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中医快速退烧方法(快!!!)

这些方法是中医治疗发热的常用方法。下面就来详细说说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根式法

相当于中医的“清腑泄热法”,即通过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烧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便秘患者。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多汗、便秘、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而粗糙,脉滑而强。这就像锅里多了柴火。如果把柴火移走,火就会熄灭。因此,常选用大黄、芒硝等药物,或将其混入清热方中,促进排便、泻下、积热,使邪热自下而上,可达到去火退热的作用;再者,通便去火可以保护阴道液,就像防止上火使水干涸,限制温度上升一样,也有利于退烧。

2、汤漾煮法

相当于中医的“疏散退热法”,即利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患者。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并存,无汗或汗出不畅,为体表外邪所致。由于邪气性质的不同和患者体质的差异,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也有头痛、四肢酸痛、鼻塞、不渴、咽痛、脉紧。后者发热明显,一般出汗、头痛、口渴、咽痛、脉浮。应根据寒热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的辛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祛邪,使邪热外露,相应退热,达到退热的效果,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身若焦炭,汗亦散”的治疗原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二、升发退热法适用于内热郁结型患者,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躁、口干唇裂、面色红、舌痛苔黄、脉数等。薄荷、升麻等。可酌情加入清热方中,加强疏散清热的功能,符合《黄帝内经》提到的“火郁”的治疗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然非常常用,退热效果也很好,但出汗过多会损伤津液,对于体虚患者要慎用。

3、冷热定律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方法之一,即利用寒性(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但不恶寒的患者。若见高热、多汗、口渴喜冷饮、脉沉数,则为实热伤津之证。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退烧,要用甘寒退烧,比如石膏、生地、麦冬。若见高热,烦躁不安,口干咽燥,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强,则为热毒上亢之证,宜用苦寒清热之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因为这种药性寒,容易伤脾胃,所以要注意适量。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三种方法均适用于实热证,不适用于虚热证;临床上可以单独使用,根据具体情况联合使用退热效果会更好。此外,当患者高热出汗时,中医不提倡使用冰袋等冷敷方法,以免影响出汗,不利于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