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一堂的专业艾灸调理中心怎么样?
中国古代医生早就认识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了“未病先防”、“未病先治”的学术思想。艾灸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还具有防病保健的功能,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提及;为了预防狂犬病,要艾灸狗咬的三强处,也就是用狗伤的方法艾灸。《备千金要》云:“凡官游吴蜀,常需灸三两处。若暂不使疮,疖温疟气不伤人。”说明艾灸可以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艾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有句话叫“要想身体健康,李三常不做”“李三灸治百病”。因为艾灸能温阳补虚,所以艾灸足三里、中脘能使胃气充盈,而胃是水谷之海,五脏皆受其影响,胃气充盈,所以气血充盈;命门是人体的真火,是人之根本;关元、气海是储存精血的地方。穴位艾灸能使人感到胃气充盈,杨琪充盈,精血充盈,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使疾病和邪气不易犯,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在现代,艾灸的防病保健功能已成为重要的保健方法之一。
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耐心:施灸时注意集中注意力,施灸时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而不在穴位上,只会伤及皮肉,浪费时间。对于保健艾灸,要长期坚持,偶尔艾灸达不到预期效果。
2.注意体位和穴位的准确性:一方面,体位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要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确定位置和穴位,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服很多是化纤、羽绒等质地,容易燃烧。所以艾灸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尤其是艾条灸时,要防止艾条翻滚脱落。艾条灸完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塞入直径略大于艾条直径的瓶中,以利熄灭。
4.注意保暖,防止中暑:因为施灸时要暴露一些体表部位,所以冬天要保暖,夏天热了要防止中暑。同时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及时打开换气扇交换新鲜空气。
5.预防感染:化脓灸或灸治不当,局部烧伤可能生疮,产生灸疮。务必不要打破疮。如果已经破感染,及时使用消炎药。
6.掌握艾灸的程序:若穴位多而散,应按先背、胸腹、头背的顺序进行。
7.注意艾灸的时间:有些疾病一定要注意艾灸的时间,比如失眠应该是睡前艾灸。饭前和饭后不要空腹施灸。
8.循序渐进。第一次使用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刺激量。第一,要少量小剂量,比如用小艾条,或者艾灸的时间短一点,次数少一点。以后加大剂量。不要从大剂量开始。
9.晕灸的预防虽然少见,但一旦晕灸,就会引起头晕、目眩、恶心、脸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甚至昏厥。晕灸发生后,立即停止灸,平卧静卧,足三里加灸,温和灸约10分钟。
10.注意艾灸温度的调整:对于皮肤不敏感者或儿童,将食指和中指放在艾灸部位的两侧,以感知艾灸部位的温度,以免灼伤皮肤,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