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医的艾灸文化是如何实现养生的吗?
艾灸的起源很神奇。研究表明,原始人用火的时候,疼痛的某一部分被火烤得舒服了,就主动用火烧来治疗更多的疼痛,这就是最早的艾灸。艾草在古代也被称为冰台。在占卜之前,古人造冰取火,以艾为导。巫师正是在这种仪式氛围中,从龟甲符和人体的血液中获得模拟的想象,思考中医的火论和气论,进而产生了艾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方法。
俗话说“家中有爱,不求医。”艾灸,是一种用艾条熏烧体表穴位,保护阳气,调理气血的保健方法,起源于古代。古人云:“无药则无针,必是灸”。为什么艾灸在没有针的情况下会起作用?于说:“众所周知,药有三毒,古人提倡针灸。与针灸相比,艾灸有更多的优势。这里的“针够不着”有两种解释。一个是有些病用针无效,一个是有些部位用针扎不深。中医方法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互相弥补,互相帮助,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2.举例分析艾灸原理。
余说中医讲“风、寒、暑、温、燥、火”六淫,集中在秋季。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头晕上火,咽干口干。比如鼻子干涩的症状,是由于潮湿舒适的夏季和干燥的秋冬环境造成的,人体内热不足。“鼻为肺之窍”,秋季容易肺阴不足,要注意滋阴清肺。饮食上,可选用百合、麦冬、莲藕等食物清热润燥。艾灸和艾灸涌泉穴是重点。中医说金水共存,肺属金,肾属水,相互依存。涌泉在足心,是人体最低的位置。它是肾经阴气不足的井穴,能滋阴降火安眠,还能缓解鼻干的症状。
艾灸性温,常治虚寒之病,所以艾灸后也强调饮食的配合。禁止患者吃冷食、吹头发、洗冷水澡、穿薄衣服。根据特定疾病下人体肌理的状态,患者还应避免食用辛辣、腥等导致热的食物,以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热邪。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艾灸也可以用来治疗“没病”。余说:“不生病不是生病,而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如入睡困难、多梦、易怒、醒后乏力、腰酸乏力、口干舌燥等。这些都是征兆。这时候就要靠医生来判断,开出穴位来预防疾病。艾灸操作简单,每隔一天经常在每个穴位灸10至15分钟,可逐渐消除不适感。”余经常给自己艾灸三个穴位:足底涌泉、手掌劳宫穴和肚脐下三寸关元穴。涌泉灸安神助眠,劳宫灸开窍,关元灸益气回阳,所以即使秋天干燥,也能安神定志,清风自来。
3.深入剖析艾灸神奇疗效的本质。
不打针不吃药,但能治百病。艾灸的神奇功效从何而来?
最简单、实用、经济的艾灸疗法,往往显示出其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
经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第一次尝试艾灸的时候,觉得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只是温暖舒适而已。但是,随着艾灸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你会惊奇地发现,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仅治愈了相关适应症,其他身体不适也会随着艾灸而消失...
中医的“三分治七分养”是指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药物的治疗作用只占30%,疾病的康复更多的是依靠自我调节,也就是自我修复的过程。这是中医的根本目的,也是医疗的最高境界。
无论你现在患了什么样的不治之症,只要身体的自愈力存在,你就能重获健康。自愈能力既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通过刺激来改善。就像人的某些潜能,需要激发,自愈能力才能发挥其魔力,有效抵御疾病;反之,抛弃它,一味求医问药,追逐病魔,只会让它越来越虚弱,被放逐在身体的角落...
有没有办法增强和恢复人体原有的自愈能力?
答案是肯定的。宋代太医窦彩在扁鹊的《心经》中明确指出:“妻子的本色是全身的主宰。真气强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艾卓是第一个救他们性命的。”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艾灸才有能力增强、改善和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
艾灸是纯阳。通过皮肤、经络的能量传递和渗透,散寒温经,缓解和消除各种气血不通的疾病症状。但其本质在于艾灸从内部为身体补阳,滋养脾肾,补肾助脾,强身健体,提高自我修复和防御的自愈能力。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简而言之,艾灸的本质作用是激活人体固有的自愈能力,这是其他任何药物和疗法所不具备的。
如果你需要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医疗保健,
可以关注微信官方账号:黄羲宗道;订阅号:黄羲医疗保健