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顾老人

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与家庭基础护理的质量有很大关系。最终导致部分老年人死亡的并不是原发病,而是护理知识缺乏和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可见,基础护理对老年人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休息环境

家庭休息环境的因素有: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不仅使老年人感到舒适和稳定,而且有助于身体进行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室内温度宜为18 ~ 20℃,夏季可相对高一些(22 ~ 24℃),以减少室内外温差。如果室温过低,老年人容易着凉感冒;如果室温过高,容易使人疲劳、抑郁。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室温过高容易使老年人感到闷热,呼吸不畅,加重呼吸困难。凉爽的室温和循环的空气会使老年人容易交换气体,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呼吸。

湿度一般是指空气中水分的含量。空气湿度大,人体蒸发弱,抑制出汗,使人感到潮湿闷热,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会感到窒息。因为皮肤和呼吸水的蒸发减少,排尿量增加,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当空气过于干燥时,人体会蒸发大量水分,引起皮肤干燥、口干、咽痛等不适。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干燥的空气使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不易咳出,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加重了病情。室内最佳湿度应为50% ~ 60%。适当的湿度会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近年来,空气加湿器进入家庭,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土办法增加湿度也是有效的,比如在地上洒水,在暖气上放一个水槽,或者放湿毛巾。建议你买个体温计,科学掌握温湿度,让它为你的健康服务。

通风患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把床放在有通风的房间中央,才能感觉呼吸省力。同样,新鲜空气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早上开窗通风,可以排出室内废气,让新鲜空气补充。一般开窗20~3 0分钟就能更新室内空气。对于身体虚弱的老人,通风时可以暂时到其他房间,避免冷空气的刺激。这样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感冒。

噪音研究表明,当噪音为50~60分贝时,一般人会感到嘈杂。家里的噪音大部分是因为噪音大,音量过大造成的。一般老年人喜欢安静。对于患有心脏病的老人来说,安静是一种治疗,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有利于老人休养生息。

采光对老人来说是最好的房间,室内阳光对老人来说尤为重要。阳光照射时,红外线被皮肤吸收,深层组织变暖,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皮肤组织营养状况改善,人感觉舒适。如果打开玻璃窗,让阳光直射室内,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有消毒杀菌作用。

老人要选择硬板床,最好是睡在不沉床垫的床上。床的高度要在膝盖以下,小腿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老人带来不便,增加摔倒的几率。

家庭早晚护理

早晚护理能使老人感到舒适、愉快、放松,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床上运动:早上醒来,不要急着起床,在床上静止躺十几分钟,在床上做必要的运动;伸展四肢;用手互相摩擦,活动指关节;然后做“干洗脸”20~30次。这些动作能使老人适应从睡眠到觉醒的生理变化,使身体有一个相对的过渡阶段,不至于因为突然头晕而摔倒,也能逐渐改变呼吸和心跳的频率,避免心脏病复发。

如厕运动:刷牙、漱口、洗脸、梳头也是对老年人非常有益的运动。刷牙时上肢是活动的,要认真进行。咳嗽运动应在漱口将呼吸道内的痰咳出后进行。没有痰的咳嗽本身(即使是几声干咳)有利于肺泡的扩张,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洗脸的时候可以方便的按摩脸部,增加脸部的血液循环。一方面,梳头可以增加头皮的血液循环,改善头皮营养,防止脱发;另一方面,梳头也锻炼了上肢的提升动作。每天早晚用钝木梳梳头100次,双手交替,对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益。

户外运动:适当的户外运动,散步、慢跑、做操、练各种拳是老年人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抵抗力的手段。晨练也为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晚上洗:有条件的老人除了重复早上浴室的一套活动外,还可以在睡前洗个澡,可以扩张全身血管,放松肌肉,减少头部供血,有利于入睡。对于大多数身体不便或者没有洗澡条件的老年人来说,用温水泡泡脚也是非常有利于促进健康和睡眠的。老人家庭要准备一个塑料桶,装满温水到膝盖,睡前泡15~20分钟。能活动的人要用手揉揉下肢,这样下肢血管会扩张,肌肉放松,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可以缓解疲劳。那种温暖轻松的感觉可以促进休息和睡眠。

在中医的概念里,腰腿肚子是最容易受寒邪侵袭的地方。冬天,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尤其是中老年人。

肚子:肚子周围没有肌肉、脂肪等包裹,容易受凉。同时,胃部会因寒冷而抽筋收缩,使血液循环减少,引起胃痛、恶心等症状。所以冬天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多穿厚衣服,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腰部:腰部是肾的命门。如果腰部受凉,容易导致腰疼。冬天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背部着凉。老年人可以选择护腰、背心、背心等。

腿:很多中老年人因关节受凉而僵硬酸痛。冬天要注意保暖,穿厚袜子厚鞋子,必要时穿护膝,每晚泡脚,多给脚部穴位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