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许多人的拳击实践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前列腺、类风湿、脂肪肝、便秘、胃病、失眠、腰腿痛等疾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1988以来,中科院研究员曹益民等专家对太极拳中老年人进行了训练,对脑电图、心血、血脂、心理、心肺功能、能量代谢、经络、骨密度、微循环等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太极拳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脑功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和运动稳定性;促进心肺功能和能量代谢;平衡经络,改善人体末梢微循环。与不运动的人相比,太极拳运动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练太极拳之所以能祛病延年,根本原因是经常练太极拳能调节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滋养气血,使人的元气旺盛,从而达到康复病体,恢复亚健康者的精力,使老年人焕发青春活力的效果。
第二大好处:强身健体。
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强壮,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身体强壮的标准是:身体柔软有弹性,有利于气血的循环;皮、筋、骨通透,有利于内外气息交融;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反应迅速,腿脚敏捷,能及时避免不必要的摔倒、划伤等。
朱鹤亭先生从六岁开始练习太极拳,到了88岁仍然可以站着讲课三个小时,不喝一口水,不走几步,不打手势,不在黑板上写字。他整洁潇洒,丝毫没有邋遢停滞的感觉。
经常练太极拳,内心精神旺盛。特别奇怪的是,感冒了,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只要有个放松睡觉的地方,睡醒后就会很放松,寒冷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太极拳之所以能强身健体,是因为通过太极功夫的训练,使内外之气通达全身,使人的精神不外露、不内敛、不内收、不外求、不内化。
如何更好的达到健身的目的?
一、形不破身——动作圆润灵活,随音乐舒展,随沉重而随。内外一致,自然舒适,柔中带雅,进入太极拳和日常生活时松、稳、缓。
二、气不喷出来——练太极拳绝不追求气感,也不要让气聚集在身体某个部位,而是“气不凝滞全身”;你不能随意发脾气。黄帝内经苏文《俱通论》说:“怒则气生,喜则气滞,悲则气消,恐则气郁,惊则气乱,思则气滞……”我们要避开这七种致病的情绪,努力使之散尽空。
第三,我不在乎对方——我不在乎拳击,我不在乎,我是有意无意的。这种境界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炼和冥想,而磨炼和冥想的重要内容就是放松的极致。
四、神不外露——在拳术和日常生活中,要听观众的话,七分向内,三分向外,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道之失,为失之失,甚至无为。”要逐步实现松绑、静定。
健身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秘密通道,有效补充生命能量(活力),缓解疲劳。这段话就藏在太极传里,你一定要去发现它,去实践它,去深刻理解它。
第三大好处:克敌制胜,忍辱负重
杨路禅,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以其“柔十三不敢碰”的太极拳功力,成为当时的“杨无敌”。因此,太极拳闻名于世。
但是,和小区、公园里的中老年人一样,在水里慢慢“钓鱼”的太极拳,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有益。的确,中老年人在社区、公园里练的太极拳,是一种养生和太极操。
真正的太极拳——有内功和心法的太极拳,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可以用太极拳克敌制胜,忍辱负重。但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按照太极拳传统的“门内”训练方式进行训练——比如重要的单次反复锤炼(比如杨鲁禅主要训练动、打;练习水性太极拳,需要做点、线、面、体、超立体、七层波训练等。),另外你还要经过至少100小时的推手训练(锻炼听力和灵敏度),然后进入散手的训练阶段。以上是我所知道的太极拳获得抗敌忍辱能力的步骤。
那么,太极拳抗敌忍辱有什么特点呢?
一、不要输成这样——太极传不是要打败别人,而是要输成这样。有个老前辈,在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杯武术比赛中,用太极拳对抗各国拳法,不到两回合就互相弃权。为什么?因为其他拳种的特点是直速直劲,而何川所用的太极之术,温和时能让人有被风吹倒、翻倒的奇妙感觉;猛烈的时候就像被巨浪打了一下,五脏六腑都裂了。一旦打起来,人就摆脱不了,完全处于无助的状态,让对方很难受。所以反对者弃权。结果,这位老前辈技高一筹,获得了最高金杯奖。其中,他没有打败对方,但他赢了。这就是太极传作为弟子不输的体现。
二、先天能力——太极拳在抵御敌人羞辱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倾向下沉、不踢、不撕、不发力的特点。他要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能,利用重力和对方的力量,用“四两拨千斤”作为方式(注意这里是“拉”而不是“拨”)来发挥杠杆的作用。
太极拳抗敌的秘诀是,不出招,就有圆、大、扩、开合、四立、四角、进退、环视等等技能。
第四个好处:开启智慧。
太极拳的真正价值是让我们打开思维。
开放——人只有强健的体魄,平和的心态,旺盛的生命力,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这个关键,太极传算是一个。
启太极传是开启智慧之门的力量。“开”是一个动词,是一个无休止的运动。这种锻炼不是身体的能力,而是外国人所说的“运动中的冥想”和“思考者的运动”。这种运动只能是太极拳。
智慧——智慧,理解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应的操作能力和纠错能力,能够按照“长不大不小”的原则,恰当地仔细思考,分清是非,去做。
智慧——太极文化是锤炼思维、记忆、决心和行动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必须落在身心健康的层面上,根据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能,由内而外地自由自觉地修身养性,获得成功。
来自台湾的舞蹈家林怀民根据太极拳的原则编创了舞蹈《云门舞集》:“美使人陶醉”,“反映了表象和本质,焦点和焦点的缺失,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
我国著名画家杨所著《太极哲学》一书,全面梳理了从古至今对太极的研究成果。
作曲家小昭也提出了“太极作曲系统”的理论。
通过太极文化的修炼,至少可以陆续开启以下太极智慧。
字智——太极传经典论述、太极理论、周易、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心经》、《坛经》等。,都体现智慧二字。建议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都要有意识地拓展这种写作智慧。第一,读这些经典;其次,站在“了解自己”的高度,从学、懂、做、证四个方面,将自己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心得,以日记、诗词、警句、顺口溜的形式保留下来,或交流出版,或作为自我比较、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文字智慧是归纳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体现。
管理智慧——太极文化的管理智慧是身心的自主管理和团队的和谐管理。按照无极的零心态;太极的目标取向;把握阴阳平衡;三才之天地,含三为一;四阶段条件建设;五行是相辅相成的;六合内外一体;七星战略的实施;八卦支持的八面;九宫安身立命;十方空间,气势十足;太极智慧如大局观的混合元素,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顺势而为、顺其自然的习惯。这对于忙碌的创业者和为生存奔波的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
功夫智慧——太极功夫是最难描述的境界。但是,练太极拳的人,一定要知道太极的智慧是什么,这样才有方向和动力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整套拳法演练和单式默契;球体,圆而流,无为;放大和缩小;内功和外溢;自我约束和意愿;太极功夫的精髓,如八门五步,练在手心,形成潜意识,实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观察思维、灵感思维的融合。
总之,获得太极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宇宙的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太极对人、事、物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