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汉武帝治理西域的战略
从先秦时期开始,匈奴就一直威胁着北方的中原华夏政权。战国时,燕有长城抵御匈奴,赵武灵一怒之下骑马射箭对付匈奴。秦始皇修长城,蒙恬守边塞,都是为了抵御匈奴铁骑南下。
刘邦在即位的最初几年,曾试图用武力对付匈奴。结果,他被匈奴人围困在邓白(山西大同附近),差点被俘。后来他采纳了娄敬(即刘晶)的亲朝政策,双方的战争暂时结束。刘邦死后第二年,匈奴单于莫顿曾向他挑战,要他娶寡居的吕后为妻。吕后忍气吞声,亲自写了一封信,说可汗早有耳闻,说艾嘉其实很丑。我为你准备了一位美丽的韩家公主。文景时期都是退休的人,所以休息了一段时间,继续跟匈奴和亲戚和好。
汉武帝即位后,依托建国60年以来的积累,经过充分准备,启用了卫青、霍去病等优秀将领抗击匈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骞向大月氏(rüzh:和)派遣使节。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有一幅唐初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图。相传汉武帝击败匈奴,获得匈奴人祭天,供奉在甘泉宫。他派张骞去大夏。晋人叫什么?这幅壁画的主题来自舒威《石劳志》,这不是事实。但是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得到了汉唐时期人们的广泛认同。这幅壁画显示得更清楚了。
公元前139年,张骞前往大月氏,这原本是一种军事外交行为。大月氏游牧在河西走廊和天山山脉。匈奴和岳家也有各自的征服。汉文帝年间,岳家败亡,楚王被匈奴所杀。他的头被匈奴人做成溺水者的器具,岳家被迫逃往西方。这种信息被汉人知道了,于是派张骞联络西方,期望与大月氏联合行动“断匈奴右臂”。
张骞冲过匈奴的截击,向西越过青脊,历尽艰辛到达大湾(今中亚费尔干纳山谷)。张骞在大宛王派出的侍卫护送下,经康居(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到达大岳家。大月氏西迁后,侵占了旧夏国(即阿富汗北部巴克特里亚)的领土,并已定居下来,从事农业。与张骞交涉一年多,仍未能言归正传,只能退回。为了避免再次被匈奴拦截,张骞将塔里木盆地南缘改为柴达木盆地,绕道青海回国,可惜被匈奴俘虏。一年后,匈奴新老可汗交替内乱(谢可汗驱逐其弟可汗之子、合法皇位继承人),张骞逃脱,于13年(前126年)返回长安。不久,张骞随卫青攻匈奴。因为他知道匈奴地区的山川地理和水草位置,为汉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博王侯。
张骞的首次西域之行虽然没有与大岳家族结盟,但却意外地将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信息报告给汉武帝,引起了汉武帝经营西域的兴趣。
大岳和匈奴之间不仅有战争,还有贸易往来。王国维认为,岳家就是《逸周书》中所说的“俞氏”或《穆传》中所说的“俞氏”。自先秦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越人不仅与周边民族进行畜产品交易,还将于阗的玉器贩运到周边的匈奴,匈奴再将货物销往中原。玉道上的一条链子就是这么连起来的。中国大陆换取玉器或皮具的主要商品是丝绸。公元前121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外交行为,而是包含了更多真实的经贸、文化交流。官方主导的丝绸之路贸易由此形成,先秦以来就存在的民间丝绸之路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的同时,西汉也对匈奴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其中具有决定性的是公元前127、121、119年的三次战役。公元前127年,卫青打败匈奴,控制了河南(今河套以南)之地。公元前121年,匈奴在霍去病的进攻下分裂,邪王降汉,河西走廊完全被汉朝控制。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头进攻匈奴,匈奴大败而逃,从而进一步把匈奴驱逐到漠北。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反击,西汉在与匈奴的斗争中占据了主动,通往西域的道路基本畅通,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后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以及西域各国与西汉的友好往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但西汉的反攻只是消灭了匈奴在漠南和河西走廊的势力,西域各国仍被匈奴控制,仍威胁着西汉的西北边境安全。为了彻底铲除匈奴势力,也为了梁武帝扩张疆域的野心,梁武帝在第三次进攻匈奴的同年,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试图联络乌孙等西域各国,牵制匈奴。这一次,使团队伍庞大,侍从300人,牛羊1万只,钱币丝绸“数千万”。但这一次,张骞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到达乌孙(伊犁河和楚河流域)时,正值乌孙因皇位之争政局不稳,国内贵族惧怕匈奴。所以西汉与乌孙结盟进攻匈奴的政治目标又失败了。
但张骞在乌孙期间,先后派遣使臣到大宛、康居、大岳氏、大夏、安息、体毒以及中亚、西亚、南亚的于阗各国进行广泛接触。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5年,张骞回国,乌孙派了一个翻译和一个使者到长安见汉朝的富民。回禀后,汉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提高。很快,张骞派出的使节也回国了,带回了很多他们所到国家的使节。从此,中国与西方的交通正式开通,西汉政府与西域及中亚、西亚、南亚的政治、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来自西方的使节在路上面对面。西汉一年会派出十几个使团,少则五六个,多则几百到几百个使团规模不等。去过的地方都很远,去一次需要的时间从几年到89年不等。来自东方的商人也在“按日付费”。从那时起,中国和西方之间的陆路交通继续向西延伸,到达蔡妍(咸海和里海之间)和条支(两河流域之间)等国家。
张骞出使西域,本来是为了团结西北各民族共同抗击匈奴,但客观上起到了打通长期被匈奴封锁的东西陆路交通,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建立中原与西北边疆友好联系,开辟了中西直接交往的新时代的作用。这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以至于张骞的使命在历史上被称为“空心化”。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虽然张骞的两次出使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这一时期匈奴势力并未完全撤出西域,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通仍然长期受阻。丝绸之路的真正繁荣和畅通,应归功于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打击和西域的建立。
利用匈奴战争的一系列胜利,西汉于公元前121和公元前111在河西走廊建立了四郡,俗称河西四郡,以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保证丝绸之路的咽喉畅通。此后匈奴势力只向西发展,开始了与西汉争夺西域的长期斗争。最终,西汉取得了重大胜利。汉武帝三年(108),汉军大败楼兰(汉楼兰古城位于今罗布泊西北)和匈奴的车市(今吐鲁番)。太初四年(前101),李光礼讨伐大宛胜利。汉武帝崩前两年,即征兵制第四年(前89年),汉军与楼兰等西域六国军队一起,再次击败匈奴扶持的车氏国,车氏王投降,极大地动摇了匈奴在西域的统治。
继承王位的赵涵皇帝(公元前87年前74年在位)加强了边境防御。匈奴无法占汉朝便宜,而是重点进攻乌孙国,乌孙公主向汉献帝求援。汉武帝宣帝(公元前74年前49年在位)前二年(公元前72年前),汉朝调集15万大军和乌孙攻打匈奴,大获全胜。经过这场战争,匈奴元气大伤,长期无法在西域与西汉抗衡。宣帝神爵第二年(前60年),匈奴起了冲突。呼韩邪单于在动乱中登基(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8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多次出使汉朝。元年(前33年)正月,汉元帝第三次召进香,自邀为汉之夫。把汉宫墙送给皇后为妻(后来的),称之为“昭君与范”。同样是“亲和”或“和合”,但这一次,不仅汉匈局势发生了转移,而且对汉来说也不再是被迫的屈辱之举,而是软化异国的仁政之举。直到王莽篡位,汉匈之间四十年无战事。汉武帝到了这个阶段,治理边疆。
回顾秦煌和汉帝治理西北边疆的历史,我们发现:
为了抵御匈奴的蹂躏,赵岩和大秦王朝修建了长城。
为免生灵涂炭,汉初君主与臣民委屈求和,送与汉家公主。
汉武帝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派了一个大人物狮子去扫荡鲁国朝廷。“如果匈奴不死,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莫教呼玛过阴山”,特别体现大汉军人的豪气。所以打开了西域,打开了丝绸之路。
最后,在匈奴彻底退出西域,臣服于汉朝势力之后,汉武帝的儿孙们依然用温和的方法解决了汉匈睦邻友好的问题。
这样刚柔交替的循环,显示了我们古人处理边疆民族矛盾的智慧,也给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作者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