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是: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养生。

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充满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医根据阴阳学说“解剖”人体结构,简单实用。从人体部分来说,上为阳,下为阴;体表为阳,体为阴;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按脏腑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属于阳。五脏按其位置可分为阳(心、肺)和阴(肝、脾、肾),功能可归为阳,物质可归为阴。此外,经络还可分为阳经、阴经等。

总结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和谐的结果。所谓健康,就是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人体的物质基础属于阴,生理功能属于阳,两者相互依存。

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生理活动的结果不断促进物质的代谢(气化)。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的生命就会终止。

解释人类的病理变化;

中医也用阴阳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造成的。阴阳失调有多种表现,可以概括为阴或阳过盛,一方异常累及另一方。这些可以统称为“阴阳不和”。

很多时候,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争斗的过程,各有胜负。这个过程一般可以用阴阳相胜、阴阳相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来解释。

健康指南:

人体阴阳平衡是养生的基础。而人在天地之间,在自然界,要与天地阴阳、春夏秋冬阴阳协调统一,才能延年益寿。《苏文四气调神》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取其根。”阐明养生之道意义重大,在于人体的阴阳滋养与四时阴阳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