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的结局是什么?
淮南王——刘安
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22年
刘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2)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人王力常陆的儿子。汉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常陆被废黜王位,死于旅途中的绝食。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将原淮南国分为三封,分封给刘安兄弟。刘安十六岁被封为淮南王长子。
刘安豪喜欢读鼓和弹钢琴。他不喜欢骑猎犬和马。他致力于治国安邦,著书立说。刘安爱贤,礼贤下士,淮南首府寿春成为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刘安等公客撰《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淮南子》内章21,外章33,陶勋2,20余万字。他还写了82首诗,44首王侯诗,4首淮南诗,19卷淮南杂星,淮南万笔书。涵盖了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这些作品体现了道家思想。《淮南万笔书》中有“曾庆化铁为铜”的记载。据考证,“曾庆”指的是铜化合物,也有科学工作者认为是包浆,众说纷纭。
黄白刘安好之术,召集江湖道士,儒生,修行人,炼丹师,炼丹药。最著名的有苏飞、李尚、田友、贝勒、吴蓓、金昌、毛贝、左雾,号称“八公”,在寿春山北建炼丹炉,偶尔做豆腐。刘安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因此得名。
刘安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治”,改进了道家思想,不循先法,不循旧规,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鼓励生产、善用人才、体恤百姓的政策,使淮南出现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刘安的治国方针虽然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但在那个儒家一家独大的时代,他的道家思想却屡遭诋毁。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以刘安“嫁客、顺民、叛逆”的罪名出兵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汉武帝非常赏识刘安的才华,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执政思想与刘安倡导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完全不同,父亲刘长之死成为刘安心中的“死结”。于是,刘安一直在举行“学术讨论”,受众广泛,同时也在不断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造反做准备。
然而,和他的父亲一样,刘安的叛乱还没有实施,就因为公客贝勒的控诉和公客吴蓓及其孙子刘简的告密而告一段落。
在六安招募的几千名来访者中,有八个人是最有才华的。他们是苏飞、李尚、左雾、陈友、吴蓓、毛周、贝勒和金昌。这八人被称为淮南皇室“八侠”。其中,贝勒是一位剑术精湛的剑客。在与争夺淮南的钱时,他不小心打中了,从此触怒了太子,后来他被迫留在淮南。贝勒于是让刘安跟随大将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一听,以为雷被出卖,革职了。怀恨在心的雷干脆逃出淮南,前往长安控告刘。根据汉律,凡妨碍皇帝圣旨执行者,应处以弃城死刑。而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已经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所以发生这种事,雷正好。汉武帝趁机作秀,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一位公众人物吴蓓,在得知刘安要造反时,曾多次试图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用秦末陈胜、光武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驳。见他的建议不能被采纳,吴也决定回去向朝廷报告刘安的叛乱。
俗话说“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健又跳了出来,“刺”中了爷爷的心脏。刘坚的父亲刘步海因为是未婚女子,很少受到刘安的宠爱,早就怨声载道。此时,他的“无脑”儿子刘健甚至跑到长安报案。刘简最初的目的是要陷害钱,使他的父亲成为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想到,这种情况正好把他爷爷送进了坟墓。
结果前面告了雷,后面告了吴,后面又告了刘简,于是汉武帝派了一个有名的酷吏张汤去办案,结果刘安谋反是真的。公元前122年(汉元帝开国元年),汉武帝以刘安“叛客、顺民、叛将”等罪名出兵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谋反用的攻战器械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行不可饶恕的刘安被迫自杀,与他勾结的衡山王刘慈也被迫自杀。
汉朝始祖刘邦有八个儿子,刘安的父亲常陆是他最小的儿子。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被打败后,刘邦在韩信、韩王信、淮南英布、梁彭越、衡山吴锐、赵张敖、王艳臧否等楚王的劝说下,由“汉王”转变为汉朝“皇帝”,完成了秦到汉的历史性转变。汉朝建立后,西汉中央政府与诸侯的矛盾很快浮出水面,诸侯起兵造反。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率军讨伐韩,年老体弱的刘邦带病率军讨伐,终于打败了英布。此后,在一系列针对诸侯王的平叛战争中,刘邦吸取了一个“教训”——诸侯王背弃中央的关键原因是不姓刘。因此,刘邦开始分封群臣给刘的宗室子弟。到他在公元前195年去世时,刘的九个孩子都被立为太子,其中“接管”了英布的“班”,被他的父亲立为淮南王。淮南有九江、衡山、庐江、张羽四县,建都寿春,就是今天的寿县。
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刘邦总结的这个“经验教训”实在是可笑。而刘亲自册封为太子的子弟,很快就走上了英布等招安太子羽翼丰满、权力膨胀的老路。他们不仅“跨州县,并有数十城,宫中百官同资”,甚至公然与朝廷较劲,在文帝登基没多久,济北王刘兴举就出兵造反了。公元前174年,被中国皇帝刘恒视为兄弟般礼物的淮南王常陆也造反了。
常陆的生母赵霁,原是王召张敖的妾。刘邦攻打秦国经过赵国时,把献给了刘邦,与刘邦发生关系后怀孕了。后来张敖造反,也因牵连被捕。生下常陆后,她自杀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常陆从小便产生了变态心理。做了淮南王后,把这种变态心理发展到了极致,总是骄横跋扈。到了文帝的时候,刘邦的大部分儿子都死了,只剩下文帝和常陆。因此,常陆狂妄自大,无视朝廷的各种法律法规。比如他因为怨恨大臣毕养厚没有为亲生母亲赵霁辩护,甚至亲手用藏在袖子里的铁锥杀死了毕养厚。常陆在淮南不仅不使用中国法律,还亲自任命各级官员。小小的淮南国成了不在汉朝统治下的“世外桃源”。
公元前174年,秘密派人与齐王等人勾结,计划联合闽越匈奴造反。显然,像常陆这样的“纨绔子弟”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并不容易。他的阴谋很快被法庭发现,他自己也在首都被捕。汉文帝出于兄弟之情,没有依法惩处刘昌济,而是把他流放到蜀郡。常陆在被送去的路上绝食而死。他只有25岁。死后被封为淮南王李。常陆死后,淮南被废除,归中央管理。
两年后,文帝想起了自杀的弟弟常陆。他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下令将常陆只有七八岁的四个儿子封印起来。到了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又颁布圣旨,将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封给的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刘安继承其父爵位,成为淮南王。
“死结”的诅咒
希望从小就遭受丧父之痛的刘安能效忠汉朝,显然是白日做梦。事实上,刘安的一生一直是在与朝廷频繁的不满、怨恨和不忠中度过的。
刘安不同于他傲慢的父亲。他喜欢和客人交朋友。他当淮南王的时候,最多招了几千客人和术士。这些客人不仅在淮南王宓讲学炼丹,还经常与他讨论政治、学术、做人等问题。刘安也不同于普通的皇族子弟。他从小就不太喜欢骑马打猎,却爱读书、学艺、弹琴,尤其喜欢黄老的道术。到汉武帝时,刘安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学者,在诸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汉武帝很赏识这位才华横溢的叔叔,曾经专门把他叫到长安写《离骚传》。据说汉武帝一大早就下了圣旨,刘安中午就写了《离骚传》。汉武帝看后,连连称赞。
然而,汉武帝虽然很欣赏刘安的才华,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执政思想与刘安倡导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完全不同,父亲刘长之死成为刘安心中的“死结”。所以,刘安在广泛举行“学术讨论”的同时,也在不断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叛乱做准备。
然而,和他的父亲一样,刘安的叛乱还没有实施,就因为公客贝勒的控诉和公客吴蓓及其孙子刘简的告密而告一段落。
在六安招募的几千名来访者中,有八个人是最有才华的。他们是苏飞、李尚、左雾、陈友、吴蓓、毛周、贝勒和金昌。这八人被称为淮南皇室“八侠”。其中,贝勒是一位剑术精湛的剑客。在与争夺淮南的钱时,他不小心打中了,从此触怒了太子,后来他被迫留在淮南。贝勒于是让刘安跟随大将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一听,以为雷被出卖,革职了。怀恨在心的雷干脆逃出淮南,前往长安控告刘。根据汉律,凡妨碍皇帝圣旨执行者,应处以弃城死刑。而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已经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所以发生这种事的时候雷正好。汉武帝趁机作秀,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一位公众人物吴蓓,在得知刘安要造反时,曾多次试图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用秦末陈胜、光武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驳。见他的建议不能被采纳,吴也决定回去向朝廷报告刘安的叛乱。
俗话说“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健又跳了出来,“刺”中了爷爷的心脏。刘坚的父亲刘步海因为是未婚女子,很少受到刘安的宠爱,早就怨声载道。此时,他的“无脑”儿子刘健甚至跑到长安报案。刘简最初的目的是要陷害钱,使他的父亲成为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想到,这种情况正好把他爷爷送进了坟墓。
结果第一个被告的是雷,第二个被告的是吴,第三个被告的是刘健。汉武帝派著名的酷吏张汤处理此案。结果确定刘安谋反是真的。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22年(汉元帝开国大典元年),汉武帝以“叛客、顺民、谋反”的罪名出兵淮南。他从刘安家里搜出了准备谋反的进攻器械和伪造的玉玺。自知罪行不可饶恕的刘安被迫自杀,与他勾结的衡山王刘慈也闻讯赶来。
刘安死后,朝廷严查此事,数千人受到牵连,惨遭杀害。此后,汉武帝诏令废淮南国,改淮南故里为九江郡,归还中央,淮南王宗亲也因此陨落。
“无为”的经典
怀揣着满腔的愤懑和悔恨,淮南王刘安匆匆走上了不归路,但这位博学之士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被现代学者梁启超称为“汉文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当淮南王时写的,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客人。这本书虽然是很多人写的,但“好书”“善写”的刘安是公认的名副其实的“主编”。《淮南子》里肯定有他亲自写的文章,这本书大体反映了他自己的思想。
《淮南子》原本是一部巨著,内书21,外书33,中书8。该书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哲学、伦理、历史、文学、经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等。然而遗憾的是,《淮南子》只剩下21本“内书”。
《淮南子》吸收了老庄思想材料,特别是黄老的帛书,成为集黄老学说于一身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在道、天人、形神等问题上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而且继承了春秋时期的气论和战国中期黄老之学的精髓。《淮南子》作为西汉时期一部颇有影响的社会百科全书,蕴含着历史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精神智慧,有待我们后人进一步发掘。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明朝的罗绮在原始资料中提到了汉代以前刘安制作豆腐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