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崇州“十二五”的发展方向,以及川西旅游环线三郎太镇的发展。
一、崇州市“十二五”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崇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和“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抓住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应对“5.12”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实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十一五”以来,崇州市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合目标考核进入成都先进行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5亿元,是2005年的1.97倍。地方财政收入46.5亿元,是2005年的26.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亿元,是2005年的4.78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是2005年的2.1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6元,分别是2005年的1.80倍和1.70倍。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18亿元,是2005年的3.6倍。
灾后重建开创了新局面。灾区面貌焕然一新,在成都率先实现“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建设速度和水平居四个重灾市(县)之首。完成以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产业恢复为重点的灾后重建项目589个,完成投资1065438+7亿元。全面完成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完成农村永久安置房11917。灾后居民安置率达到100%,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前,水平明显提升。高水平完成重庆111对口援建项目,总金额17亿元。
统筹城乡进入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三集中”顺利推进。建成了以寨泉、马洋、怀远为代表的6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含25个灾后安置点),农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四项基础工程”全面实施。确认发证基本完成,“四证”发放率达到99.1%,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流转农村产权5000宗;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实现了农村建设用地的最大化和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形成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大机制”,推进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构建“自主发展”体系;城市公共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按照“重建与发展同步,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十一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了市、乡(镇)、村(社区)46个文化站、室、敬老院建设,城乡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高标准完成崇州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疾控、医疗、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参与率达到95.9%,社会保障福利水平不断提高;综治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管理全面加强,荣获省级“平安先进市”称号。
基础设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十一五”以来,崇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20年”并进,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六纵六横三轨三站”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已经确定,重庆路、川西旅游新环线、崇淮路、光华大道(崇州段)等省县级干线公路新建改造工程已经完成,畅通的内外交通网络体系基本构成;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电网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城市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建成,主城区和城镇天然气管道建设基本覆盖,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环境大幅改善,城乡新形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节能减排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2%,全市水泥厂全部关闭。工业废水和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2.5%,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3%,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二)“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和规划纲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崇州市立足当前实际,以发展为中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求发展。“十一五”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实现,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战略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将更加注重内需和消费驱动、科学引导和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社会公平。作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区域,崇州市面临着外部环境有利变化、平台载体建立、发展基础全面夯实等难得机遇,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压力、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区域竞争压力等重大挑战。因此,《纲要》的编制和通过,对于指导崇州未来五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崇州市“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
崇州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把握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分析判断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崇州市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崇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实施崇州市“一城一都一高地”总体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按照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要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三次产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强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立足生态环境,努力推进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力争基本建成产业突出、城乡一体、田园宜居、社会和谐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2)发展目标
《纲要》规划了崇州市“十二五”发展目标,清晰勾画了未来五年崇州市城乡发展蓝图。
“十二五”期间,崇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实现“一城一都一高地”的战略目标,成为统筹城乡、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区,基本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
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23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期。
产业结构: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稳步发展,高端产业和高端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为14: 50: 36。
城乡规划:“三集中”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城镇化率达到50%,产业集中度达到80%。农村“四项基础工程”深入实施,“六个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建成“省级文明城市”。
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9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努力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创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城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2010下降16%,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由四川和成都全面完成。
对外开放:积极瞄准国际化,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投资规模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3)总体发展战略
围绕将成都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崇州市提出了“一城一都一高地”的总体发展战略、产业功能区和城市发展布局。在总体功能区划方面,全市分为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功能整合区、生态旅游综合区四个功能区,形成各具特色、各具功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功能空间布局。在城市发展布局上,将构建“1主1新6支点”的城市体系。在产业发展方面,以高端产业和高端产业为目标,崇州市产业功能区布局将努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全市“11346”,即一带一轴三廊四园六节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崇州“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
一个城市是西部著名的轻工业城市。十二五期间,崇州市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高端产业,着力实施“一园一心三基地”战略,打造“西部轻工名城”。
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之路,重点实施“一园一心三基地”战略,建设成都消费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建设中国现代家具研发、制造、营销中心,建设“中国女鞋基地”、“西部管材基地”、“西部装饰材料基地”,推动玻璃、蓄电池、食品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按照“一区一主业”、错位发展的要求,加快编制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瞄准“千亿元”园区发展目标,突出“两个高端”(高端产业、高端产业),狠抓招商引资、高端产业升级、企业培育三个重点,强化规划、要素、金融、人才、软环境五大保障,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6%;园区年产值达100亿元,其中家具产业500亿元,消费电子及配套产业200亿元,仓储税收30亿元。
“一园”就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富士康重大项目配套产业,发挥塑料光纤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大力引进高端电子信息企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崇州高端产业增长极。力争到2015年完成5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引进规模以上企业50家,产值10亿元。
“一心”是R&D,中国现代家具的制造和销售中心。重点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打造崇州家具区域品牌。力争到2065.438+05年实现年总产值6543.8+05亿元,年均增长40%。
“三大基地”是“中国女鞋生产基地”、“西部管材基地”、“西部装饰材料基地”。力争到2015建成“西部管基地”,初步形成品牌装饰材料产业链,建成“西部装饰材料基地”。
一个首都,也就是田园式的宜居之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主动适应“西部第一、全国第一”的总体要求,崇州市将深化和完善总体规划,规范城乡空间发展,着力优化发展布局,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加快构建以城市为核心、以重点镇和区域中心镇为节点、以路网为纽带的网络化空间结构。 促进繁荣城镇和美丽乡村有机融合,建设自然优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农村宜居之都。
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崇州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提升主城区,打造“滨江新城”和“湿地新城”,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和集聚能力的西部“田园宜居之都”。力争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25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综合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同时,在生态田园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城在田,园在城”的目标,推进街子、童渊、七泉三个重点镇和怀远、三江、鸡冠山三个特色镇以及其他17个一般乡镇建设,力争到2065+05年达到16个。
一个高地,也就是山地旅游高地。崇州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山水和谐、生态宜居等自然资源优势。已被纳入成都龙门山整体开发核心区。特别是街子古镇2010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进一步增强了‘北崇州’地区的发展势头。按照崇州市委确定的打造“山地旅游高地”的发展定位,结合成都龙门山国际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区规划,深度挖掘崇州旅游资源,高水平、高品位地开发建设集会议展览、山地运动、疗养度假、休闲观光、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山地旅游产业,把崇州打造成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高地。
根据崇州市委“山地旅游高地”的发展定位,崇州市将通过建设以鸡冠山、文泾河为主的“高端会议度假区”,以街子、童渊、怀远为主的“古镇文化体验区”,以渝路沿线7镇1乡镇黄金走廊为主的“生态观光休闲区”,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向“高端”路线发展。北部片区重点推进六里坝“蜀山讲坛”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凤栖山居、西苑豪庭、成都梅村等重大旅游项目,完成重庆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推进两个启动区启动,完成三郎太“意境区”一期工程,抓好街子古镇文化大院建设、核心区立面改造和重要路段路面改造。中南部地区,加快马洋新城建设,重点抓好嘉鱼五星级酒店、湿地公园等重大项目,深化马洋北部现代农业创意园建设;实施春季林群建设,加快春季农产品加工集散地建设;尽快启动花果山“天府怡和”项目,建设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全面提升花果山观光农业品位。
2、城市总体功能区和城市发展布局
在总体功能区划中,将全市划分为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功能整合区、生态旅游综合区四个功能区,形成各具特色、各具功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功能空间布局。
以重阳镇、马洋镇为主的城市核心功能区,以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西部轻工城”和“田园宜居之都”主板块;城市功能拓展区主要包括金江乡、吉协乡、集贤乡、大华镇,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城乡功能一体化区域包括梓潼镇、童渊镇、关胜镇、廖家镇、崇坪镇、白头镇、龙兴镇、燎原镇、茶泉镇、江源镇、三江镇区域,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生态旅游综合区包括鸡冠山乡、文井江镇、街子镇、三郎太镇、怀远镇、巩义乡、明道镇、王场镇的山区和浅丘。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推进国际知名山地度假区建设,打造“山地旅游高地”。
在城市发展布局上,构建“1主1新6支点”的城市体系。“一主”,即重阳镇主城区;“一新”,即马洋“湿地新城”;“六个支点”是边泉、街子、童渊三个重点镇和三江、鸡冠山、怀远三个特色镇。全面完成一般城镇和村庄升级改造,引导人口集聚,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
3.崇州市“11346”产业发展布局
“十二五”期间,崇州市将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动力,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理念,瞄准高端和高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出“11346”发展布局,构建全市“一区一轴三廊四园六节点”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区”即成都崇州市经济开发区,以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家具产业为核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中国现代家具研发、制造和营销中心,实现崇州产业向高端产业和高端产业发展,打造“富士康配套产业基地”。
“一轴”是城乡统筹的特色示范轴,以贯穿整个城市南北的怀集路、崇怀路、崇双货运大道为轴,统筹崇州北部的生态旅游资源、中部的传统手工业、工业产业、南部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基地,有机联系,打造工业、城市、农业、食品、医药、食品、食品、医药、食品、医药、食品、医药、食品、医药、食品、食品、医药、食品、医药、食品、医药、食品、医药、食品、医药、食品、食品、医药、医药、医药、食品、医药、医药、食品、医药、医药、医药、医药、医药、医药等“三位一体”的“一轴”。 崇州整体的文化和环境特色,促进轴线两侧区域的互动发展和整体提升。
“三条走廊”是指以街子-鸡冠山为方向的北部山地旅游产业发展走廊,以渝路沿线6镇2乡为方向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走廊,以马洋“湿地新城”-崇阳“滨江新城”为方向的城市及服务业发展走廊。通过建设三条走廊,全面提升“田园宜居之都”和“山地旅游高地”的品牌。
“四园”即便泉现代高科技农业、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马洋都市农业、白头循环农业“四大现代农业园”。通过四个园区的建设,促进全市农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打造成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示范片。
“六个节点”是指以重阳镇、马洋镇、街子镇、七泉镇、三郎太起步区、六里坝景区为重点区域建设,促进重点区域人口和资源要素集聚,提升综合实力和服务带动能力,使之成为辐射带动全市追赶跨越发展的重要节点。
三、推进《纲要》实施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
“十二五”期间,根据崇州市当前面临的形势和省委、成都市委的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崇州市“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全市上下必须把握大局,狠抓重点,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规划体系和项目支撑, 在关系全局的重点难点工作中攻坚克难、科学推进,确保完成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崇州发展。
一要努力实现产业优化发展新跨越。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发展“两个高端”为主攻方向,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之路。要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以富士康消费电子配套产业为代表,努力实施“一园一心两基地”战略,努力打造“西部轻工业城”;积极发展房地产、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山地旅游高地”和“田园宜居之都”;坚持农业高端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新机制,着力发展有机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建设有机农业强市,推进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把崇州市建设成为成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示范片。
二要努力实现扩大改革开放新跨越。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农村工作“四项基础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努力把崇州市建设成为深化改革的先行示范。要以国际视野和现代化理念,积极开展区域营销,推进现代招商活动,加强多层次区域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营造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社会环境,大力提升崇州市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三要努力实现新型城乡形态的新跨越。围绕“一城一都一高地”的发展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乡村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城乡新形态,快速推进崇州市现代化田园城市建设。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示范线,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田园城镇。要加快完善交通、信息、保障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以就业创业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保障事业,促进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注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增强要素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