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经典:主要方面

由于道教、庞博、各派学说的内容不同,研究道教的侧重点不同,很难界定哪些属于主要的道教经典。这里,就道教体系的概况而言,将道教的主要经典简要介绍如下:

《道德经》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篇》或《老子》,是周代老子所作。老子原是周朝藏族史家,《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后来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道德经》成为道教最高经典。《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张道陵创立五旬节派时,定为五千字,令信徒背诵,故称“五千字”。《道德经》的内容主要讨论“道”和“德”这两个名词的含义,强调“万物尊道重德”,从而探讨道家的哲学思想。老子所描述的“道”,从本体论的角度说明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包含了道家修炼方法的原理。道教的一切教义都源于此,同时又被宗教仪式所包装。特别是道教的修炼理论,与此经直接相关。此外,由于老子的学说源于史家,阐述了大量的治国之道,历代统治者都将其视为治国的宝库,中国封建帝王中有四位亲自在上面做了笔记。

《南华真经》即《庄子》,是战国时的庄周所作。《庄子》继承了老子“道”的哲学思想,并有所发展。特别是将老子的“长命、长见识”理论引申为具体的成仙思想和修炼方法,使“道”与“仙”有机结合,为道教所用,从而完成了道教思想向神仙信仰的转变。到了唐代,道教被奉为国教,庄子被封为“南华真人”,其书被称为“南华真经”。因此,南华真经在道教中的地位一直被认为是仅次于道德真经的主要经典。清代道教全真派丛林中规定,每逢五一,必须教授《道德经》、《南华经》、《黄婷经》等经典。

《阴符经》又称《轩辕黄帝阴符经》或《黄帝阴符经》,又称《黄帝天基经》,相传源于《轩辕黄帝》。道教因以黄帝为祖,被视为主要经典之一。《阴府经》在唐代以前并不闻名于世。据说是一个叫李贽的道士在嵩山的石室里发现的,后来逐渐流传开来。因为李志发现这本书已经被侵蚀,所以只复制了300字流传,另外一本400多字的书与这本书并行流传。《阴符经》的内容主要是讲天、地、人、我的方式。历史上有两种解释:军事战术和道家修炼,道家修炼特别把它当做祖经。历代都重视此经,常将其与老庄并列。张紫阳的创始人吴真骈说:“《尹福》中有三百多种珍贵的文字,五千篇道德方面的精神文本。今古神仙无数,皆在此说明。”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相传为东汉于吉所传。早期被太平道奉为主经,后被道教保留。根据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陈撄宁的考证,认为该书脱胎于西汉天官包利元所著的《太平经》,五斗米教信仰的《太平洞极经》与《太平经》有传承关系,宋元以前的道士仍有讲经的传统。其书的内容融合了古代道教、方和黄的思想,是这些学术思想转化为宗教信仰的产物,也是道教秩序初步酝酿和形成的宣言书。因此,它是研究早期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

杜,全名太上皇灵宝无限侠上品妙经或灵宝无限侠上品妙经,又称元代无限侠上品妙经。此经收录于《道藏》之首,也可见其在道教典籍中的重要地位。《杜任静》阐述了“神仙道教重生命”、“神仙道教重现实”的宗旨,是道教教义的鲜明体现。已经宣称道教是“无限人”,修仙是必要条件。而且强调经济是包罗万象的,不分凡人神仙,不分贫富贵贱,不分人世阴间,不分人间。这部经典及其注释对于研究道家思想的发展史非常重要。

《早晚坛功课经》又称《太上玄门每日诵早晚课》或《早晚课》,是道教徒每天诵念的主要经典。其中,所选经书基本来自道经。其中分为晨坛作业和晚坛作业两部分。《晨坛功课经》在早晨(早上5:00-7:00)背诵,作用是分清轻重,延年益寿,保障健康;《晚坛经》在傍晚(下午5点至7点)诵读,作用是救阴凝气,超生。《道藏集解》有刘《斗门功课序》说:“读书者,亦苦读也。教自己功德的人,修行自己的道;修身之道者,依圣贤之典。诵金玉圣书,知自己真性情,诚。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不上课,就维护不了元和。”

“太上老君称常景”,又称“景景景”。此经不是讲有为的修炼方法,而是要求人从心开始,静而明心,明道。经典充分发挥了“静”字的妙用,简述了道家修炼的基本原则。认为:“妻如此清明,心不安,心静欲送之。”教人“发其欲而静其心,清其心,明其意。”从而达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有其形,有其形无其形;从远处看,里面什么也没有。由此进入“真应物,真得性,常静,常静”的境界。此经是道教内丹术的代表作,历来为道教修行者所重视。

尚高玉帝的心玺也叫心玺。这是一首四言律诗,50句200字。讲述道家修炼的方法和理论是非常必要的。经文首先指出:“药、神、气三种精。”说明修炼内丹的药是精、气、神,然后讨论修炼内丹的过程和境界,也就是“恍惚中,在黑暗中徘徊”。修真者,以“存而不存”为秘诀,先天之药“立于一瞬间”,再以“回气混”之法,百日成就大丹。最后经文启示:“诵之一万遍,奥妙不言自明。”强调的是不仅要念诵此经,更要修行。这部经典,与《内经》水乳交融,是道家内丹术的代表作。

《周易参同契》又名《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魏伯阳是古代的炼丹家,《童灿气》是我国早期的炼丹著作,被南宋炼丹家张紫阳誉为“千古炼丹之王”。其经典将《周易》象论、黄老论、丹法之火相互结合,故名“神通器”。这段经文内容古已有之,后人认为讲的是内丹,也有人认为讲的是外丹,但内丹门派更多。魏伯阳在书中指出他的炼丹术继承了古代的神仙道理,认为炼丹术的修炼和天地的创造是一样的,所以用天地的变化来解释炼丹术的修炼过程。这本书是国际科学界公认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炼丹术著作,也是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道教炼丹术的经典,后来的道士们都把它视为炼丹术的鼻祖。

《太上感应》是道家著名的好书。全书***1274字,以太上老君的口吻说教,阐明天人合一,抑恶扬善。按义,祸福无门,但人自谓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天地有神,三北斗神,三尸神,灶神等等记录人的善恶,根据人犯罪的严重程度,把人带走。他还说,积善者能成仙。本文对善恶篇进行了详细的列举,有26条善行,170条恶行。这本书劝人行善,将道家思想与世俗生活有机结合,更适合普通人的需求。尤其是南宋以后,它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亲自倡导,从而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抱朴子》包括《抱朴子内篇》和《抱朴子外篇》,是东晋葛洪(283-343或363)所作。葛洪《自叙》说:“内篇说仙方,鬼变,养生延寿,灾为灾,属道教;《外篇》论世间得失,世隐与否,属儒。”此书集玄学与道教、神学与道教、儒家与神仙、炼丹与炼丹、炼丹与福禄于一体,从而建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