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静而远之”就是你要孤独而宁静,才能达到一种深远的境界。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书》。原句是“不冷漠,不宁静,不遥远。”
全文(节选)如下: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身。不冷漠,不清醒,不安静,不遥远。如果你安静地学习,你必须学习。不学习,学不广。如果你没有野心,你不可能成功。慢了就没法努力,危险了就没法努力。岁月随着时代流逝,意义随着日子流逝,然后变得枯萎,不与世界相遇,难过的待在穷房子里。会发生什么?
翻译如下:
君子之德,应该(应该)静以修身,俭以修身。不看淡世俗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平和,就无法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静,知识需要学习。不学就不能拓宽知识面,不下决心就学不成功。沉迷于拖延就无法争取进步,偏执浮躁就无法炼就气质。随着岁月的飞逝,意志一天天淡去,于是渐渐凋零,大部分都无法在经济世界生存,悲哀地守护着贫穷的家园。到时候就来不及了(后悔)!
扩展数据:
“不淡泊则无志,不静则远。”这里诸葛亮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用强烈委婉的语气表达了对儿子的教导和无限期望。
这是哲学上的说法。这和“欲取之,必先随之”和“欲达目的,必先曲折”的道理是一样的。“冷漠”和“宁静”不想做任何事,而是要向“智明”学习,树立远大志向。时机成熟了,就可以“走远”,轰轰烈烈地做点什么。
“淡泊”是一个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曾经说过“淡泊为上,胜不为美”。后人一直继承和欣赏这种“心安”的意境。比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说,“身心转安,烟景淡泊”。他体现了作者心无杂念,全神贯注,游刃有余,不局限于眼前得失的长远宽广境界。
百度百科-不冷漠,不清醒,不安静,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