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吐槽(下)
《德性经典》第一条踢《论语》、《易经》(虽然老子时代早于这两部书):过于强调仁义,是因为道德缺位;礼太多是因为仁义缺失;给鬼神算命的艺术表面上看起来是修道的模式,实际上是精神堕落的开始。最近在全友看到类似的句式:当爱不在,只剩责任。这些事情没有对错之分。
39.天高云淡,地平,神灵,谷满,万物有灵,诸侯以为天下正。。。
才知道“一”有多重要,要持元守一,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独一无二,做一。。。历代圣人都知道这个“一”,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巅峰体验。老子是这样描述的:天之为净,地之为平,神之界之为顿悟,物之界之为丰裕生机,帝王将相之为太平盛世。。。“胜一”的状态是各种自然平和,而不是“做大、做快”、“更高、更快、更强”
40.对立,道的运动;弱者,利用道。
清是道的行为;认清懦弱是道的应用。
41.下士听了笑了。
我活着的时候一定有很多笑声。如今,道德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下士看了这些笑话,大概是不敢笑了,更多的应该是装逼。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是下士、中士或上士,取决于对这个人内心探索的了解程度。
4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凡事负阴抱阳,贸然以为是太平。
这段话是最简单的创世纪:道是宇宙的* * *性,所谓“一”,从这个* * *性产生阴阳两个层次,相互作用形成和谐,万物和人由此而生。把陶换成其他名字是创世纪的一个更复杂的版本。
43.世界最柔软,世界最坚强。
比如水,柔软无为,却无敌。
44.知足不辱,知其不殆。
保持健康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则是知足和知止。人做不到。大多数时候,他们忘记了,他们需要保持清醒。
45.安静对世界来说是正确的。
洁癖可以让你的存在成为一种福气而不是负担。这就是沈绣所说的“总是在擦拭”的意思。
46.世界上有一句谚语,这是一记耳光;天下无道,郊区生军马。。。
平时,千里马没有卵用,只好背化肥。在战争年代,怀孕的母马必须去打仗。我宁愿浪费自己的技术,也不愿让一匹军马在郊区出生。
47.足不出户知天下;不偷看,看天堂。它很远,但它知道的很少。是基于圣人做不到,但是看不到,做不到。
老子的时代是三千年前。那个时候,只有圣人才可以足不出户地认识世界。现在普通网民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随着科技的进步,圣人是否与时俱进?以科技的视角认识世界,以科技与世界接轨,以科技见道。。。最近看了很多科幻小说,感觉每个时代都有老子这样的人存在,感觉眼前有一个现代版的老子在游动。
48.学习越来越重要,路越来越不好走。失与失,以致无为。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冒天下之大不韪,往往是一无所获,冒天下之大不韪。
减法是一堂冥想课。一颗不安分的心不仅不能赢得世界,就连一个小小的生命也不稳定。
49.圣贤往往大大咧咧,以民心为心。好,我好;你不好,我就好,贤惠。信徒,我信;你不信,我就信,我就信。圣贤在天下,淡泊于世。人讲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圣人也是孩子。
圣人不自私,“以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为目标。”像父母哄孩子一样对待人民,不要评判他们的对错。让大家都懵懂简单,社会才会更和谐。
50.如果盖文山活着,他在路上不会遇到老虎,参军也不会当兵;它的角上没有东西可以扔,老虎没有东西可以用它的爪子,士兵没有地方放它的刀刃。老公,为什么?没有死亡。
善于拍照的人,可能外表看起来邋遢,内心却很勤奋。他们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即使在危险的地方也不会受伤。
51.道之尊,德之贵,夫之命自然。
道育万物,德育万物。道德本身不是以德号令万物,只是顺应自然。
52.世界有始,以为世界为母。有母知子;了解儿子,他为母亲辩护。没有人是不危险的。堵上交易所,关上门,终身勤俭;开交易所,帮它,千万不要救。见萧月“明”,守柔说“强”。用它的光,回归它的亮度,没有身体伤害。它代表“攻击常规”
这一段可以作为练习指南:首先要了解自己和万物的根源(六祖所谓的“见性”),并守住这个根源。怎么养?就是闭上嘴巴,关上欲望之门。生命的能量不是为了来去不定的欲望,而是为了获得洞察力,降服自己。老子提到“用其光”,这应该是一种能使人顺应天道的精神力量。“攻套路”就是遵循常识,也就是恢复生活的基础。就像前面16段也说的,知道什么是共同的是清楚的,不知道什么是共同的是鲁莽的。
53.这条路很窄,但是人们很容易通行。。。除了朝鲜,野战很尴尬,仓库很空;侍奉文采,背剑,吃喝累了,钱多货多,都是为了偷,为了夸。非道也!
老子那个时代走歪路是奢侈豪华,所以我是勇猛无情。现在的街头混混可以像古代的王侯将相一样牛逼。邪道也在与时俱进。
其实很多事情是很难分清善恶的。比如那些摇滚明星,不仅仅是胡乱吸毒的人渣,更是一个自由斗士,人类灵感的创造者。善恶之间,不能为剑刻舟。在《道德经》下面的一段话里,也是这么说的:“讨正为奇,讨善为恶”。
54.?修行在身的德行是真的;修于家,其德多馀;在农村培养的美德是长久的;若在州中栽培,其德丰富;在世界上培养它是一种美德。
与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一脉相承。儒家和道家是一样的。
55.贞洁比赤裸更厚重。毒虫不蛰,野兽不捉,飞鸟不打。骨弱筋软而坚,未知与未知的结合是完美的。一整天,号码不别扭,也和谐。知而常言,知而常言明。一生吉祥,心使气更强。
如何衡量修道的成效?要看木有没有恢复到婴儿状态:筋骨不能僵硬,要灵活,手脚四肢的循环要通畅,拳头要坚定,不能软而松懈。各种荷尔蒙(所谓“杨琪”)不竭,声音洪亮而不燥。精神处于“和”的状态,呼吸和意识自然协调。瑜伽的体式和调息。
56.塞其交易所,闭其大门,挫其锐气,解其纷争,融其光尘,谓之“宣彤”。
道家的创始人是和稀泥的高手,难怪门下有很多油嘴滑舌的人。
57.我无所作为,但人民是白手起家的;我如此安静,人民自以为是;我无所事事,人民富裕;我没有欲望,但人民是简单的。
老子的理想国里,统治者除了清静无事,老百姓都是笨鸟,天下太平富足,人人安居乐业,谁也不需要当烈士。桃花源也是这样。
58.不幸是福;幸福在于不幸。谁知道它的极端?这没什么不对的。恢复的很神奇,好恢复的是妖。
不要看运势,转变可能就在一瞬间。
59.管人不如管小气。
人是稀有的,身、心、灵都是宝贵的资源,一定要节约使用。
60.治理一个大国,如果稍微煮点新鲜的。
一个好的厨师知道如何烹饪,而不是轻易地将鱼翻来覆去。同样的道理,治国也是不能重复和改变的。
61.大国为污,天下为友。
大国生活在下游,像大河容纳小河一样聚集小国。这种大小国家的关系可能只存在于理想中,人类历史大部分都是弱肉强食。
62.所以还是这样坐比较好,虽然有拱墙先等马。古代那么贵的原因是什么?不要说:求得到,罪不可免?所以,贵为天下。
富贵不能比修道,道高一尺。以修道之名求财的,是爬一脚的妖。
63.天下难,必易;天下大事,必在细节处做。所以,圣人终究不是伟大的,所以他才能变得伟大。
如果你能收拾一个房间,你就能收拾这个世界,如果你能安定自己的心,你就能安定世界的心。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64.没有的话就不乱治疗。折木生于毫末;九层台,累土起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的参与感往往被几个成绩打败。如果你谨慎到底,你就永远不会失败。
从头到尾,坚持不懈,小努力的积累,才能成大善举。
65.人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智慧。所以,以智治国,是国之贼;无智慧治国,是国家之福。
老子的本意是让统治者和老百姓都回归古朴,国家不用过多的治理就可以和谐富强。这总比大家都狡猾,晒实力,无休止的打下去强。可惜这篇文章被后来人误解为无知之策。
66.江海能成为百谷之王,就凭他的善良也能成为百谷之王。。。无可争议,所以世界无法与之抗衡。
理想国之王,如海之底,容纳江河,成为百谷之主。君子之言,谦让,总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才会受人爱戴。因为他不为自己奋斗,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奋斗。
这种理想国,在虚拟世界(比如微信群)里都见过。一个好的群主,就像一个好的王者,宽容,干净。偶尔有坏人在群里闹事,群主负责把他们踢出去。以群主的心态去领导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个家庭。
67.我有三宝,是我持有和保护的:一是善良,二是节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善良,所以可以勇敢;节俭,故能广;不敢做世界第一,你才能成功。
善良、淳朴、懦弱是老子的三宝。善良使人无所畏惧,淳朴使人心胸宽广。这两件事并不难理解,但我认为这是老子圆滑的地方,也是东方思想的独特之处。
68.善于做学问的人,不尚武;一个好的战士是不生气的;善于克敌者,不合作;善用人者,为之。
领导,不是靠武力;不能凭脾气打架;靠蛮力是无法获得成功的;用人就要放低自己。
69.所以对兵的抵抗也差不多,哀恸者胜。
哀兵必胜,受害者的心态比侵略者的心态更有效。乖就不要随便发动战争。
70.圣人是布朗和怀玉。
往昔清醒的人和圣贤被遗忘了。
71.不知道,还是别扭;我不知道,我病了。圣人不是生病,而是因为生病。老公只是病了,所以没病。
这一段真的很难听。其实道理并不难理解:知道自己的无知就好。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自以为是,那就麻烦了。圣人不惹事,因为知道惹事不好。只有认真对待麻烦,认真处理,才能避免麻烦。
比如修道这件事,只有知道自己无知,才会去努力求知。假装你什么都知道,这样你就能当老师了,那你就麻烦了。
72.圣人自知不见自,自爱不贵。
乱世圣人的生存之道:自知自爱,而不是到处炫耀,自以为是。
73.敢杀,敢活。
亲爱的,不敢需要勇气。
74.希望高手不要伤手。
让上天惩罚恶人吧,不要逾越,否则会伤到自己。
75.一个不是学生的丈夫是一个有道德的男人。
淡泊清净,少进取,少进取。简单的生活省去了很多麻烦。
76.人生而弱,死而强;草木之生,柔而脆,死而枯。所以,强者死,弱者活。毁灭它的是军队的力量,木材的力量将被折叠。强的地方,弱的地方。
过分追求强大无异于死亡,而弱小才是生命力。
77.天道,损有余而力不足;人之道不可同,失不足以奉。谁能服务世界?唯有道。
马太效应。人性是反动的本性,圣人是反动的本性。
78.弱胜强,软胜强,天下无所不知。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才是真知。
79.如果你有很大的抱怨,你会有更多的抱怨。如果你以德报怨,你能认为它是好的吗?
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或者说,“以德报怨”怎么样?子曰:有怨直报,有恩报恩。我们不应该混淆公平和正义。
80.愿吃,愿美,愿安,愿享风俗。邻国对峙,鸡犬之声不绝于耳,百姓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临近尾声时,老子提出了一个小而美的理想生活方式:自得其乐,自得其乐,人与人、家与国保持适当的距离,但互不打扰。
81.好话不美,好话没人信。好人不辩,辩手也不好。知之者不知,知之者不知。圣贤不积,以为人多;既然和别人在一起,就越有。天道,益而不害;圣人之道,不争。
几个正命题和负命题都强调“圣人之道,行而不辩。”
看完这个,我听到老子在云上说:“只管做,不要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