性格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情绪稳定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心理健康的人,不容易患精神病、大病、慢性病,即使生病也比较容易治愈。性格不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对大脑、内脏器官和人体其他部位造成方方面面的伤害。比如易怒、喜怒无常、好胜、没耐心等。,易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糖、胆结石等。;内向、抑郁、沮丧失望、担心孤独等负面情绪,患有溃疡、神经官能症、内脏下垂、哮喘、便秘、癌症等;嫉妒心强、固执的人往往容易患慢性肠胃炎、头痛、偏头痛、失眠、多梦。性格的差异和变化也影响疾病的发展变化和痊愈后的恢复。

培养良好性格的基本原则:以大局为重,从具体的事情入手,通过自己美好的行为塑造开朗的性格。首先,要认识到不良人格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以宽广的胸怀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宽以待人,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不裹足不前。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业余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乐观的心情,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2.情绪乐观:“乐观者长寿”是一句被实践证明的健康格言。精神乐观不仅是人体生理机能的需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孔子在《论语》中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可见,乐观的心情是调理精神、放松情绪、防止衰老的最佳精神营养。精神上的乐观可以使营卫循环,气血畅通,元气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苏文举通论》所言:“乐则气志,营则益。”

要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首先要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做到“泰山不弯腰”、“心底无私宽广”。无私是无畏,无畏是冷静,旷达,开朗。其次,在生活的享受中,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对于名利和享受,要时刻明白“小于下,大于下”的道理,才能感受到生活和心理的满足。快乐源于脚,幸福源于乐,乐生情,情养人。第三,培养幽默感,这样你就可以一直微笑着,微笑着。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美好而健康的品质。”幽默是智慧、教育和道德优越感的表现。有幽默感的人一定是乐观主义者。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微笑。乐观主义者经常笑。笑是保持健康和长寿的最好方法,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良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笑是一种独特的锻炼方式,是对身体最好的体操。它能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促进生理机能,改善生活环境,培养无忧无虑、开朗乐观的性格,使生活充满青春活力。

3.保持心理平衡:根据自然规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长期处于高节奏的竞技环境中,容易出现焦虑、精神疲劳、紧张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会影响心理健康。比如自杀,犯罪,心理变态,患有各种疾病等等。这种现象是竞争的补偿,对身心健康有害。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保证健康的身体,我们必须在竞争中培养心理平衡。自古以来就有一些消极的心理平衡方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其中之一。但本质上,这种方法与竞争社会的节奏不一致。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

(1)培养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所谓竞争意识,就是要有主动性和高度的责任感。人的进取精神表现在不甘落后,充满自信,敢于创造。生活实践证明,科学家、发明家、画家、创新者等。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比普通人寿命长,能长时间保持创造力。高度责任感的人表现在对知识、技能和兴趣的追求上。因此,他们的眼界开阔了,生活丰富了。

要竞争社会需要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顽强的毅力。毅力是持久而坚强的意志,是心理健康的有力保障。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激烈的竞争往往会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所以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为琐事烦恼。无论如何,你都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

(2)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嫉妒心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些人在输掉比赛后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人的兴趣和能力也是多样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来没有一个万能的“天才”。所以,没必要担心一件事一件事的失败,失去信心。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安排工作和学习,这样会增加成功率。竞争激烈的社会更容易产生嫉妒。嫉妒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当他人在才能、道德、名誉、成就、外貌等方面优于自己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不愿意和怨恨的情绪状态。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降低人体的生理机能,导致身心疾病。嫉妒是心理上的癌症,也是健康的大敌。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因为嫉妒而导致悲剧的例子很多。消除嫉妒的基本途径是培养正确的奋斗精神,即树立欢迎别人超越自己,更有勇气超越别人的正确观念。排除一切不良情绪,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可能的范围内达到最佳水平。社会的发展会促进合理竞争,培养竞争意识,适应社会的需要,使我们在当代环境中保持健康平衡的心理,保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这对自己和社会都是有益的,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4.尽量调节情绪:情绪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世俗的欲望,人性的情感,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但是过度的情绪对人体健康是极其危险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控制和调节外界的刺激和蛊惑,并能及时消除,使我们免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正如《千金要方》中所指出的:“勿忧,极怒,饮悲,极惧……勿笑,勿取其所欲,勿以怨欺人……能不犯,则永生。”历代对七情都很重视,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就是节制、宣泄、转移、克制情绪。

(1)节制:所谓节制,就是调和和控制情绪,防止七情过分,达到心理平衡。《吕氏春秋》曰:“欲爱,爱有节,圣人行节止欲,故不可为也。”注重精神修养,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才能保持心理平衡。

5.有事不要生气:“怒”是七情之一,也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说:“怒则气盛,甚则呕血而死。”怒为肝之志,怒动于肝,则气逆势;气逼血升,血随之而出,即使放出,也会吐血。肝木横,脾土受袭,症见泄泻。《三国演义》里有个诸葛亮“三于”的故事。周瑜作为东吴统帅,英姿飒爽,统率数十万大军,驰骋沙场。他为什么能生诸葛亮的气?原来周瑜刚愎自用,“谋荆州”被巴蜀打败。大怒之下,吐血而亡。临死前,他向天叹道:“若生于,何以生明!”英国著名生理学家亨特天生脾气暴躁。他生前常说:“我的命运会毁在一个真正让我愤怒的坏人手里。”结果在一次医学会议上,“坏人”出现了。盛怒之下,他心脏病发作,当场死亡。

从上面可以看出,愤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林则徐以“控制愤怒”为座右铭是有道理的。人在生气的时候,心脏会跳得太快,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人,可能会因为严重的心律不齐而猝死,可能会诱发心肌梗塞。公元1世纪,古罗马国王纳瓦,在一次指挥会议上,因为有人胆敢顶撞他而大发雷霆,他突然倒地而亡。可见暴怒往往是要人命的。意大利一家周刊对两年内死于居民区的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愤怒的人的死亡率比情绪愉快的人高6倍。美国医学博士托马斯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的情绪进行了统计分析。易怒的人发生率为77.3%,而谨慎且情绪稳定的人发生率为25%。国内外学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情绪容易激动,经常大发雷霆,整天生活在恶劣的情绪中,就容易患“减寿病”。所以,要想“活到寿终正寝,活到百岁”,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愤怒”。那么,如何控制愤怒呢?

首先是保护肝脏。祖国医学认为“人有五脏五气,从而产生喜怒哀乐恐惧”,也就是说人的七情生于五脏。具体来说,心主喜,肝主怒,肾主慌,脾主思,肺主悲忧。所以,要控制愤怒,一定要保证肝脏的正常功能。正如《灵枢·本·沈丕安》所说:“肝气其实是生气,而肝气不足则是伤心。”生气是发脾气的表现。肝主怒,肝气旺盛的人,一旦遇到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往往会生气。愤怒导致愤怒,愤怒爆发。肝藏血时,因生气而损伤肝血,导致阴血亏损,肝脏失养,肝火越烈,越容易上火。而肝血好伤,称为“怒伤肝”。这说明,经常生气的人,往往是肝功能不全的表现。若为肝气郁结所致,宜疏肝解郁;如果是肝火发炎引起的,就要清肝泻火;如果是肝阳上亢引起的,要滋阴潜阳。

二是以情绪控制情绪。是指医生以言语、行为、事物为手段,唤起患者的某种情态变化,以控制其病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的一种方法。祖国医学认为,情态之病,必以情志治。具体到“怒”,《黄帝内经》提出“哀胜于怒”,就是以悲治“怒”。中医康复中,悲疗是肺主悲,金克木,所以悲能抑怒。此外,《苏文举通论》还提出“悲则气消,即悲伤能使气郁消失,而怒往往是肝气郁结的表现,所谓“气盛则火”。

三是加强自身修养。防患于未然。博览群书,加强自身修养,可以使人心胸开阔,提高洞察力和理解能力,正确处理会让人生气的事情。歌德年轻的时候,饱受失恋痛苦,几次试图自杀,把匕首放在枕头下睡觉。但他最终克制了这种轻率的行为,以破灭的爱情为素材,写出了震惊欧洲的名著《少年维特》。

四是培养乐观精神,时刻保持好心情。虽然愤怒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最有可能发生在人遇到挫折或受到恶意攻击的时候。另外,心情不好的时候,容易被激怒。但是,如果你一直开朗宽容,就能正确对待上述情况。《苏文举通论》指出:“幸福就是气和志、荣和利。”荣威通利,即人体的正气和正气能够正常运行,正气是血液中的气,它在脉中运动,防御能量在脉外运动。两者的正常运作是心情愉快的结果。中医认为“百病皆因气血不和而生变”,生气是百病之一,足以说明培养乐观精神的重要性。

第五是遇事要冷静。愤怒,按其激烈程度,可分为热烈的愤怒、愤怒、极大的愤怒和狂怒。但无论哪种愤怒,往往都是没有冷静思考的结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暴跳如雷能解决问题吗?反之,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所以遇到事情一定要冷静,这样才能积极思考,想出对策,圆满解决问题。

六是及时发泄。也就是说,心脏出了问题,可以及时向领导汇报,向知心朋友倾诉,甚至可以痛痛快快哭一场。不要把它放在心里,这样你会生病的。

七、经常听一些音乐。当你看起来兴奋、愤怒、狂躁的时候,你应该听一首节奏低沉、悲伤的歌。

“不辱不惊”:世事沧桑,万事复杂;有喜有悲,此起彼伏。老庄提出“不耻下惊”的态度,视荣辱而定,后人称之为“不耻下惊”;。对于任何重大变化,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极限。任何极端情绪,如狂怒、狂喜、极度悲伤、过度悲伤、严重恐慌等。,会引起生理失衡,导致功能障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密切相关。任何过度的刺激都会削弱白细胞的战斗力,削弱人体的免疫能力,使人体内的防御系统功能低下,引发疾病。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过度激动都是不可取的,应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我们应该平等对待喜事和伤心事,兴奋和愤怒,顺境和逆境,幸福和痛苦。总之,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才能调理和治愈身体。对外界事物的刺激,不仅要有所感悟,更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在七情中保持冷静,明辨是非,保持平和的人生态度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2)缓解法:通过适当的方式,把积累和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表达出来,发泄出来,使心理尽快恢复平衡,这就是所谓的缓解法。具体做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发泄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绪用直接的方式发泄出来,叫发泄法。比如,有些人遇到不幸,极度悲伤的时候,可以哭出来,让眼泪流出来,心情会好一些。哭是痛苦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所以有学者认为,忍住眼泪等于慢性自杀。根据这个原因,有些国家采用喊叫疗法,即通过快速、强烈、粗暴、自由地喊叫,把内心的积累发泄出来,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达到平衡和一致。有些人,在愤怒到无法忍受的时候,找一份体力劳动做一份辛苦的工作或者出去跑几圈,来释放愤怒激起的能量,平复心情。发泄不良情绪,一定要学会适当的发泄方式和渠道,不要采取不理智、冲动的行为,比如摔家具、打人、骂人等。这种方式不仅没有用,反而会带来新的麻烦,引起更严重的不良情绪。

疏导与扩散:当有不良情绪时,自我调节,逐渐适度发泄,或借助他人将心中的压抑扩散。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甚至遭遇不幸,你可以向你的亲密朋友和亲戚倾诉你的困难,或者给你的亲戚和朋友写信,告诉他们你的抑郁症。你可以从亲朋好友的指导、建议、同情、安慰中获得力量和支持,你消极抑郁的心情会变得豁达、轻松。俗话说:“有人分享时,快乐更大;:如果有人分担痛苦,可以减轻痛苦。“因此,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解决后顾之忧,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缩小“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是治疗心理健康的良药。

听话: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欲望或需求,从而创造条件改变他们的环境,满足他们的生理或心理需求。《灵枢大师传》说:“不反,可以治之,夫君只是附和...人民都想遵从他们的意愿。”遵从患者的意志和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也是《精神卫生保健法》的内容。对衣食住行等必需品的需求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物质决定精神,需求满足与否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甚至导致精神和情感疾病。有些欲望是无法通过劝说或者强行压制从根本上解决的。只有他们对生活的基本欲望得到满足,才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比如劳动者可以得到温饱,无权者可以得到集体照顾。在天灾人祸时得到社会救济,帮助单身人士建立家庭,让老人晚年享受幸福,让病人得到及时治疗,这些都是基本措施。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和要求,不应该放纵,而应该用善意和真诚的解释教育的方式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