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养生
说到“养生”,很多人自动把它等同于“养生”,这是不正确的,至少对智者来说是不正确的。事实上,《黄帝内经·灵枢·本身》早就告诉我们:“所以,智者的养生之道,必须四季寒暑适宜,和气生财,刚柔并济。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不会偏心,也不会长寿。”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养生需要与时俱进,喜与怒,俭与阴阳,这是一个养身、养性、养德的系统工程。而且,正如清代养生学家梁在他的《良方集》中指出:“养生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心不病,心不病,人不病。”如果我们照顾好我们的心,我们的身体就不会生病。反过来,心有病,神也有病,然后人也有病。
“养心”这个概念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身体方面,也包括情绪方面。因为中医藏象理论中的心不同于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明代医学家李咏在《医学脏腑概论》中说:“有血肉之心,形似未开的莲花,居于肺、肝。有一颗上帝的心...它主宰一切,虚灵不昧。”
有血有肉的心,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心;众神之心大约相当于今天大脑的功能,可以进行思想、观念、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认为它是大脑进行的精神思维活动,中医属于它。所以我们修心的时候,不仅要修有血有肉的心,还要修善解人意的心。
我们修心,不仅要修有血有肉的心,还要修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是“养生先养心”。因为心是我们生命活动的主宰,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情绪是全身的主宰。俗话说“忧伤脾,怒伤肝,忧伤神”。不良情绪是很多疾病的原因。如果一个人的七情失衡,相应的脏腑肯定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农业文明的诗意已经基本消失,人们生活的很匆忙,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所以,虽然养生的观念越来越普及,但是无论男女老幼,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
所以,我们不仅要保持好跳动的心脏,还要把自己的思想、情绪、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什么样的状态是最好的?《黄帝内经》认为是“萧瑟虚无”,我们可以解读为萧瑟恬静,乐观豁达,专心自娱。
因为“心定则乐”,心脏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乐”息息相关,所以每天都要保持快乐。如果你每天都感到快乐,说明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们应该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