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是什么?
沿着新溪口乡唯一的一条路一直走到尽头,就是我们村——玉林村。作为安徽省最后一个没有通高速公路的村庄,四面高山耸立,原生态景色宜人。原来深林般的茶山,成就了毛峰的沃土。
今年是暖冬,但毛峰的开矿时间很晚,几乎相当于多年前春寒料峭的一年。家里人说主要是干旱山区雨水少,茶叶长势慢。好在今年的茶叶表现不错,以前的茶叶比近几年的最小,口感醇厚。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黄山(徽州)一带,故又称徽茶。清光绪年间谢所创茶馆。每年清明谷雨,精选“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良种茶芽饱满嫩芽,手工炒制。茶叶外观微卷,形似雀舌,黄绿中透银,有金黄色的鱼叶(俗称金片)。杯泡使雾顶,汤清淡黄,叶黄绿有活力,滋味醇厚甘甜,香气青涩,韵味深长。因为新制的茶披着白毛,带着尖尖的芽和采自黄山顶峰的鲜叶,故名黄山毛峰。
黄山茶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周舍建立于隋文帝统治时期。唐朝以后,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为清末徽州府。黄山,原属漳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自《徽州府志》:“黄山产茶,始于宋嘉佑,盛于明代隆庆”。它还说:“明代名茶:...黄山云: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禅师所著《吃茶养生》一书中云:“黄山茶也是养生仙药,延年益寿的妙法。”中国茶经中的茶的传说:“郑智和尚与茶”。这表明黄山茶在明代非常有名。明代黄山茶不仅生产技术大大提高,而且品种也日益增多。此时的黄山茶已经独树一帜,声名远扬,黄山毛峰茶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据弘治十五年(1502)出版的徽州地方志记载:“近年以茶名者,为阙舌、莲心、金芽,其次为霞白、为林走、为罗公,再为开园、为枝柔、为大,名不一。”此形以“雀舌”而知,色以“金芽”而知,与黄山毛峰“形似雀舌,黄如象牙”极为相似。黄山的源头和黄山第一高峰夏紫峰相距500英里。《中国茶经》中“秀芝中的罗松”一文,据《歙县志》记载:“旧志中记载,江青室(1567-1572)中,高僧慷慨住在秀芝罗松山,法经精煎,故县市学其法,因称茶中罗松,……”。例如,歙县的夏紫山茶花当时也被称为“上品”,也称为凤梨茶。歙县北苑茶,毗邻罗松,又叫北苑罗松,故名。《徽州府志·贡品》记载:“司之品,无定,无定。”砚和墨是最重要的,而北苑茶和夏紫茶是其他的。说明当时黄山产的北苑茶和紫霞山产的夏紫茶也很有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