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立秋早上称了人,和夏天称的人数对比,就知道夏天本身是胖是瘦。在饮食方面,在初秋的这一天吃西瓜、蒸茄子、炒糯米或喝烧酒是很普遍的。
过去人们对节气的关注很多,大多与饮食、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不能忘记吃它。因此深受北京、河北一带百姓的喜爱。人在三伏天胃口不好,所以很多人会减肥。清代民间流行在几伏之日给人(当然多为儿童)称重,与长夏的体重相比较,以测其胖瘦。减肥被称为“苦夏”。当时人们往往只以胖瘦来判断健康。当然,瘦了就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好吃的,就“贴上秋天的肥肉”。当然首选肉,而且“用肉粘上肥肉”。这一天,普通人吃炖肉,讲究的人吃水煮肉、红烧肉,还有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
除了立秋的“贴秋肥”,天津等地也流行“咬秋”。就像“咬春”一样,人们相信在立秋吃瓜可以避免冬天和第二年春天的腹泻。清代张导的《岁时天津杂记风俗》中有这样的记载:“立秋吃瓜咬秋,可免泻。”在清朝,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在院子里放上甜瓜、蒸熟的茄子和香糯的汤,并在立秋时食用,以清除夏季的热量和避免痢疾。早在唐宋时期,立秋的人们会在当天从井水中送出7-14红小豆,而且要面向西站,以祈求秋季腹泻等疾病。目前,中国各地的立秋饮食习俗各不相同。秋桃过去在杭州很受欢迎。立秋时,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一人一个,吃完后保留果核。除夕之夜,桃核被扔进炉子里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将拯救瘟疫一年。在四川东西部也流行喝“秋水”,即刻在立秋(立秋,具体时间在很多旧历上都有标注),全家各饮一杯。据说它可以消除夏季积累的热量,秋来不胃痛。在山东莱西,立秋流行吃“渣渣”,这是一种用豆腐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大人小孩吃了立秋渣渣不吐不拉”的说法。这么多的饮食习俗,大多是为了预防痢疾,可见中国工人对秋季腹泻的意识。
南通习俗,以立秋节气的时间在早晨或晚上,来预测立秋后的寒冷天气。谚语“立秋,寒气逼人;夜立秋,热吼”就是这个意思。根据日历,今年是8月8日早上6: 24分的立秋,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凉爽的秋天!南通民间传说还认为,这一天的天气变化与秋季农田丰收有很大关系。如果立秋这一天听到打雷,田里的庄稼就会“好看”(开花),谷子长不饱满,谷多会枯萎,产量会大大降低。也有人认为,在稻作季节,如果有大雾,白虹穿透天空,这种被沙人称为“白马蹄蟹”的天象,在收割时会有大量的粮食,俗称“天收”。可见,反对秋雷、彩虹等自然现象是人们的大忌。
南通和江南地区一样,在初秋时有每天吃西瓜的习俗。南通及江南地区的西瓜市场处于小夏和大夏之间,炎热的夏季也在这个时期,而在立秋时,一般在大夏后的8月7、8日。此时该地区的西瓜已经上市,瓜的甜度和品质也明显下降,气候也将告一段落。因此,在初秋吃西瓜是不合理的。但是为什么在初秋会有吃西瓜的习俗呢?原来西瓜虽然从宋代传入中原,但并没有大面积种植,所以当时并没有形成立秋吃西瓜的习俗。然而,在西部地区,在西瓜的原产地,却盛行着立秋吃西瓜的习俗。因为西域地处我国西北,纬度较高,在立秋前后西瓜刚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是尝鲜。这一习俗在清代影响了南方,当时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西瓜已经进入最后的市场,人们对立秋为什么吃西瓜给出了各种解释。有人说立秋吃西瓜可以消除夏天积聚的滞气,也有人说可以为冬天积攒“威望”,其实只是北方习俗的影响。然而,有一点应该承认,那就是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冷,市场上的西瓜数量日益减少。人们在初秋又吃西瓜,这意味着说再见。
立秋以后,如果天气干燥多雨,烈日炎炎,就会产生持续的高温天气,使三伏天延长,也就是所谓的“秋老虎”,意思是炎如猛虎,异常炎热不亚于酷暑。这个时候,让人感觉更加闷热。当然,秋天的炎热终究像“兔子的尾巴——长不出来”。立秋后,如果有很多雨水,下一场阵雨会凉爽一会儿。酷暑过后,暑气也就消退了,确实已经入秋了。
立秋想“抢秋肥”吃炖肉(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
北京人自古以来就有好吃的习惯,在什么季节吃什么特别讲究。例如,立春那天吃春饼;那天谷雨煮了面条;端午节包粽子;立秋炖肉,意为粘秋肥。那么什么是“贴秋肥”呢?
其实在炎热的夏天,北京人有“苦夏”的说法。因为太热,人吃不下东西,感觉厌食。每天除了一些带水的凉面,没什么吃的。这不仅是季节的反映,也是心理的反映。虽然初秋天气仍然很热,但人们并没有感到潮湿和粘腻。毕竟,凉爽的秋天来了。于是开始萌发做点好吃的来弥补夏天以来亏空的想法。我应该吃什么?最满意的是炖肉!通过吃炖肉来弥补夏天流失的脂肪,称为“贴秋肥”。不知道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直流传到今天。
初秋的每一天,你都可以看到肉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商品。回族买牛羊肉,汉族买猪肉。简而言之,每一个家庭不分民族都在这一天炖肉。不信你可以去北京任何一家调查,见到你的一定是炖肉。
北京人在这一天吃炖肉不用太讲究,尤其是汉族和满族。首先,家里的主妇会去市场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屁股尖,回家洗干净,在炉子上坐一盆。除了肉丁和水,她还会放葱、姜、蒜、花椒、大料、小包、酱油、盐煨。里面的包装不简单。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冷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茴香、甘草等二十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炖肉很香。可以说,这一天,整个北京城完全沉浸在了炖肉的味道中。
事实上,北京人在这一天吃炖肉,这不仅是一个悠久的习俗,而且有利于保健。由于夏季太热,人们会不自觉地引起偏食,这对人体的生态平衡是非常有害的,往往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和生物功能。这时,人们通过吃炖肉解决了这个问题,炖肉不仅补充了体内必需的营养、脂肪、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还起到了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同时,包裹中的各种中草药的中和作用,起到了祛瘟除湿,顺气止泻的作用。
因此,立秋吃炖肉不仅解馋,还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为什么不呢?
在中国,立秋那天没有特别的习惯。
未来的立秋会很特别。
立秋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逐渐进入风和日丽、五谷飘香的季节。当气温由热转冷时,人体的消耗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老年人可以根据秋季季节的特点,科学地吸收营养,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为过冬做准备。
秋季大部分水果成熟,瓜果豆荚种类繁多,鱼、肉、禽、蛋也很丰富。人们对食物的选择范围扩大了,但我们应该注意均衡饮食。秋季气候干燥,虽然夜间凉爽,但有时白天气温仍然很高。热能伤津液气,燥气耗津液。因此,除了掌握好饮食起居的调养外,根据“燥能润燥”的原则,以滋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物为主,可选择芝麻、蜂蜜、银耳、乳制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秋季空气中湿度低,风力大,人体汗液蒸发快,皮肤容易干燥,一些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就在汗液中流失。所以整个秋季要注意水分和维生素的充足摄入。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每天服用维生素B1-2片和维生素C50 mg。这样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起到防止秋季身体退化的作用。
秋季有利于调理元气,去旧换新,是最适合人体补充的季节。所以,只要稍加滋养,就可以得到祛病延年的效果。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的人,秋季要打好营养基础,增强内在适应力,减少病毒感染,防止冬季到来时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择“补而不烈”、“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此功能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老人,可以服用莲子、山药、扁豆等。,可以健脾和胃。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口唇灼热等“秋燥”症状。应选择滋养润燥、益中益气的食物。这类食物有银耳、百合等。银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磷、铁、镁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可经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